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上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0月10日双十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纪念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永樂泉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历史博物馆钟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两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体育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海体育博物馆藏一枚</b></p> <p class="ql-block">💁<b>“吴铁城”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b>(1888年一1953年11月19日),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出生于江西九江。早年在九江美国教会学校读书。</p><p class="ql-block">1909年随林森在当地进行革命活动,同年加入同盟会。曾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等职。1949年后赴台湾,1953年11月19日死于台北。</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追随孙中山,屡获重用</b></p><p class="ql-block">早年在九江美国教会学校读书。1909年随林森在当地进行革命活动,同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参与策动九江独立,任江西军政府总参议。1912年赴南京开会,留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其后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和护法运动。</p><p class="ql-block">1921年5月任非常大总统府参军。1923年任广州市公安局长兼警务处长。同年10月被指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参加国民党的改组工作。1924年9月随孙中山北伐,任行营警戒兼代大本营参军长。10月回师参加对商团平叛, 重兼广州公安局长。曾与胡汉民、伍朝枢等商议反对国民党左派。</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投靠蒋介石,消极抗战:</b></p><p class="ql-block">1925年8月廖仲恺被暗杀后,对破案消极,蒋介石将他撤职并扣押, 至1926年10月获释。后表示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尽力催促武汉方面的汪精卫、孙科与蒋介石南京政府合流。1927年6月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建设厅厅长。1928年秋和1930年5月先后两次赴东北说服张学良拥护蒋介石,深受蒋的赏识。1932年1月出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p><p class="ql-block">在上海军民发起一二八抗日战争时,执行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在上海任职期间,严厉防范和禁止进步活动,坚决取缔抗日救国运动,摧残进步文化。1937年4月,调任广东省政府主席。</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将广东省政府迁往粤北连县。1939年春去重庆,受蒋之命主持港澳国民党党务工作。1940年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长。1941年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1944年,按照蒋介石的旨意,以抗战名义招募青年入伍, 建立青年军。</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重庆谈判,去职赴台:</b></p><p class="ql-block">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有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他是国民党代表之一, 在“ 军队国家化” 和“ 政治民主化”等一系列问题上,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但在中共代表的斗争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决议。随后,蒋介石撕毁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他采取积极支持和配合的态度。1948年任立法委员,一度酝酿竞选立法院长。同年11月孙科按照蒋介石的意向出面组阁, 他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李宗仁任代总统,发表声明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谈,他和孙科表示反对,并把行政院撤到广州。不久,他又辞去职务,以在野派身份到东南亚访问,进行反共活动。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 赴香港, 后转往台湾, 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资政等职。</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总结:</b></p><p class="ql-block">就是这么一个人,把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0日双十节举办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办的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体育盛会。</p><p class="ql-block">它不仅展现了当时中国体育的最高水平,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为中国体育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民国时期在上海举办的两次全运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35年和1948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运动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都是在上海举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的全国性体育运动会历史悠久,1949年之前总共举办过七届全运会,第一届比赛甚至可以追溯到1910年10月18日,当时还是清朝宣统年间,武昌起义刚刚爆发一个多礼拜,共有华北、上海、华南、吴宁(即江苏的苏州和南京)、武汉五个地区派出140名运动员参赛,比赛是在南京的南洋劝业场举行的。</p><p class="ql-block">后因国家动荡,全国运动会也断断续续,在北京、武昌、南京都举办过。近代举办的七届全运会中,1935年的第六届和1948年的第七届是在上海举行的。</p> <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10日,第六届民国全运会开幕当天,《申报》刊载《上海市体育场工程概要》一文,用近半个版面的篇幅介绍了落成不久上海市体育场(今江湾体育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10日第六届民国全运会正式开幕,比赛在新落成的上海市体育场(今江湾体育场)举行。</p><p class="ql-block">这是首次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全国运动大会举行办法》而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全国各省市(只有贵州省缺席),加上香港、马来亚、爪哇、菲律宾等地华侨参赛,共有运动员2273人。</p><p class="ql-block">而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参赛代表团不过40个,运动员总人数2000人。也就是说第六届民国全运会的规模超过了第十届奥运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会会旗之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叶长烈摄</b></p><p class="ql-block">比赛项目除了和奥运会(当时叫世运会)接轨外,武术(当时叫国术)也设立了锦标。</p><p class="ql-block">1935年时抗日战争还未全面爆发,那一届全运会办赛最正规,水平也最高,是七届民国全运会中办得最成功的一届。</p><p class="ql-block">开幕当天下了点蒙蒙细雨,上海的三千名小学生表演了太极拳操。</p><p class="ql-block">东北五省(当时东北有五省)运动员身穿黑色孝服(编者按:当时东北已经沦陷),手拿象征白山黑水的黑白旗入场,数万观众无不动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民国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式现场</b></p><p class="ql-block">上海代表队共派出223名运动员参赛,获得这届赛事的总锦标(相当于现在的奖牌榜第一)哈尔滨运动员、中俄混血儿符保卢代表上海队参赛,以3.90米的成绩打破男子撑杆跳全国纪录并获得冠军。</p><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后,符保卢加入中国空军,1943年壮烈殉国。</p> <p class="ql-block">代表上海队参赛的哈尔滨运动员、中俄混血儿符保卢(右)和第二名王禾</p><p class="ql-block">另一名代表上海队参赛的爪哇华侨运动员陈荣棠获得女子铅球和铁饼的双料冠军,一时成为沪上传媒追捧的对象。</p><p class="ql-block">陈荣棠的身材并不魁梧,但她有个外号“铁观音”(可不是茶叶的名字)。</p><p class="ql-block">陈荣棠的丈夫杨昆廷,别名杨帝霖,是中国第一位捕获活体大熊猫的人。</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印尼发生排华事件,杨帝霖被逮捕,陈荣棠进行艰苦的营救,终于迫使印尼政府释放了杨帝霖。</p><p class="ql-block">但陈荣棠忧愤成疾,一代田径名将于1960年病逝,年仅44岁。</p> <p class="ql-block">代表上海队参赛的爪哇华侨运动员陈荣棠</p><p class="ql-block">1932年代表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辽宁运动员刘长春以10.8秒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p><p class="ql-block">足球比赛是观众最多的。</p><p class="ql-block">在此前进行的五届赛事上,上海足球队获得四届冠军。</p><p class="ql-block">本以为本土作战应该可以顺利夺冠,未料半决赛竟然爆冷输给广东队,最终“球王”李惠堂领衔的香港队在决赛中3比1战胜广东队夺冠,李惠堂在决赛中上演了“帽子戏法”。</p> <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19日《申报》刊登《一雪前耻:广东胜沪》,详细报道了上海与广东的这场足球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球王”李惠堂</b></p><p class="ql-block">篮球比赛发生一个小花絮,菲律宾华侨队在对四川队的比赛中打到了100分,可是当时篮球比赛的得分一般在五六十分,记分牌根本无法打出100以上的数字,观众大呼有趣,裁判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当年能参加全运会的运动员,大多是富家子弟,赛场也是时尚秀场,一时迎来各方关注。11天赛事总共吸引超过100万观众入场,门票收入达到10万元,可说是名利双收。</p><p class="ql-block">1935年第六届民国全运会之后,国民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但竞赛成绩不佳。随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内的体育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第七届民国全运会直到1948年5月才在上海举行,此时距离上次全运会已经过去了13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七届民国全运会开幕图</b></p><p class="ql-block">比赛地点还是在江湾体育场。参赛的除当时各省市代表队外,还有陆军、海军、空军、联勤、警察以及香港、檀香山、暹罗、菲律宾、马来亚、西贡、仰光等地区的华侨,共有58支代表队、2670名运动员,是历届民国全运会中规模最大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七届民国全运会”运动员入场</b></p><p class="ql-block">1948年第七届民国全运会参照奥运会的惯例,以火炬接力为前奏,火炬从南京出发,途经汤山、句容、无锡、常熟、太仓,于5月5日下午3时抵达上海市体育场开幕现场。</p><p class="ql-block">当天江湾体育场涌进10万名观众,由于组织工作欠佳,交通阻塞,秩序混乱,体育场东、西看台的栏杆均被挤断,30余人受伤,鞋子、包包、眼镜、手表被挤掉的,不计其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开幕式上传递火炬</b></p><p class="ql-block">由于组织工作混乱,赛事纠纷不断。足球比赛竟然出现“三黄蛋”,判出三支球队并列冠军(陆军队、警察队、香港队);排球则由香港队和广州警察队并列冠军,也是个“双黄蛋”,这可能是世界体育史上的一件奇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届赛事最耀眼的明星当数出生于愚园路岐山村的上海聋哑人运动员楼文敖,他一人独揽5000米和10000米两项冠军。台湾地区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全运会,以绝对优势获得男子田径的总成绩第让人刮目相看。香港运动员黄婉贞一举打破女子50米和10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被媒体誉为“小美人鱼”。</p> <p class="ql-block">上海的聋哑人长跑运动员楼文敖,他一人独揽五千米和一万米两项冠军</p><p class="ql-block">连年战乱、官场腐败、经济困顿,体育比赛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1948年民国全运会许多成绩落后于1933年和1935年,由于官场中吃空额的作风蔓延到赛场,那届赛事的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人数膨胀,一般认为那届赛事是历届民国全运会中最混乱的一届。赛场暴力事件频发,赛风混乱,赛事组织方不得不请来便衣警察维持赛场秩序。</p><p class="ql-block">当然比赛总有些亮点,比如马来亚华侨代表队的游泳女运动员,大胆地穿上了类似于比基尼的新潮泳衣,引来上海观众的围观。不过这样的盛事对近代中国来说,已经是回光返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七届民国全运会上的新潮泳衣</b></p><p class="ql-block">仅仅一年以后,国民党败退台湾,民国时期的全国运动会,也就宣告寿终正寝了。</p> <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一枚纪念章告诉我们在民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是一次成功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体育盛会。</p><p class="ql-block">它不仅展现了当时中国体育的最高水平,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为中国体育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参考:</p><p class="ql-block">上海通志馆主编“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p><p class="ql-block">周力著:《敢为人先:上海体育》</p><p class="ql-block">(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资料拍摄于:(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体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与 古 为 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分享中国历史文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END—</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