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音符——《绣眼》

贺文锋——客家风情摄影

<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04</p><p class="ql-block">拍摄点的:东莞市寮步镇凫山小学</p>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本草园的一株桂花树上,一对绣眼鸟夫妇悄然筑起了爱巢。这个不起眼的小窝,直径不过五六厘米,像吊篮一样挂在枝头,叶子的遮挡下不经意很难被发现,精致小巧的鸟巢将承载着自然界最动人的生命故事。三枚洁白的鸟蛋静静躺在巢中,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奇迹就此拉开序幕即将上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十四天的轮流孵化是一场考验耐心的马拉松。鸟爸鸟妈默契地交替值班,一个外出觅食,一个留守暖蛋。它们的羽毛蓬松,像一件天然羽绒服,将体温传递给未来的宝宝。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是数百万年进化形成的本能智慧。</p> <p class="ql-block"> 终于,在一个微凉的清晨,第一只雏鸟用稚嫩的喙啄破了蛋壳,发出了来到世间的第一声微弱啼鸣,叽叽叽,这声音轻轻的唤醒了校园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然而,生命并不总是按计划进行。剩下的两枚蛋始终静默,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仍然没有破壳的迹象,最终成了没有生命的"臭蛋"。自然界的选择残酷而真实,但这并未影响鸟爸鸟妈对幸存雏鸟的全心投入。它们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育雏马拉松——每天往返巢穴上百次,带回蜘蛛、小虫等高蛋白食物。</p> <p class="ql-block">  在高蛋白的昆虫喂养下,雏鸟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仅仅十三天,它就从浑身光秃的"小肉球"变成了羽毛渐丰的"小小飞行员"。离巢那天来得突然而自然,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经过多次试飞练习后,雏鸟终于振翅离开了它生活了十三天的"摇篮",奔向了生命的另一个历程。鸟爸鸟妈在附近树枝上守望,发出鼓励的鸣叫,这场景准能让人感动——原来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校园角落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如此精彩的生命戏剧。</p> <p class="ql-block">  这出自然剧集提醒我们:生命教育就在身边。绣眼鸟一家展示了责任、坚持与无私的爱,这些品质超越物种界限,直抵教育本质。本草园的这株桂花树,因此不再只是植物学教学的工具,更成为了观察生命、思考成长的活教材。当我们放慢脚步,细心观察,就能在钢筋水泥的校园中发现美丽而动人的自然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