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人小智慧大(22) 李耳辩证看祸福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李耳出生在战国时期,十多岁的时候,当时楚国征服了宋国,声势浩大,李耳却说:“这不一定是好事。楚国以前弱小,所以没有人注意它,才得以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现在打了胜仗,树大招风,从此它就不得安宁了。”</p><p class="ql-block">一年之后,发生了楚晋城濮之战,楚国惨败。人们记起李耳的话,都认为他有未知先卜的神力。周襄王要李耳传授其未卜先知的本领。李耳说:“我并非未卜先知。世间的事物,都有内在规律;一切事物都相辅相成,可以互相转化的,‘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周襄王很佩服李耳的识见,就留他在朝中做了官。</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九变篇》曰:“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思是说,聪明的将领考虑问题,必须兼顾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条件 ,大事才可以顺利达成;在有利的条件下考虑到不利的因素,祸患才可以预先得到排除。孙子的这一用兵思想,同样反映了利与害、福与祸的相互转化规律。在这点上,孙子与老子可谓“英雄所见略同”。</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