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美课堂,踏春而来,如约而至!2025年4月12日,我校一行6位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第23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一天的学习时间里,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并感受到名师课堂的真实、简约之美。</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讲授的《挖红薯》,借助拔萝卜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两只兔子拔的萝卜数量关系,<span style="font-size:18px;">利用学具添、补、移,经历“怎样让萝卜同样多”的开放性探究,</span>让学生在不相等变成相等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原理。新课标从小学开始关注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通过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让孩子逐步理解等号的意义:除了表示结果是几,还表示“等量的等量相等”概念,传递性基本事实推等量关系。</p> <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笔算除法》以分磁扣<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活情境为载体</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把除法竖式计算比拟成记录一件事的过程,发现等分计数与竖式层级数之间是一一对应的,进一步体会到数学语言的记录功能,</span>将“式”和“事”联系起来,揭示算法背后的算理,幽默化解抽象概念;一堂课让学生经历“惑起”—“解惑”—“惑解”—“以式记事”的过程,深刻体现数学课堂的传道授业解惑。</p> <p class="ql-block"> 储冬生老师带来的《图形的等分》,学生从等分规则图形,到等分不规则图形,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获得了“割”、“补”、“移”等方法,灵活运用到练习中。储老师倡导“问题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还提出“一题一课”的观念,并陆续付诸实践。</p> <p class="ql-block"> 贲友林老师讲授的《24时计时法》,<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引入,</span>让孩子建立“时间轴”,<span style="font-size:18px;">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span>在时间轴上找规律,探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贲老师的“重新理解课堂”,引发思考—一课堂是什么?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被发出好奇心,是否感受到思维的乐趣,是否在合作中学会共情与创造。</p> <p class="ql-block"> 强震球老师执教的《数据分类》,引导学生建立分类标准。学生们通过激烈讨论、动手实践,按不同标准完成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正方形纽扣中,两个扣眼的多还是四个扣眼的多”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发现需要进行二次分类,进而感悟统计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会后我校一行教师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分享今日体会和收获。</p> <p class="ql-block"> 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教育理念的多样性多元化,成就课堂的精彩纷呈。一节好课”是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每节课都是“有备而来”,才能够打造高质量、有内涵的数学教学!愿我校数学教师以此为契机,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走得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