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 诺 潇 康 日 记(1984年)

溪诺潇康

<p class="ql-block">1984年1月8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日,东源公社隆重召开了一场干部大会。会上,费世全同志深入传达了县委工作会议的精髓,同时,他也郑重宣布了关于机构改革的七条重要纪律,号召全体干部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撤社设区(或设乡)的重大变革。</p><p class="ql-block">机构改革七条严明纪律如下:</p><p class="ql-block">1. 恪尽职守,勤勉工作:每位干部都应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p><p class="ql-block">2. 服从组织,顾全大局: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决定和安排,以大局为重。</p><p class="ql-block">3. 严禁增编,严守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增加编制或职位。</p><p class="ql-block">4. 团结一致,反对帮派:各级干部要增强团队意识,讲原则、讲团结,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帮派活动。</p><p class="ql-block">5. 严守财制,廉洁奉公:严格遵守国家财政制度,严禁挥霍公款或挪用资金。</p><p class="ql-block">6. 禁止私建,维护公利:严禁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建造房屋。</p><p class="ql-block">7. 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在未得到正式通知前,不得擅自离岗或旷工。</p><p class="ql-block">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东源公社即将进入历史,其行政机构名村将被区、乡取代,而行政工作人员的去留当由县委组织部确定,我心已定——服从组织安排。</p> <p class="ql-block">1984年1月16日 星期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源公社鼓书艺人摸底名单</p><p class="ql-block">钟泉大队: 倪世容、杨裕良;</p><p class="ql-block">法隆大队: 陈新倡、陈世开;</p><p class="ql-block">东坑大队: 石顺隆、石则池;</p><p class="ql-block">杉木大队: 刘合兵、陈思强;</p><p class="ql-block">泉垅大队: 贺英庆;</p><p class="ql-block">大湖大队: 骆名良;</p><p class="ql-block">谷保大队: 陈宣英;</p><p class="ql-block">和平大队: 周升泉;</p><p class="ql-block">倪家大队: 倪世冲、倪德长;</p><p class="ql-block">王文大队: 王忠高、王贤正;</p><p class="ql-block">添胜大队: 王菊芳。</p> <p class="ql-block">1984年2月8日,星期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前农村面临的几个问题概述:</p><p class="ql-block">一、提留费用过重,超出库区群众的承受范围。</p><p class="ql-block">当前,农村上交提留的费用过高,给库区群众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一问题亟待解决,以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p><p class="ql-block">二、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群众呼吁进行清理整顿。</p><p class="ql-block">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账目不清、管理不透明等,导致群众对集体资产的使用和分配产生疑虑。因此,群众迫切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行清理整顿,以恢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p><p class="ql-block">三、公差摊派不合理,工干家属和缺劳力农户反映强烈。</p><p class="ql-block">在农村地区,内外公差一律平均摊派的做法引发了广泛争议。特别是对于那些工干家属和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来说,这种摊派方式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因此,需要更加合理、公平地分配公差任务,以确保各农户的权益得到保障。</p><p class="ql-block">四、占田占地建房现象严重,破坏土地资源。</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农村占田占地建房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破坏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影响了农村的整体规划和环境美观。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使用的管理和监督,防止类似现象的再次发生。</p><p class="ql-block">五、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影响社会风气。</p><p class="ql-block">在一些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还可能对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加强对封建迷信活动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以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科学素养。</p><p class="ql-block">六、救济款物、供应指标被层层克扣,损害群众利益。</p><p class="ql-block">在救济款物和供应指标的分配过程中,存在层层克扣的现象,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众无法得到应有的援助。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和信任,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确保救济款物和供应指标能够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群众。</p> <p class="ql-block">1984年2月9日,星期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在《矛盾论》这一经典著作中深刻阐述了一个核心观点:解决矛盾需依其性质而异,即不同质的矛盾需采用不同质的方法方能化解。他具体举例说明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应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的途径来寻求解决;人民大众与封建制度的对立,则需依赖民主革命的方法来打破;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则需通过民族革命战争的方式来争取独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则可通过推进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策略来调和;至于共产党内的分歧与矛盾,则应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来加以解决;至于社会与自然的矛盾,则应当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来逐步化解。</p><p class="ql-block">这些例子生动展示了毛泽东主席关于矛盾解决方法的深刻洞察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1984年2月14日,星期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日,县委正式下发文件,依据相关规定,撤销了国和公社、王英公社及东源公社,宣告王英区的正式成立。同时,新设立了国和乡、王英乡、东源乡以及杉木乡。我有幸被调任至王英区,担任区委秘书并兼任团委书记一职。区委成员的具体分工明细如下:</p><p class="ql-block">乐庸德:全面主持王英区的各项工作。</p><p class="ql-block">明安金:主管区政府事务,并兼任多种经营的监管工作。</p><p class="ql-block">伍齐源:负责机关管理以及财经事务。</p><p class="ql-block">伍仪益:主管农林水相关工作。</p><p class="ql-block">李盛志:负责企业运营、公路建设及水电管理。</p><p class="ql-block">王忠喜:分管文教卫生领域,并兼任宣传工作。</p><p class="ql-block">石聿家:主管民兵组织与政法工作。</p><p class="ql-block">王贤田:负责党群工作,并协助管理政法事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4年2月18日 星期六</p><p class="ql-block">初对王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北山高,南水深,东西全是光垴墩。中间一个独碉堡,周围机关不连筋。活动没有好场所,文化娱乐死沉沉。出门举步是台阶,展望未来奔前程。</p> <p class="ql-block">1984年2月26日 星期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源公社被撤后,我被安排到王英区担任团委书记。区委给我的岗位责任制是:</p><p class="ql-block">一、健全组织,配齐区乡青年领导班子;每季度召开一次乡团委负责人会议,总结部署工作;全年开展两次有影响的青少年大型活动。(20分)</p><p class="ql-block">二、围绕上级团委开展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使上级满意。与武装、妇女部门配合,创办一个“青年民兵之家”。“20分”</p><p class="ql-block">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每季度向团县委写一份调查报告或总结材料。(10分)</p><p class="ql-block">四、住好一个队,完成所在队的各项生产指标和征派购任务。(20分)</p><p class="ql-block">五、协助其他同志搞好办公室工作、完成区委交办的临时突击性任务。(10分)</p><p class="ql-block">六、区委组织测评。(20分)</p> <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14日 星期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探煤窑纪实</p><p class="ql-block">今日之行,名为探煤窑,实则非同小可。通常,我们或许会用“看”或“视察”来描述此类活动,但此次因乐书记对开发性项目的高度重视,特别于本月5日对项目团队提出了“双十任务”——即在十日内掘进十米。我们此行,便是受命前去“侦探”这一进度的完成情况,以及评估扶持措施的实际效果。因此,用“探”字来形容,实为贴切。</p><p class="ql-block">煤窑位于王英北山崖之上,四周被石灰石紧紧环绕,中间仅有一片约五平方米的土面可供作业。至今,工人们已在此掘进横洞三十余米,却仍未发现煤层的踪迹。据挖煤师傅所言,尚需再掘进七十至一百米,方有望得见煤。</p><p class="ql-block">我虽对煤线了解不深,但也能看出这个煤窑项目实属不易。它耗费钱财,耗费人力,且前景难料,只能说是一场豪赌。然而,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寻找资源,我们仍需坚定前行,期待在未知的深处,能够发现那宝贵的煤炭。</p> <p class="ql-block">1984年8月22日,星期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库区人民的怨气</p><p class="ql-block">自入秋以来,王英库区的上空似乎笼罩着一层厚重的阴霾,这股怨气源自当地的干部与群众。他们心中既有对共产党的埋怨,也有对王英水库这一“害人坑”的深深痛恨。</p><p class="ql-block">为何库区人民会对自己的大救星产生埋怨呢?回顾历史,大革命时期,这里有一千一百七十三人英勇地跟随共产党闹革命;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更有六百零九人在敌人的屠刀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建设王英水库时,五千一百二十一户、二万七千八百三十人为国家贡献了三万多亩肥沃的土地和四万多幢温馨的家园。然而,他们失去的太多,得到的却太少,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p><p class="ql-block">许多库区人民无房可住,缺吃少穿,生产和生活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某些共产党政策的执行者却歪曲了党的宗旨,对人民的困难视而不见,反而巧立名目,增设苛捐杂税,这无疑加剧了库区人民的不满和埋怨。</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揭开王英库区的神秘面纱,看看人民的艰难处境吧!</p><p class="ql-block">全区共有移民三千七百一十四户、一万二千四百七十人。其中,无房居住、寄人篱下的有三百九十三户、一千七百一十二人;住庙宇的有八户、一十九人;住凉亭的有六户、二十六人;住牛栏猪圈的有九十三户、三百二十六人;住茅草房的有二百四十八户、一千二百三十人。缺吃少穿的情况更为严重,口粮在四百斤以下的有三千零三十三户、一万六千零零四人,甚至有五十八户、二百二十人需要讨米要饭。缺衣的有一千三百五十七户、七千零零七人。因生活所迫,九十九名妇女改嫁他乡,一百二十八名小孩被寄养在他人家中。</p><p class="ql-block">杉木乡谷保大队七队的农民陈宣庆,一家六口人,只有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土坯房。这间房子既要住人,又要关鸡、猪、羊,还要烧火做饭。床铺三层,大儿子睡上层,夫妻带着三个孩子睡中间,猪、羊则卧在床底。他无奈地自嘲道:“鸡在床上生蛋,羊在床边吃草,猪在床下吃食,人畜无法分开,子女无法分床。”</p><p class="ql-block">国和乡蔡祠大队的蔡乾明一家七口人,没有房子居住。一九八一年,他们住在蔡贤水库坝堤的溢洪洞里;一九八二年,水管局开恩,才将他们全家搬到引桥看水台上。</p><p class="ql-block">王英乡南山下生产队的五户人家、二十二人,四间半茅草屋中就有三间危房。该队的尹传黄一家七口人,只能挤在一间茅草屋里,土坯墙外还打了十七根撑子来支撑。而尹合明一家甚至连茅草屋都没有,只能住在石灰庵的庙里。</p><p class="ql-block">王英大队四队的王贤福一家三代九口人,却只能在一间房里放四张床。群众们无奈地感叹:“有福之人三代同堂,苦命之人三代同房。床边挨床边,儿媳不好谈笑,公婆无法商量。”</p><p class="ql-block">王英乡南李大队卜庄生产队的尹定主一家,共有七口人。一九八三年,他们家的收成极其微薄:小麦六十三斤,绿豆十五斤,红苕六千斤。在留足种子后,折算成稻谷,人均自产的口粮仅有一百六十二斤。加上国家供应的二百二十斤粮食,人均口粮也不过三百八十二斤,勉强糊口。</p><p class="ql-block">为了度过饥荒,尹家不得不从农历三月开始每天仅吃两餐,饥饿难耐。到了八月四号,他们甚至提前挖出红薯来充饥。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不得不向东源、三溪等地的亲戚家求援,借了八家才借到干红薯一百五十斤、稻谷二百斤、米三十斤以及苕渣四十五斤。</p><p class="ql-block">而在王英乡西洞大队富家岭生产队,情况同样严峻。这个生产队共有十八户、八十五口人。去年春节,全队杀了四头猪,净肉仅有二百四十九斤。为了过年,他们卖了一百九十斤肉来买米,剩下的五十九斤肉人均只有七两,还有四户人家甚至一两肉都没分到。</p><p class="ql-block">杉木乡谷保大队的陈宣兵一家五口,生活也极为拮据。十四年来,他从未为家人添置过一件新衣服。他自己的一件衣服更是补了十八处,有些地方甚至重叠补了十四层。</p><p class="ql-block">更为悲惨的是杉木乡东坑大队古楼生产队的陈绪恒一家。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七日,陈绪恒在钟泉电站做工时遭遇翻船事故落水身亡,留下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这个家现有六口人:一个七十多岁的瞎眼母亲、一个二十多岁既瞎又呆又哑的弟弟以及三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妻子改嫁后,整个家庭失去了主心骨,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之中。为了活命,年仅十三岁的孩子不得不牵着叔叔,叔叔的肩上搭着奶奶,三人一行挨门逐户地乞讨度日。</p><p class="ql-block">尽管库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各项任务依然被强行摊派。今年,县里下达的牲猪统购任务达五十八万八千五百斤,折款一十七万六千五百五十元,人均需承担四元八角九分;公粮任务为六十三万八千斤,折款七万六千五百六十元,人均三点五元;此外,还需购买国库券二万二千元,人均一元。仅这三项任务,人均就需上交国家九点三元。再加上大队上交提留款、超生子女款等,以及违法或打人骂人等行为的罚款,种类繁多,给库区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p><p class="ql-block">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一些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江西、咸宁等地打工。大湖大队就有一百三十六人外出做工,其中二队的骆传奎到咸宁为人挑粪,一天挑了四十五担,却仅得到一点五元的工钱。倪家十队的倪世南,在今年七月份修房子时不幸身亡,家中还有五口人,却仍需承担牲猪款二十元、公粮代金十七元、国库券五元、大队提留四十元,合计九十二元,人均一十八点四元。而在八月中旬,催交款项的人员就已上门逼债,真是“尸首刚上山,逼债上门来”。</p><p class="ql-block">刘家山的刘会良是个瞎子,全家八口人,去年催交款项时家里的一头二十斤重的猪仔被牵走,今年催交时又牵走了两只羊崽。他无奈地表示,如果明年再催摊派任务,就只剩下人崽可交了。</p><p class="ql-block">库区农民的生活困境和沉重负担不容忽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有数百人外出乞讨,数千人组织上访,更多的库区民众将对党和政府产生怨气和不满情绪。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库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 近日,由咸宁地委副书记王健、阳新县委副书记肖南山及地区电力局程局长等人组成的地、县联合调查组,于8月15日至18日,深入王英库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他们不仅详细听取了关于库区情况的全面汇报,还亲自到现场核实了所反映的各项基本情况,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作风。</p><p class="ql-block">经过深入的调查与了解,联合调查组针对库区存在的实际困难,责成县委、县政府迅速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对此,县政府积极响应,副县长王显金亲自带领财办主任及副主任一行,于今日前往王英区公所,就库区的牲猪上交任务和公粮征收指标进行了适当的减免调整。这一举措无疑为库区群众解了燃眉之急,暂时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p><p class="ql-block">然而,调查组深知,要彻底解决库区的长远发展问题,还需立足库区自身特点,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因此,他们鼓励库区群众和相关部门要继续努力,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库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本调查报告是根据区委四个调查组的情况汇报综合整理而成。如今,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今晚特将此事作为日记收录,以资纪念。愿库区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生活越来越美好,未来充满希望。</p> <p class="ql-block">1984年8月29日 星期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均主义:贫困之殇</p><p class="ql-block">自农业生产责任制实施以来,农田得以承包到户,这一变革催生了一批富裕农户。他们往往是那些拥有强壮劳力、精明头脑或特殊技能的农民。然而,与此同时,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深陷贫困泥潭,他们或因缺乏劳力、技术、资金,或因遭遇天灾人祸而难以自拔。</p><p class="ql-block">对于这些贫困户,党和政府始终给予着关怀与救济。然而,现有的救济措施往往显得捉襟见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土政策正在悄然坑害着这些贫困群体。无论是牲猪代金、公粮代金、国库券还是上交提留等费用,都不分贫富,一律平均摊派。而政府下拨的救济钱物,也往往按照人头平均分配,甚至就连救灾的旧衣物也要作价平分。</p><p class="ql-block">这种平均主义的做法,无疑加剧了贫富差距。富裕者因无需承担过多负担而愈发富裕,他们将多余的资金存入银行;而贫困者则因负担沉重而愈发贫困,他们债台高筑,连基本的油盐都难以维持。长此以往,这些贫困户将永无翻身之日。</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反思这种平均主义的土政策,探索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以确保每一位农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共同迈向富裕之路。</p> <p class="ql-block">1984年10月14日 星期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移民前:</p><p class="ql-block">好田好地好风光,</p><p class="ql-block">六畜成群粮满仓。</p><p class="ql-block">公路畅通马达响,</p><p class="ql-block">队队电话广播唱。</p><p class="ql-block">公共设施处处好,</p><p class="ql-block">青山绿水鱼米乡。</p><p class="ql-block">移民后:</p><p class="ql-block">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p><p class="ql-block">有脚无路走,人畜无水喝。</p><p class="ql-block">建房愁死人,吃饭成山歌。</p><p class="ql-block">建库移民加返迁,</p><p class="ql-block">三反五覆靠山边。</p><p class="ql-block">人均只有分把田,</p><p class="ql-block">掛在水库南北岸。</p><p class="ql-block">出勤坐船六华里,</p><p class="ql-block">日子难过叫苍天。</p><p class="ql-block">领导来了拉拉手,</p><p class="ql-block">问饥问寒点点头。</p><p class="ql-block">登记抄册填报表,</p><p class="ql-block">装进皮包就算了。</p><p class="ql-block">库前二十年,年年作贡献。</p><p class="ql-block">衣食住行好,不脱零用钱。</p><p class="ql-block">库后十四年,五年浮萍无家园。</p><p class="ql-block">四年穷建大寨县,致富政策干五年,</p><p class="ql-block">只怨上级不怨天,只怨水深石硬不出钱。</p><p class="ql-block">倪志钢家境:</p><p class="ql-block">一家十口两间房,堂屋露天五根梁。</p><p class="ql-block">一口破缸十个碗,半条破被地当床。</p><p class="ql-block">家产不足五十块,无油无盐常缺粮。</p><p class="ql-block">炎天穿衣长改短,数九寒冬短接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