<p class="ql-block">“若无斯人”——张学良,一个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在柔和的台灯下,我翻开厚厚的两卷本《张学良世纪传奇》,就像翻开一段尘封的历史,走近这位世纪传奇人物,不禁令人浮想联翩,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斯人之于历史,毁誉臧否交集,是非得失际会,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在他那里擦肩而过。我在想,若无斯人,中国的现代史将会如何?</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笔者认为,作为厦门市书评征文活动的推荐图书之一,《张学良世纪传奇》的重要阅读价值,在于以其资料的详实,反映了历史的真实。</p><p class="ql-block"> 西安事变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虽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对于张学良,却始终依然是风云际会的人物,从未遭人遗忘。张学良一生中所做过的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一是东北易帜,一是西安事变,就是这两件事,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突出地位,使他彪炳于青史。</p><p class="ql-block"> 无论如何,张学良都是一位历史传奇人物,因为他改写了历史创造了历史。</p><p class="ql-block"> 若无斯人——若无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就还不能宣告成功;若无张学良在中原大战时的出兵挺蒋,中国可能再次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若无斯人——若无张学良的西安兵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局面难以形成,中国共产党可能还要在黑暗中继续苦斗,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的成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都可能要经历更加曲折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但留给人们的记忆却依然像刀刻的一样: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上昂首挺胸地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立来了”的时候,张学良却佝偻着身躯在台湾新竹山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读过这本书,令人倍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革命胜利之不易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读过这本书,令人倍觉“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对祖国的沧桑巨变感慨良多。</p><p class="ql-block"> 作为炎黄子孙,振兴中华的责任,就如同舒婷的诗歌所写的那样,像“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使人觉得肩上更多了一层份量。又如巴金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眼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惟愿爱国主义的黄钟大吕,长鸣在神州大地!</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草于西安-延安,2025年4月11日修改于沈阳-锦州)</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张学良于凤至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旧居,张学良金屋藏娇之地</p> <p class="ql-block">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老虎厅”。张学良枪杀杨宇霆之处。其意义与金三处决姑丈张成泽有得一比。发生这么重大历史事件的地方,三四十平米的小客厅,与它所承载的历史比起来太渺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