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风自昨夜奔来,喧嚣至白昼未休。但恶劣天气并未阻挡知识的传递,么青老师通过腾讯视频会议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困难学生教育关怀”的线上讲座。这场讲座从理论到实践层层深入,结合个案分析与策略指导,让我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么青老师的讲座始终流淌着“教育即叙事”的基因。她用“乘车追公交”的日常片段 隐喻教育中的坚持与智慧,将困难学生帮扶拆解为无数鲜活的班级故事。正如她所言:“事故与故事仅隔着一层教育者的叙事智慧” 。当面对手机成瘾学生时,她并非简单禁止,而是引导教师“看见行为背后的社交缺失”,这种将困境转化为教育契机的思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p> <p class="ql-block"> 讲座强调教育关怀需遵循“两大阶段六个步骤”。其中,“接纳与尊重”是基础原则,正如PPT中“SHIELD”模型所示,教育者需以接纳态度打破学生的心理防御,以尊重原则建立信任纽带。同时,“合力原则”提醒我们,家校协同、师生共育是解决学生多维困难的关键,这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讲座提出的“分类指导策略”。将困难学生细化为生活贫困型、学习障碍型、心理危机型和行为偏差型四大类,并对应不同干预措施:如通过“学习小组帮扶座位表”实现同伴互助,利用“自主管理法”培养行为偏差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这种精准施策的理念,与“了解症状,对症下药”的临床思维异曲同工,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p> <p class="ql-block"> 这场穿越大风的云端讲座,不仅传递了知识,更让我感受到教育者的责任与温度。在特殊时期,线上教育打破了时空界限,而教育关怀的本质始终未变——真正的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照亮。我将带着这份启迪,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践行“以心育心,以爱育爱”的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绽放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