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跟着韩鹏杰老师学习《道德经》第二十一章。</p><p class="ql-block">我们看第二十一章的内容,开头这八个字,大家要认真品味。“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孔”就是大。我们现在也经常用这个词叫“高僧大德”,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有大德的形象?就是坚定的、坚持的按照道去做,唯道是从。</p><p class="ql-block">“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这个“物”我们不要把它当做物质来理解,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经常用的一个词叫“东西”。或者是我们用的一个比较科学的词,叫做“信息”,说道这个东西“惟恍惟惚”,注意这里边“恍惚”这个词,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恍恍惚惚那个意思去理解。大家注意这两个字的写法,竖心旁加个光,心里有光,心里忽然对这个问题有一种感悟和理解,也就是恍惚。它表示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禅宗的一个词叫“顿悟”。顿悟之后,内心一片光明。一旦道进入心中,我们就感到内心的世界一片光明。</p><p class="ql-block">“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p><p class="ql-block">这个“象”指的是一种境界。比如说第四十一章里边讲的大象无形,就是指大的境界。它是没有形状的。</p><p class="ql-block">所以道进入到了人的心里,它就在人心里构造了一种境界,“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物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东西的那个意思。“其中有物”。</p><p class="ql-block">“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精”就是精神的意思。窈兮冥兮,指的是深和远,道的存在是广博的,深远的。“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与此同时,老子在这个地方给大家强调“道”,这个东西不是虚幻,其实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哪怕是作为精神世界也是这样,“其精甚真”。</p><p class="ql-block">“其中有信”——道是可以验证的。我们对道内心充满了一种信任,不应该去怀疑他的存在,“其中有信”。</p><p class="ql-block">“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从时间上来看,从古到今这个道具是一直存在的,你看第四十二章里边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是事物的本源,它是万物的规律,它也是人生的境界。这个地方主要在讲人生的一种境界,所以“自古至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甫”,在古代汉语里一般指男性父辈,这个地方指的是历史上的圣人。这个道来观察这些人,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看看他们存在的状态,得到的状态。</p><p class="ql-block">“知众辅之壮哉”,以此我就是拿这个道来判断他,听起来似乎有些迷惑,其实很简单,我们在第一章里面就给大家说,老子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强调我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强调的是“无”的作用。任何事物都有“有”和“无”两个方面,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它就统计在一个事物之中。你了解了无的作用,那就是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老子在这儿就告诉大家,这个道虽然你看不见,摸不到它,但它就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之中,那有了这样的精神,世界才能有良好的存在的状态。离开了道,我们也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