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畔打卡扬州高邮

陈毓龙(苦行者)

<p class="ql-block">  日前与好友闲游高邮。高邮属海退成陆的里下河浅洼平原。 春秋属吴邗沟地,越并吴属越。战国楚并越属楚。秦王嬴政二十四年灭楚属秦,筑高台,置邮亭,名秦邮。高邮市有二千多年建城史,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广陵县北境分置高邮县。1991年,撤销高邮县,设立县级高邮市,由扬州市管理。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为帝尧故里、尧文化发祥地, 是江淮文明、邮文化重要区域。是世界遗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高邮市水面之多,居扬州市之首。美丽富饶的高邮湖有一半多的水域面积在高邮市境内,邵伯湖北部水域和渌洋湖东北角水域亦属高邮市。境内主要灌排、交通河流有19条,属京杭大运河高邮段。高邮水网密布当属鱼米之乡,高邮鸭、高邮咸鸭蛋、界首茶干、高邮湖大闸蟹、高邮湖龙虾、高邮周巷大米、高邮湖青虾、高邮湖鳊鱼、高邮湖银鱼、高邮湖白鱼、 高邮湖鲫鱼分别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特别是“红太阳”高邮咸蛋享誉全国。</p><p class="ql-block"> 高邮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商贸公道价廉物美,我们游玩期间吃住感觉极佳。也有几处值得一游的好景点。</p><p class="ql-block"> 盂城驿景区位于城南历史街区南部、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畔,是集古代建筑和园林风景一体的开放式历史文化景区。核心区古盂城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被誉为“中国邮驿史的活化石”,成为展示和传承邮驿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1997年,高邮市政府于盂城驿旁的运河大堤上重建秦邮亭。亭四面开敞,内有约三米高的石碑,正面题“秦邮亭”三个大字,背面刻有《 重建秦邮亭碑记》,记叙秦朝在古邗沟边,筑高台,设邮亭,始有“高邮” 的这段难忘历史。</p> <p class="ql-block">孟城驿开设于明代洪武年间, 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目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驿站。据记载,孟城驿是中国京航大运河边上的重要水马驿站,历代以来在邮传漕运方面功能卓越。</p> <p class="ql-block">皇华厅在古代是通邮传令,处理公文的场所,也是当时高邮州官拜见过往使节的地方。厅房西侧为签押房,驿丞签押办公的场所,东侧为驿站最高管理人员驿丞(九品官)的寝室兼书房。厅房两侧的板壁上悬挂着“邮驿律”、“派单表”、“马船统表”、“分工职责表”等驿站图标,展示了古代驿站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礼宾轩是当时驿丞接待过往官员的一个会客厅。根据文字记载,唐代宰相李吉甫曾住在驿站修筑的平津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也曾住在驿站,指导当时的年轻诗人王令如何写诗,民族英雄岳飞、韩世忠曾住在驿站指导作战,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荷兰使者尼霍夫和朝鲜人崔夫等名人志士都曾在这里受到驿站官员的接待。</p> <p class="ql-block">驻节堂为明代的遗存,是古代驿丞接待各路使节及四方宾客的场所。它是整个盂城驿保持原状最好的一进房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整个建筑都保留了典型的明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  鼓楼是驿站的标志性建筑, 在当时是用来站岗瞭望,值更报时,报捷庆典的,结构呈十字脊三重檐,方形,上下三层,底层内墙上嵌有黑色大理石,大理石上刻有《重修盂城驿记》,站在鼓楼上,可凭栏远眺盂城驿周边的京杭大运河、唐代的镇国寺塔和湖天一色的高邮湖等风景。</p> <p class="ql-block">  南门老街俗称南门明清一条街,长约230米,曾是明清时期高邮城最繁华的历史文化街区。2014年被列为世界遗产(是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街兴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清,兴隆于近代, 是名副其实的沟通里下河、大运河,襟带苏皖两地的要津老街。于2019年9 月重新开街,吸引了众多市民及四方游客。</p> <p class="ql-block">  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位于盂城驿东侧,是全国唯一以集邮家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序馆、集邮简史馆、中国早期集邮家馆、全国集邮联会士展馆、珍品馆、集邮展馆、影视馆、博物馆服务部八个部分,集中展示了中国百余年的集邮历程。</p> <p class="ql-block">  驿印流年位于盂城驿景区东入口馆驿巷牌坊西侧。 在古代驿站传递中,驿印封泥是权力和凭证的信物。由高邮亭、迎华驿、高邮驿、秦邮驿、孟城驿、秦邮公馆六个不同时期的驿站名称雕刻成的红色印章,生动演绎高邮邮驿的历史。13处墨绿色的“驿”字镶嵌路间,既表现驿之特质,又蕴含邮驿之活力。</p> <p class="ql-block">  文天祥为南宋忠烈大臣,右丞相、文学家、民族英雄。据史料记载,文天祥曾经两次经过高邮,为更好的纪念他,便在他曾经停留过的地方打造了文天祥广场,记录文天祥与高邮的难舍之缘。 </p> <p class="ql-block">  孟城驿东南有片绿水依依、青草盎盎的天然水域, 即可运粮、运盐、行船、泊船,又可供马饮水吃草,民间俗称马饮塘、历史上这里曾有驿马百匹同时饮水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  高邮湖与大运河间狭长的西堤也是高邮的名胜风景区,可观落日,可乘船游湖,也可去镇国寺朝佛,是市民休闲和游客打卡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高邮也有令他们骄傲的人物,汪曾祺就是其中一位。我们参观了他的纪念馆,文联主席铁凝这样评价他:他像一股清风刮过当时的中国文坛,在浩如烟海的短篇小说里,他那些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名篇,无可争辩地占据着独特隽永、光彩常在的位置。能够靠纯粹的文学本身而获得无数读者长久怀念的作家真正是幸福的。 </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 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寞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馨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汪曾祺的价值在于连接了曾经断裂多时的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他承接废名、 沈从文的衣钵,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特色初显;20世纪50-60年代前期徘徊、观望、 积累,偶露嵘;“文革”期间受命参与“样板戏”创作,经历了一般作家未曾体尝的特殊生涯与复杂心态;进入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后“衰年变法”,创造力得以激发,犹如文坛一股清风,迎来个人艺术的高峰期。汪曾祺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他对传统文学、文化资源的转化,具有楷模和榜样的价值,召唤着后来者。汪曾祺的触角在小说、散文之余遍及戏剧、书画、美食、佛学、民歌、考据等诸多领域。他留给世间的不仅是文学成就,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兴致盎然地生活。”</p> <p class="ql-block">  还值的一看的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 976年),原为东岳庙(即泰山庙),因苏轼过高邮与本地乡贤秦观(秦少游)、孙觉、 王巩会集于此,在东山顶端的高台建筑上,登高四望,东观禾田,西览湖天,饮酒论文而得名,从此,这座本来依附东岳大帝神韵的庙台便独领风骚,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纷纷登台,一瞻风采,并留下千古不朽的诗文。</p> <p class="ql-block">东岳泰山素有“五岳独尊”的地位,“东岳崇拜”的思想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邮泰山庙于北宋初太平兴国年间由朝廷"敕赐建置",为东岳行宫中规制完备、规模较大者。特别在南宋时期,宋、金南北对峙的背景下,一度成为泰山崇拜与朝献的替身,香火鼎盛,有高邮“岳庙之盛,甲于天下”之说。</p> <p class="ql-block">  高邮同样不缺少红色记忆,文化园是由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高邮革命斗争史馆、高邮革命烈士纪念馆和人民公园所组成。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区域为文化园的核心区域,人民公园区域为拓展区域。景区资源吸引力主要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高邮战役是在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栗裕亲自部署和指挥下发起的。文化园内的礼堂即为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现有的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是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是扬州地区唯一的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p> <p class="ql-block">几天休闲旅游,也品尝了几回高邮美食,对高邮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与扬州泰州串起来走走倒是个不错的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