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好时节,游衍不忘归。

兔八哥哥

<p class="ql-block">4月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特意带小飞机出去拍油菜花海, 我跟小黑来到泽州县环秀村,却一棵油菜花也没见着,村民说今年没种,年年种的话地会生虫的!路过峪口村我发现路边有一座规模挺大的庙,原来是汤帝庙(据说晋城地区有380座汤帝庙,村村都有)峪口村的长这样,可惜锁着门。</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俩去了山西底村,又没找到油菜花,村民说天冷,油菜都冻死了呀…好吧,我已经很饿了,俺俩就在一处破庙前面开始做饭,煮了米线和土豆粉,还用牛肉喂了村里的狗和猫,然后直接去了大阳古镇…</p> <p class="ql-block"> 镇旁边有座天柱塔,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竣工于万历三十年(1602),整整修了25年,这座密檐式砖塔,是大阳古镇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接着入住“阳阿清居”,这家民宿是很多个小院组成的:核桃院、姥姥院、明院、勤院、善院…我们住文院,屋里摆了可爱的小兔和小蛇…小黑午睡完我俩开始在镇上瞎逛,吃了铁鏊焖黄馍、稷山麻花、大阳馔面、还有驴蹄子面。逛了古法冶铁馆和木作坊,了解古建筑榫卯结构、各种木雕以及隔扇门窗是怎么做出来的,遗憾的是没赶上文化大院的演出。走在夕阳中无人的巷道,跟一只只流浪狗擦肩而过,我说应该带优优过来玩,俺家那个说不能带,镇上的“地头狗”会咬它。</p> <p class="ql-block">菜市巷的阳阿清居,应该是位置最佳的民宿了,去哪里都很方便,白天晚上都很安静。</p> <p class="ql-block">汤帝庙在古镇比较偏的地方,远离游客区,一堆闲散老头儿圪蹴在门口晒太阳,你要很尴尬的穿过他们的目光跨进寺庙。</p> <p class="ql-block">正殿供奉商王成汤,建于大元至正四年(1344年)。放眼望去元代粗犷之风尽显:粗大的额枋是一根弯曲的荆木、前廊宽阔少有雕饰、布局明三暗七、减柱大胆夸张。</p> <p class="ql-block">俺俩一致认为驴蹄子面比馔面好吃</p> <p class="ql-block">晚上7:30,广场上有灯光秀、舞蹈、打铁花。</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在民宿用完餐继续瞎逛,古镇的街道显得格外冷清,我们尽情享受着它的寂静之美。</p> <p class="ql-block">明代张养蒙故居,被称为大司农第,大院套小院,院院相通。张养蒙官至户部尚书,大阳的天柱塔是在他倡导下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里面展出的明代冠饰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影壁墙下面的小狮子,有破墙而出的超强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阳阿衙署,也是好几个小院连着的,里面复原了老衙署的大堂。</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石雕、木雕、琉璃、都是满满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东大阳裴家巷和关家巷之间是裴氏老宅。主人裴宇是明代工部尚书兼礼部尚书,临街大门楼子就有三个,里面共有十八个院落相互连通,是镇上最大的一处老宅。</p> <p class="ql-block">茹太素,西大阳村人,明洪武年官至户部尚书,其故居仍在,人都说“有官不到大阳夸”,因为官太多显不着你。</p> <p class="ql-block">孔三传是北宋泽州人,他年轻时一直在大阳生活。我对诸宫调了解不多,但相信遍地勾栏瓦肆的东京、夜生活丰富的汴梁城一定到处都有孔三传的身影,他被《中国大百科全书》称为曲艺大师,是中国戏曲的创始人。这样看,晋城地区发现中国年代最早的戏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临街的戏台听了上党梆子,官府称之“土戏”,老百姓叫它“州底大戏”,分“泽府”和“潞府”两大流派。大阳属于泽州的“泽府”流派,唱腔稳重委婉。而潞州(长治地区)的“潞府”流派唱腔则比较豪放。</p> <p class="ql-block">1938年晋城县被日军占领,中共晋城中心县委就搬到大阳的一处大院子办公。那里之前是一个很大的商号,由七八个小四合院组成,七拐八拐院院相通,我跟小黑在里面如入迷宫,需要电话联系。</p> <p class="ql-block">又逛了资圣寺</p> <p class="ql-block">镇史馆,讲述从阳阿郡到大阳镇26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离开大阳镇去晋城市区吃饭,路过巴公镇,搜出附近西郜村有一座崇寿寺,那就拐个弯去看看吧。村里明清建筑挺多,而崇寿寺历史最悠久。寺前修了一座牌坊,虽然不“古”,却建得精致,同千年古刹没有一点违和感。</p> <p class="ql-block">山门需拾阶而上,为明清遗构,看起来是两层呢,设计很独特,格栅窗也很精致,山门内有哼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进入第一进院子,是面阔三间的天王殿,两边有两个掖门连接钟楼和鼓楼,楼上有精美的榫卯藻井。</p> <p class="ql-block">掖门的斗拱和木雕、明代石狮。</p> <p class="ql-block"> 跨过掖门来到第二进院子,正前方是释迦殿,殿前是1500年树龄的侧柏,算起来是北魏种的。</p><p class="ql-block"> 释迦殿面阔进深都是三间,单檐歇山顶,单杪单昂五铺作计心造,没有补间铺作,形制古朴,为北宋常用手法。殿内梁架简洁有力,彻上明造,前四椽栿对接后乳栿用三柱,神像为新补的。檐柱上有宋宣和元年(1119年)题记,门帽石上是金天会八年(1130年)的题记。</p> <p class="ql-block"> 侧山墙上的碑记引起小黑关注,因为上面有一尊小佛,于是他举着我,我举着手机拍下来,是大宋天圣十年四月三日的题记。</p> <p class="ql-block"> 第三进院子正面是雷音殿,当心间为元至正二年的华带匾,该殿明代重修但保留了元代遗风。殿前两通石碑均为清康熙二十年的重修崇寿寺碑。</p> <p class="ql-block">雷音殿两边各有一座偏院,西偏院屋顶几乎塌陷急待整修。东偏院北面是大士殿,南面是石佛殿。</p> <p class="ql-block">石佛殿的造像碑,左边是唐代的(已经漫漶),右边是北魏的。</p> <p class="ql-block"> 二进院里还有两座刻满陀罗尼经的经幢,均为唐代的,高约4米,2019年给装了玻璃罩子,但似乎于事无补,它已经被岁月风化了1300年,这是手机从地面缝隙伸进去拍的底座。</p> <p class="ql-block"> 西郜村的崇寿寺始建于北魏,唐开元七年(719年)、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119年)分别重修。后经金、元、明、清,屡有修缮,并保留原有布局、历史信息、碑文、石柱、木构件、包括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老往山西跑的原因,每一趟都充满未知,不知道什么村什么朝代的什么破庙,就能给我带来惊喜。</p> <p class="ql-block"> 高都镇东岳庙,本是奔着壁画和金代塑像去的,到门口一看表12点了,没好意思给文保员打电话,只看了大门。</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关帝庙和景德寺倒是都开着,景德寺大雄宝殿是宋构,但漆得很新,禅音不绝于耳,佛像金光闪闪,石雕、经幢全然一新,索然无趣。</p> <p class="ql-block">另外,悬山顶的山门和卷棚顶的天王殿凑得好近啊,不侧着拍根本看不到屋顶。</p> <p class="ql-block">中午去了兰花路的泽州宴水席园吃饭,这里自称“晋城美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晋城特色铜火锅</p> <p class="ql-block">一只锅贴三只虾</p> <p class="ql-block">吃完去丹河龙门湿地公园转转</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美好的季节</p><p class="ql-block">(借用林徽因的细腻词汇)</p><p class="ql-block">新鲜初放芽的绿、轻灵</p><p class="ql-block">柔嫩喜悦、水光浮动</p><p class="ql-block">一树一树的花开</p><p class="ql-block">燕子在梁间呢喃</p><p class="ql-block">是爱、是暖、是希望</p><p class="ql-block">是最美人间四月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