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杭州天长小学教育集团深度研习差异教育体系(一)

浙丽双名工程培训小学2班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7日,浙丽双名工程小学2班全体学员在班主任徐秀红带领下,赴杭州天长小学开启为期一周的沉浸式研修。</p> <p class="ql-block">  作为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天长小学不仅是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校,更培育出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诸多英才。解放前,该校便已开展儿童观察研究,开创国内自主学习教育实验先河,其民主化管理体系与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彰显独特办学智慧。</p> <p class="ql-block">  在专题报告环节,楼朝辉校长以《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差异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启示》为题,系统阐释学校差异教育探索。通过教学组织变革、学习内容拓展、主体范式转换、生态系统构建四阶段演进,该校构建起"教育观察-两级循环-情境交往-自主展示"的差异教学实施框架。多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形成"关注个体生命成长"的基础教育改革范式。</p> <p class="ql-block">  次日上午的课堂诊断活动中,四年级音乐课通过"班级剧场"实现差异化表现力培养,数学课借"天长猜想"发展批判性思维。学员们观察到,教师通过观察量表精准识别学情,运用多项机制实现因材施教,印证了差异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转化。</p> <p class="ql-block">  下午转赴天长观潮小学考察,该校办公室主任详解"潮文化"主题校园建设:教学楼以"听涛""弄潮"等地理特征命名,介绍学校在设计与建设上注重地理位置与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金兢副校长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育人困境》专题讲座中,系统构建"三维协同"育人模型:通过解构家校社协同的现实困境,厘清三方"目标同向、资源互补、责任共担"的逻辑关系;基于直接德育、间接德育与隐性德育的形态分析,建构"学校教育系统化、家庭教育生活化、社区教育项目化"的协同框架;参照交替影响力理论形成价值共识机制,创新开发家长教育载体,建立德育目标衔接、教育行为协同、育人效果互评三大运行机制。</p> <p class="ql-block">  楼朝辉校长在《教育家精神的学校表达——差异教育的传承与创新》专题讲座中,提出教育家精神的双重维度:一是"十年树木"的教育情怀,体现为对儿童发展的无私奉献与专业坚守;二是"百年树人"的专业创新力,要求形成个性化教育主张与可推广的教学范式。通过解析教师成长案例,论证"日常教学即研究"的发展理念——教师通过持续开发课程、创新教学策略,实现从经验型向学者型的转变。面对人工智能挑战,校长强调坚守教育"四个不可替代":情感联结不可替代、价值塑造不可替代、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可替代、个性化成长支持不可替代,为参训者勾勒出新时代教育家的专业成长图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