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峡大坝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干流上。以下是关于三峡大坝的关键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工程概况</p><p class="ql-block"> 位置:长江三峡西陵峡段,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约38公里。</p><p class="ql-block"> 规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约2.3公里,坝高181米,设计蓄水位175米。</p><p class="ql-block"> 库容: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p><p class="ql-block"> 装机容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0兆瓦(32台机组),年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是全球最大的水电站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核心功能</p><p class="ql-block"> 防洪:有效调控长江上游洪水,将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p><p class="ql-block"> 发电:提供清洁能源,覆盖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减少煤炭消耗和碳排放。</p><p class="ql-block"> 航运:改善长江上游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年通航能力提升至1亿吨。</p><p class="ql-block"> 水资源利用:调节下游供水,支撑农业灌溉和生态需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建设历程</p><p class="ql-block"> 论证与决策:始于20世纪初,1992年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建设决议。</p><p class="ql-block"> 施工阶段:1994年正式动工,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2009年全面竣工。</p><p class="ql-block"> 移民安置:累计移民约130万人,涉及湖北、重庆20个县(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争议与挑战</p><p class="ql-block"> 生态影响:库区淹没导致陆地生态系统改变,部分珍稀物种(如中华鲟)栖息地受影响。</p><p class="ql-block"> 地质灾害:库区诱发滑坡、地震(多为微震)风险增加。</p><p class="ql-block"> 文化遗产:淹没文物1,200余处,白鹤梁等部分遗迹通过保护工程留存。</p><p class="ql-block"> 泥沙淤积:通过“蓄清排浑”调度缓解,长期影响仍需监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工程成就</p><p class="ql-block"> 技术创新:突破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巨型水轮机组制造等技术难题。</p><p class="ql-block"> 经济贡献:截至2023年,累计发电超1.6万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16亿吨。</p><p class="ql-block"> 国际认可:被国际大坝委员会列为现代工程奇迹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 现状与未来</p><p class="ql-block"> 安全监测:实时监控大坝变形、应力等指标,目前运行状态稳定。</p><p class="ql-block"> 综合调度:兼顾防洪、发电、生态等需求,2020年成功应对建库以来最大洪峰(75,00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 后续规划: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优化水库调度以减轻下游湖泊(如鄱阳湖)枯水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三峡大坝是中国治水智慧和工程能力的标志,虽伴随生态和社会代价,但其在防洪、能源和航运领域的贡献不可替代。未来需平衡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大型水利工程的参考案例。(文字来自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