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嵩山少林礼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岳嵩山百二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禅宗深藏且扬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菩提达摩天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跋陀落迹曾入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康熙御笔少林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乾隆赐字第一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左掌右拳佛与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华文化神州行。</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乙巳年阳春手记</span></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位于嵩山,具体在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即位于登封市西北15千米处,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佛教寺院。可以说,少林寺是嵩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宗教地位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建,因其建在少室山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p> <p class="ql-block">巍峨嵩山,禅宗深藏。</p> <p class="ql-block">沿着这条山上的道路前行,可以到达嵩山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景区入口,大石牌坊广场。</p><p class="ql-block">石牌坊由花岗岩构成,其整体布局采用四柱三门七楼庑殿顶式结构,由四个立柱支撑起三个门洞,形成“三门”的格局,即中间一个大门洞和两侧各一个小门洞,门洞上方有七座楼体,庑殿顶式的设计让牌坊整体呈现出庄重、大气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牌坊正面中间的匾额为“嵩山少林”,是由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左右两边还有两幅匾额,分别题有“禅宗祖庭”和“武林胜地”。</p><p class="ql-block">四个立柱上有两幅对联。其中一幅对联为:“百代衣钵赓承一花五叶,千秋山河襟带四水三城。”另一幅为:“胜地有缘听法雨,少林无处不雄风。”</p> <p class="ql-block">大牌坊背面的中间匾额同样是“嵩山少林”,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左右匾额与立柱对联与正面不同。大牌坊彰显了嵩山佛教圣地和少林武功的深厚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少林文化,人类遗产。</p><p class="ql-block"> ——江泽民</p> <p class="ql-block">嵩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识。</p> <p class="ql-block">少林广场旁有一片松树林,林中立着一尊少林僧人塑像。这尊塑像是少林寺第24代方丈小山禅师,是为纪念他带领少林僧兵抗击倭寇而立。</p> <p class="ql-block">塑像通高约10米,左手持掌(寓意禅和五湖),右手持拳(寓意武和四海),作掌拳合揖礼,为禅武合一,亦禅亦武,是少林精神的体现,也寓意欢迎五湖四海宾客。</p><p class="ql-block">小山禅师为明代少林寺第24代方丈,嘉靖年间曾三次挂帅抗倭,战功卓著,倭寇闻其名即溃散。嘉靖皇帝为此特赐少林寺牌坊、三斗旗杆及石狮子以表彰其功。</p> <p class="ql-block">小山禅师塑像,通体呈灰褐色,但基座是红色的,基座周围相嵌着少林僧人习武以及与敌斗争场景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常住院山门,也就是少林寺的大门。在少林寺七进三路的整体布局中,山门为一进。</p><p class="ql-block">这幢建筑为面阔三间(11.87米)、进深两间(7.09米)、通高12.715米的单檐歇山式建筑,上覆琉璃瓦顶,正脊用龙纹花脊,两端饰龙吻,中间饰龙首、狮子驮宝瓶脊刹,重脊、戗脊也各用花脊与垂兽、走兽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门首正中悬长1.93米、宽0.9米的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御书的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额,中上方刻篆书“康熙御书之宝”六字印章。</p> <p class="ql-block">东侧钟楼。</p> <p class="ql-block">西侧鼓楼。</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的少林武功闻名天下,有人在少林寺门前摆武术泡斯拍照。</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为第二进,是少林寺的主要建筑。</p><p class="ql-block">北魏孝昌三年(525年),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修炼,首创禅宗,少林寺因此被尊为“禅宗祖庭”。</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正上方悬挂有一块“天下第一祖庭”牌匾。</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帝游少林寺时,御笔亲题“天下第一祖庭”牌匾,以示对少林寺在禅宗传承中重要地位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为第三进。</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少林寺的核心建筑之一,在寺中占据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供奉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像高3.7米,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及二弟子泥塑佛像。</p> <p class="ql-block">通常,大雄宝殿内是有大钟的。</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为第四进,又名法堂,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少林寺法堂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约公元1345年),之后历明永乐朝、清顺治朝,每有修葺。清雍正十三年敕修少林寺,法堂翻修为五楹大殿,内贮元、明、清三代大藏经,共计5480卷。</p> <p class="ql-block">1928年,军阀混战,国民军石友三纵火少林寺,法堂及其贮藏全毁于“火厄”。1993年,藏经阁在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殿内设有神龛,供奉着1997年缅甸居士所赠送的重16.5吨、长7米的巨型白玉卧佛一尊。</p> <p class="ql-block">方丈室,为第五进。</p><p class="ql-block">方丈室,为少林寺住持理事及居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方丈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它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硬山式建筑,坐落在青砖砌成的台基上,正中红漆花格门四扇,门顶挂着“方丈”金字黑匾,门前檐柱上挂有楹联“永远继承祖庭弘扬正法,信愿勤修正果普度群生”。这是释永信方丈的藏头联。</p> <p class="ql-block">东寮房和西寮房,均为少林寺僧众居住、生活以及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这两座建筑位于方丈院的东、西两侧,属于对称布局的厢房,均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出前廊结构,青砖灰瓦,古朴典雅 ,为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立雪亭(达摩亭),为第六进。</p><p class="ql-block">这是为纪念达摩祖师“立雪断臂”事典而建的亭楼。</p> <p class="ql-block">立雪亭的门前有一对联:“禅宗初祖天竺僧,断臂求法立雪人。”该联讲述了禅宗二祖慧可(487—593)向初祖达摩求法站在雪地上成雪人并自断左臂的坚定决心。</p> <p class="ql-block">西方圣人殿,为第七进。</p><p class="ql-block">西方圣人殿又名千佛殿,是少林寺中最大的殿阁建筑。千佛殿,创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由“钦命河南少林寺创建千佛阁兼权方丈第二十六代静庵大师”主持修建,巍峨庄严。</p><p class="ql-block">殿内中部有清乾隆十五年制的大型木雕佛龛,内供奉着高2.5米的明代铜铸毗卢佛坐像,木龛上方悬乾隆御书“法印高提”横匾。因此,千佛殿亦称毗卢阁。</p> <p class="ql-block">西方圣人殿是少林寺举行重大法事活动的场地,如三坛大戒传戒法会等,在佛教传播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西方圣人殿见证了少林寺的历史变迁,对于研究佛教史、少林武术史以及古代建筑、艺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供奉的观音菩萨像高约1.5米,双腿盘坐、双手合十,两侧侍立财神与龙女,造型罕见。</p><p class="ql-block">观音殿位于少林寺常住院千佛殿东侧,属于中轴线旁的重要配殿。其建筑为清代硬山式风格,面阔三间,因殿内曾长期保存少林武术图谱而别称“锤谱殿”。</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的普贤殿位于常住院中轴线立雪亭西侧,与东侧的文殊殿对称分布,形成“左文殊右普贤”的格局。</p><p class="ql-block">该殿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整体采用木质仿宋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檐下斗拱简练,体现明清官式建筑的严谨风格。</p><p class="ql-block">殿内主供纯铜古法贴金普贤菩萨像,通高3.15米,菩萨结跏趺坐于六牙白象背莲台之上,手持如意,法相庄严。</p> <p class="ql-block">这里悬挂着“禅武堂”牌匾。少林寺禅武堂,是传播少林禅武文化的场所,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少林武功也是中国功夫的典型代表,声名远播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慈云堂,位于少林寺碑林东侧。其前身为“慈云庵”,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整修少林寺时更名为“慈云堂”,后因兵乱被毁。1983—1984年整修时,为保护和展示历代碑刻,慈云堂被改建为碑廊,形成了如今南北长53米、东西宽35.8米的长方形院落,沿边建有42间环廊。</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碑廊,少林书画院也在此处。碑廊和少林书画院展示了少林文化的丰富内涵。</p> <p class="ql-block">钟楼前的碑廊墙上,有一块珍贵的石碑,上面有《太宗文皇帝御书》碑文,印证了“十三棍僧救唐皇”一事。唐太宗李世民承诺“供养优赏,理殊恒数”,除赐田四十顷、水碾一具外,还允许少林寺“各安旧业,永保休祐”,并特许僧人“自募僧兵”(后世演变为“少林僧兵”制度)。</p> <p class="ql-block">少林药局。</p><p class="ql-block">少林医术历史悠久,以独特的理论和技法为基础,包括伤科、内科、养生等方面,与禅宗、武术并称为少林寺的三大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少林窑,陶瓷艺术中心,也都是少林文化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少林窑陶瓷博物馆,展示了千年少林窑出产的陶瓷物品。</p> <p class="ql-block">汉代 · 麻布纹陶罐</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220年)</p> <p class="ql-block">唐代 • 黄釉军持</p><p class="ql-block">唐 • 少林窑烧制(公元618年—907年)</p> <p class="ql-block">分别为唐宋年代少林窑烧制的陶瓷器皿。</p> <p class="ql-block">少林素斋。</p><p class="ql-block">淘米尽沙明祖意,搬材运水见禅心。</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的少林寺大铁锅,也算得上历史文物了。</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常住院遵循中国传统建筑对称原则,为七进三路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和千佛殿等七进院落,层层递进,左右对称,体现了严谨性和层次感,象征着佛教修行者从凡俗走向觉悟的过程。南北方向以中轴线为中路,两侧各为左路、右路。</p><p class="ql-block">这是少林寺常住院的左路侧一景。</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建筑风格多样。大多为明清建筑,多为单檐琉璃瓦,硬山、歇山、庑殿等形式间而有之,整体风格庄重典雅,又不失变化。</p> <p class="ql-block">风铃</p> <p class="ql-block">千年少林寺,不乏古稀树。</p> <p class="ql-block">少林文化内涵丰富,走出少林寺常住院,一路上看到许多碑石,有的是捐款纪念碑,也有的是归山纪念碑,例如,欧洲少林弟子归山礼祖碑,世界詠春拳归山纪念碑,等等。看来,少林文化影响确实不小。</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常住院建筑旁有少量的佛塔,大量的佛塔在塔林。塔林位于寺院西300米处。</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塔林是登封“天地之中”八处十一项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少林寺历代高僧安息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塔林占地面积约14000多平方米,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现代共计248座佛塔。</p> <p class="ql-block">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建塔时代最全、跨越时间最长、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座塔林。</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塔林集古代砖石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之大成,被专家学者誉为“古塔艺术博物馆”,于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嵩山如愿,盛世华年。</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为您祈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