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万樱花齐举盏,醉倒四月艳阳天。 </p><p class="ql-block">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对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的把握能力,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增强综合素质。在春意盎然的四月,滨州市初中物理新教材培训暨第三届学生创新实践展评活动在邹平市黄山实验初级中学隆重举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初中物理组老师们积极参加学习。</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评活动为期两天,分为学生创新实践展示和教学观摩新教材学习两大板块。</p> 当物理遇见创意—— 少年科学家的实践之旅 <p class="ql-block">4月10日,来自全市的31支学生队伍齐聚一堂,他们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接合,从传统智慧的现代化应用到前沿科技的实践探索,每一个作品都闪耀着科学思维的光芒。展现出滨州市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p><p class="ql-block">“自动烤串炉探秘”——同学们将物理热学原理与生活需求巧妙结合,设计出一款节能高效的自动烤串装置,展现了“舌尖上的物理”魅力。 </p><p class="ql-block">“贪杯的代价,虹吸原理破解古代公平陷阱”——同学们用经典物理知识还原历史智慧,通过虹吸现象揭秘古代水利工程的科学设计,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碰撞出火花。</p> <p class="ql-block">“模拟奋斗者号:深海压强与浮力的物理博弈”——该项目生动再现了载人深潜器的工作原理,通过精巧的模型演示了极端环境下压强与浮力的动态平衡。 </p><p class="ql-block">“自制光路显示仪—寻找反射之奥秘”——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直观的光学教具,让抽象的反射定律变得清晰可见,体现了“化繁为简”的科学智慧。 </p><p class="ql-block">“自行车刹车性能优化”——从日常出行工具入手,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不同刹车材料的摩擦特性,用数据说话,彰显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p> <p class="ql-block">在众多优秀项目中,首师滨中代表队的“未来之光—Future Beam 亮度可调台灯”吸引了全场目光。胡安辰,尹翔宇,郭晨曦三位同学从“缘起、调查、制作研发、收获与反思”四个方面,详细讲述了他们的项目历程: </p><p class="ql-block">1. 缘起:从物理课堂中的电路知识出发,根据老师抛出的项目式问题“灯的亮度如何改变”结合日常生活中台灯亮度固定的问题,萌生了设计一款亮度可调台灯的想法。 </p><p class="ql-block">2. 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用户需求,明确了设计方向。</p> <p class="ql-block">3. 制作研发:从最初的雏形到迭代1号,再到优化2号,三位同学不断改进电路设计、材料选择和外观结构,最终完成了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的台灯作品。 </p><p class="ql-block">4. 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项目,孩子们经过“理念模型化——模型实物化” 两个重要阶段的更迭, 实现了“跨学科实践、多学科融合、单学科综合、章节学习”的丰富融合,高阶高效的完成了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动手实践的创新。</p> <p class="ql-block">历经六个月的项目化学习,“未来之光”团队在王建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从电路设计到功能优化,用坚持与智慧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最终在31支强队中斩获一等奖的佳绩!这份荣誉属于勇于创新的孩子们,也属于背后默默耕耘的老师们——是师生的双向奔赴,让科学的种子绽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其他如“小型发电机的跨学科制作”、“活塞式抽水机的科学奥秘”等项目,均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融合工程、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展现了学生们的综合素养。这些作品不仅是物理知识的应用,更是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完美呈现。 </p><p class="ql-block">在这场科学与创意的盛宴中,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用物理语言书写未来的无限可能!</p> 当讲台遇见匠心——物理教学的深耕与创新 <p class="ql-block">在第二天的观评课活动中,滨州市初中物理教师齐聚邹平市黄山实验初级中学,共同见证了三节精彩纷呈的观摩课,开启了教学智慧的深度碰撞。 </p><p class="ql-block">第一节课:张长胜老师《浮力复习课》——从厨房到考场的科学之旅</p><p class="ql-block">开发区张长胜老师以跨学科项目“厨房中的物态变化”为线索,用生活化的情境“煮饺子”贯穿课堂,带领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浮力复习之旅:从“生饺子下沉受到浮力吗?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测量方法,浮力方向等;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分析饺子浮沉过程中密度、体积与浮力的动态关系;中考对接换节,巧妙链接浮力公式与中考真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课堂最后通过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全面反馈学习成效。 张老师的课堂既充满生活烟火气,又紧扣物理学科本质,展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任雯雯老师的《功》观摩课以"学生当老板,给搬运工发工钱"的创新情境贯穿始终,通过分析搬运工推车运动员举重等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辩论“什么情况下该发工钱”,自然引出做功的条件和计算公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轻松掌握“功”的本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智慧。</p> <p class="ql-block">张翔老师的《功率》观摩课以震撼的“沈飞六代战机发射”视频导入,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巧妙引导学生复习“功”的概念,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功"的过程,在数据处理中发现做功快慢的差异,自然引出功率的概念,并创新性地引入"瓦特讲解AI"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将传统物理概念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家国情怀,打造了一堂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物理课。</p> <p class="ql-block">三节观摩课后,阳信教师代表进行了评课,滨城区教研室教研员康辉老师以“单元续写目标的分解与续写”为三节课进行评课,邹平教研室教研员杜静老师也进行了有深度的评课和指导。</p> <p class="ql-block">活动最后,滨州市初中物理教研员李宝江老师进行总结发言,李宝江老师高度评价本次学生创新实验展评活动,指出这些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实践项目充分展现了滨州学子出色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李老师还强调,教师们要深入研读新教材,充分挖掘课本新课习题、课后习题及练习册练习题的教学价值,以中考命题标准研究每一道题目。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最终达成“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核心教学目标,实现物理教育的育人价值。</p> <p class="ql-block">为期两天的活动圆满落幕,但希望的种子正在滨州教育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学生们带着创新的火花和求知的热情继续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老师们怀揣研讨的收获和教学的思考重返三尺讲台。这场盛会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让我们期待这些智慧的种子在未来的课堂上绽放更绚丽的花朵,在滨州大地上结出更丰硕的教育之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