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州迎春花市

南风

<p class="ql-block">广东州迎春花市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广州花市被列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其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广州迎春花市与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融合了“讲意头”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花卉语言。</p><p class="ql-block">相传宋朝人过年时会在餐桌上摆放一种叫“百事吉”的利市——将柿子、橘子和柏枝放到同一个盘子里,是为“柏柿橘”,寓意“百事吉”。粤语“橘”“桔”与“吉”是同音字,广府人家新春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摆放一些桔盆,还会在年桔树上挂些“利是”封,寓意来年如意吉祥。</p><p class="ql-block">据说,从唐朝起,广府民间已经有专门栽培以供贺年的年桔。到了明清时期,柑橘业已发展至商品生产时代,年桔在芳村、番禺、南海等地均有种植。</p><p class="ql-block">广州迎春花市形成可追溯至明朝。当时广州芳村的花棣(今花地)已成为花木产区,搭起一排排展卖鲜花鲜果及年宵用品的竹棚,人们称之为“花街”。</p><p class="ql-block">清中期,在藩署前(今广东省财政厅前)出现夜间花市,19世纪60年代渐成年宵花市,迁至北京路。当时城内设两个花市,一个在双门底(今北京路),另一个在西关十八甫7。年桔、水仙、桃花是广府人在春节期间摆设的三大传统名花,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花色品种不断增多,成为广府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花市从农历腊月二十八直至除夕夜,广州人每年必到花市“行花街”以求来年行好运,尤其是逛西湖花市,是“老广州”的风俗习惯。位于广州市西湖路、教育路商业区域的西湖花市,是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中心花市,享有“百年花市”的美誉,也保留着广府传统文化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越秀区西湖花市作为广州唯一春节(行花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进一步彰显了广州花市的文化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