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陟县詹店镇人大,积极响应焦作市人大的号召:坚守履职初心、践行崇高使命,围绕“党委所重、政府所急、法律所赋、群众所盼”,坚持“党建引导,人大推进”的原则,与镇党委 同心同德,共同奋进。推行,不断探索新观点,新思路以人大联络站为基础的“党建+人大+网格+……”的模式,服务改革发展、为该镇的乡村基层高效治理,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坚定了党的执政基础,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提高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大驻村,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span></p> <p class="ql-block">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 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武陟县詹店镇党委、人大主席团:将优秀的企业人大代表段何超派驻到,基础建设设施薄弱,支部堡垒作用不强,群众意见多的村庄入驻村第一书记。在“企业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聚焦支部建设、环境整治、民生服务等薄弱环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落后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地处黄河滩区的詹店镇杨延井村,基础设施薄弱,支部涣散 ,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导致村民不满。詹店镇人大主席辛明峰,将党性强,工作过硬,颇有发展眼光的武陟县人大代表河南省福瑞达有限公司的党支部书记,段何超向党委推荐。临危受命来到杨延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进村后,为了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他一方面组织党员学习党章提高党员素质,另一方面他自掏腰包拿出11万元对党建阵地进行改造提升,完善服务功能;目前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儿童之家等功能室都已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杨延井村由于资源困乏,基础建设设施欠账多,段何超便在打通街道,修路上下功夫。魏海豹家的房屋占据主大街道路20多年了,打通这条路,一直是群众的“隐形心事”。为了解决棘手的问题,段何超与村干部多次入户,耐心解释主大街畅通对于村民出行的重大意义,并认真聆听魏海豹的诉求与想法,边沟通边梳理魏海豹家的社会关系,最终与魏海豹一家搭上了亲戚关系。经过段书记几经周折,魏海豹完全卸下了防备很快便答应了拆迁,段何超也全力帮魏海豹家搬家,在魏海豹的带动下,那些堵路的农户,也先后自愿无偿拆除,沿路的群众更是主动集资配套管网,采用“项目+集资”模式,打通5条断头路。再加上村内的五条背街小巷也成功硬化,门前小花池也种上了蔬菜、安装了路灯、放置了垃圾桶,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切实做到打通一段路、拓宽一条街、盘活一大片,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幸福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大团”入户,为重大工程落地保驾护航</span></p> <p class="ql-block">詹店镇人大积极发挥人大优势,组建“人大互助团”进驻拆迁村,为镇党委分忧,替政府担责,为群众解困,驾起了连结党群联系的“连心桥”。以“党建引领,人大推进”为原则,积极参与,解决了焦作“三十大工程”——“沿黄高速”、“西霞院”工程在詹店镇的拆迁难,赔偿难的难题。实现了,该两项工程在詹店镇境内“无投诉、无强拆、无阻挠施工”的“三无工程”。深受政府与群众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沿黄高速”、“西霞院”是焦作市“三十大工程”落户詹店镇境内的两大工程。由于拆迁补偿与群众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再加上一些不良律师的参与,曾引起不小轰动。有人曾扬言“如果不满足条件,休想动工”。有关部门也不少去做拆迁户工作,但收获不大。镇人大主席辛明峰,向镇党委提出了让全镇有经验的人大代表参与组成“人大互助团”,进驻拆迁村 进门入户做群众工作。在这期间 涌现出了“千里跋涉”为拆迁户去讨公道的何录良;“踏破门槛寻表亲”的赵洋洋;“欲带头拆迁却无门”的魏 ……等等一系列人大代表,为拆迁四处奔波的感人事迹。</p> <p class="ql-block">“东生夜谈”,“三长制”,破解乡村高效治理新密码</p> <p class="ql-block">武陟县人大代表、詹店镇溜村党支部书记贾东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利用晚上村民闲暇时间,走近村民与群众谈家常,拉闲话,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拉个板凳坐下来倾听群众呼声,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切实推动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诉求群众的释法明理、政策解释、教育疏导等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探索出了用好民主协商机制,大家的事大家来商量,探索出“片长+街长+井长”的“三长制”工作新模式,破解了困扰多年的乡村治理老大难问题。硬化背街小巷,打通断头路,铺设污水管网,建设高标准良田,打井修路,兴办多件民生实事,而没有发生一起群众对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投诉。</p> <p class="ql-block">地处黄河滩区的詹店镇溜村,自古以来就靠种地生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大,“能人多”,一件小事儿就会闹的纷纷嚷嚷。2000——2002年仅两年就换了8任支部书记,工作之难度可见一斑。贾东生上任后,廉洁自律,一心为公。带领广大干群一举摘下贫困帽子,他根据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利用晚上村民闲暇时间与群众拉家常,说闲话。聆听群众呼声,通过实践,推出了“片长制”,解决那一片群众关心的问题,“街长制”,让大家自行解决那道街需要解决的难题。“井长制”,就是几家共用的井,让大家选出井长,对如何浇地,机井维修等问题自行解决。贾东生代表不怕麻烦,一心为民,一心为公,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只要是百姓喜欢的,他们都是不遗余力地去做,用好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法宝,创造的“三长制”工作模式,破解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触及了乡村高效治理的神经末梢,为促进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