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宋庆龄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清乾隆年间,明珠府第易为和珅别院。</p><p class="ql-block">清嘉庆年间,和珅别院改为成王府。</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成王府改为醇亲王府。</p><p class="ql-block">1961年,由总理周恩来亲自筹划,藉醇亲王府花园,葺旧更新,新建一座仿古式两层主楼,做为宋庆龄在北京的寓所。</p><p class="ql-block">1963年4月,宋庆龄乔迁于此。一直工作、学习和生活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于1982年5月29日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北京宋庆龄故居原为醇亲王府花园,建筑面积4100余平方米,庭院南、西、北三面均有土山,土山内侧有由后海引入的活水,绕园一周。古建筑群以西是宋庆龄的寓所,兼办公、会客,称主楼。建筑群与南湖之间为草坪。南湖南岸有明代两层楼建筑称南楼。南山东侧有箑亭;西侧有听雨屋。长廊连接南楼与北建筑群,长廊中有恩波亭。北京宋庆龄故居是收藏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的博物宝库、研究宋庆龄生平事迹和思想的机构、弘扬宋庆龄精神的阵地、增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平台。</p><p class="ql-block">1982年2月23日,北京宋庆龄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27日,北京宋庆龄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怒放的海棠花</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同志故居</p> <p class="ql-block">牡丹争奇斗艳</p> <p class="ql-block">197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得到宋庆龄帮助的日本进步人士从美国夏威夷来华访问时,曾送给他一束名贵的夏威夷鸡心花,以作为忠诚,友谊和吉祥的象征。宋庆龄十分高兴,待客人走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束花不久就会凋谢,我们让他永远开放吧!”于是,她让人取出绣花绷,亲自勾画出线条,然后一针一线地绣好。现在,这幅刺绣仍挂在她故居卧室的西墙上。</p> <p class="ql-block">鸽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岁岁平安石</p><p class="ql-block">“岁岁平安”四个字出自成亲王永瑆之手。永瑆喜爱书法,亦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他将繁体“岁”下部的“少”写成“小”,意思是每过一年都不是少一岁,而是小一岁,希望可以活得更年轻。宋庆龄生前经常邀请友人在此拍照。</p> <p class="ql-block">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瑰宝亭</p> <p class="ql-block">接福</p><p class="ql-block">醇亲王府西花园旧物。“接福”二字篆书刻于太湖石上,石后载种青松,寓意接纳福气,诸事顺遂。</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生平展</p> <p class="ql-block">这件结婚时孙中山为宋庆龄量身订做的晨衣,伴随了宋庆龄60年。</p> <p class="ql-block">金丝绣花夹被,宋庆龄结婚时的嫁妆之一。被面为红色提花织锦,被里为乳白色真丝,材质、配色和图样遵循了中国传统婚庆习俗。被面用盘金工艺手绣图案6组:竖排左起第一、六组为梅花和蝴蝶,第二、五组为牡丹,第三、四组为兰花、蝴蝶和梅花,寓意花团锦簇的美好生活。为了怀念孙中山,宋庆龄一直将其铺在自己的褥单下。</p> <p class="ql-block">苏绣“吉庆有余”百子图被面,此为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后宋母补送的嫁妆之一,被面上绣有100个神态各异的男孩,还绣有“吉庆有余”、“多福多寿多男”等吉祥话。</p> <p class="ql-block">救国入狱</p><p class="ql-block">1936年11月23日,国民党当局秘密逮捕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七位领袖。宋庆龄发起“救国入狱活动”。1937年7月5号,宋庆龄等12人到苏州苏州高等法院递交呈文,要求入狱,誓与“七君子”同服“爱国罪”。</p> <p class="ql-block">镌刻着“庆玲”二字的金戒指。在保卫中国同盟的募捐活动中,宋庆龄常用这枚戒指在捐助者的收据上盖章。</p> <p class="ql-block">陕甘宁边区保育院赠給宋庆龄的手袋。</p> <p class="ql-block">延安中国女子大学赠给宋庆龄的手制信袋和茧绸手绢。</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送给波利·巴布科克的旗袍。波利穿着这件旗袍在海外为中国“工合”运动募捐。(波利·巴布科克捐)</p> <p class="ql-block">”吉斯牌”轿车,20世纪50年代初,由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送给宋庆龄,从50年代到70年代,宋庆龄一直乘坐这辆车。</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收藏的彝族饰品。</p> <p class="ql-block">这个用贝壳镶嵌的工艺品,原是天津市120万少先队员送给宋奶奶的。1979年六一儿童节前夕,首都少年儿童在少年宫举行营火晚会,宋庆龄又把它作为节日礼物转送给首都儿童。</p> <p class="ql-block">日本孙文纪念会会长谷中弘赠給宋庆龄80寿辰的礼物,日本七宝烧花瓶。</p> <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政府赠給宋庆龄的小银船。</p> <p class="ql-block">缅甸政府赠給宋庆龄的银器。</p> <p class="ql-block">印度尼西亚友人赠给宋庆龄的木雕人像。</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和李燕娥一起用26会碎布拼成的棉背心。她经常穿着这件背心,并风趣地称之为“八卦衣”。</p> <p class="ql-block">为祝贺宋庆龄迁居迁居后海寓所,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赠送的湘绣四扇屏。</p> <p class="ql-block">南楼为明代末年建筑,纳兰性德邀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匾额为载洵(清宣统皇帝叔父)所书。</p> <p class="ql-block">“箑亭”两个字是光绪的父亲、第一代醇亲王奕譞所题。扇亭其形状如同一把打开的扇子,箑亭是清醇亲王府花园原有建筑。“箑(sha)”字是个古字,在康熙字典中出现,原来是扬州方言中“扇”的读音,成为扇子别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