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一池荷,展我情万丈

涂壁和尚(玉林)

<p class="ql-block">——我画大写意荷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郑玉林,放意斋主人。197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89年毕业于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曾任宝鸡电视台总编辑;第十届宝鸡市政协委员;第四届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千年人文美术创作工程”评委;第三届“陕西美术奖”终审评委。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顾问;陕西省各界书画院副院长;宝鸡市文联副主席;宝鸡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国画《荷》获陕西省美术展览一等奖;《铁龙吟秦山》获第二届陕西美术奖。出版画集有《郑玉林中国画》散文集《行者的目光》。获有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宝鸡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人物“等荣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b></p> <p class="ql-block">  大写意花鸟作为中国画传统中的一种独特形态,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难度的艺术形式要求。这一形态直到明代后期花鸟画大师徐渭笔下才见成熟,而后经过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传承与发扬,艺术积淀愈加丰富厚实。但随之也出现了后继者陈陈相因,索然无味的状况。因此,余秉性执著,早年受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得各位教授精义。此后则力追长安画派前贤,传统生活两手抓,沉浸愈久,感悟愈深。钟爱“荷塘”之趣,享受笔墨韵致,苦苦探求,终于有了当下大写意荷花的笔墨形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画大写意荷花,其精神支柱来自于荷塘野逸的狂热激情。自然中的荷塘,有着多种多样的生命情态,而自己对于“野逸”情有独钟。这可能根源于童年的乡村生活情绪,又拓展了成年后的自然情结;也许,天性中的豪放洒脱和淡泊名利,才是内在动因。我信奉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又不肖于传统中近于程式化的一套象征寓意的规范,而更多地倾注了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表达。在多年反反复复地纵横挥写的荷塘景境中,“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寓意并不占主位,我更关注的是对荷塘野趣的意写,感动和痴迷以及因此而激发出强烈的艺术创造欲望。这才有了笔下的秋荷、夏趣、醉月、映日、雨后等千变万化的荷之美境,当然,有时笔下也逸笔草草,画些不知名的野花孤鸟,同样也不再是某种客体形神的再现,而只是个人情感的宣笔墨泄。废画三千。由于对艺术本体语言多样化的不断实践,虽为闲情逸致,每每总能获得快感,自然成为我乐此不疲的推动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画大写意荷花,不追求一枝一叶的禅味和一点一滴的得失,也不迷恋那种赏心悦目式的“完美”,而醉心于水墨淋漓个性,追求一种似真似幻的气韵。更在于意象的造型与心象内涵的契合,在于灵性笔态与随机生发的相辉映。甚至可以说,自己这样去画,为了“大写”荷塘的生命,“流露”出了自己对荷花的激情。具体讲,我画大写意荷花,主要反映在水墨韵味、笔力强度、构图张力三个方面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画荷花是用水墨泡出来的。水在大写意画中尤为重要,何况画水气氤氲的荷塘?我特喜欢用饱蘸水墨的大笔,和色落纸,淋漓酣畅,一气呵成。前人说“笔墨关纽在于水”。尽管控制水之渗透走向颇有难度,但因“胸有成荷”,故而能依据不同画面效果的要求,运笔或行或止,或疾或徐,或恰好“结边”,或色粒沉淀,诸种效果随机而现。正是笔随心运,水到图成,取向不惑,韵味浓醇。那种“水晕墨彰”的感觉,恰到好处地营造出湿润、朦胧、飘忽的韵致氛围,越发增加了荷境之美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次、我追求似与不似。用毛笔画画的人,都对中国绘画的似与不似问题了然于胸,心领神会。画中国绘画首先要转变思维,其中重要的要有笔墨思维,中国画的理论基础是哲学,理论基础是美学,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透视思维,理论基础是科学。因而,画中国画花鸟,用心于构成,寄情于笔墨,其空间关系基本呈现出的是“三远”状态,尤其花鸟画,其画面的景深不深也不浅,虽铺排得满满当当却又透风透气,有节奏,能呼吸,清雅有致。这些给我艺术实践更多的启发:突出“墨分五色”的韵味、强调艺术语言的书写性、追求章法上知黑守白的无它之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再次,我的荷花喜欢笔重水溢,墨色淋漓,甚至随意不羁,不从文人风调而偏偏讲究当下情趣。我个人认为文人雅趣不如生命意趣,所以笔墨追慕梁凯、徐渭,因为后者才是高峰更有难度,由于膜拜特对他们的作品最为欣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艺术永远在路上。墨分五色,诱我异想天开,滋润的荷塘,能否将焦墨的古拙、枯涩意味娓娓道出,开出另外一个面向成为后话。画面的开成契合,究竟该冲突大一些还是平和一点,走得更远还是退回一些,我任然期待以后的实践,更缘于当下的情愫!希望大家给予更多的关注,也是我的心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