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之行——东莞(二)

睿亲王多尔康

<p class="ql-block">又是天亮才勉强入睡,和一位老朋友聊起了很多陈年的往事,于是又有不少感慨。一觉醒来已经是12点多,但是眼睛仍然睁不开,但也坚持起来,因为今天决定去虎门威远炮台寻觅林则徐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宾馆对面就可以坐公交车直达威远炮台,车程大概一个半小时。车还没到终点站就远远的看到一座雄伟的大桥,那就是虎门大桥!虎门大桥,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跨越珠江干流狮子洋出海航道,是广东十大地标之一,1997年五月建成通车。与威远炮台遥相呼应的虎门大桥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其主航道跨经888米,居中国前列,被誉为“世界第一跨”。该桥总投资近30亿元,其悬索桥部分均采用钢箱焊接,共用钢材2万多吨。桥的主缆长16.4公里,每根主缆由13970根直径为5.2毫米的镀锌高强钢丝组成,如果将两根主缆的钢丝拉成一条钢绳,足可绕地球一圈。是东莞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及旅游景点。在江边俯瞰大桥,甚是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车正停在虎门大桥下,不远处就是威远炮台,只要持身份证就可以免费领取门票。威远炮台是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之一、虎门海口防务的主要阵地,也是中国保留得最完整、最有规模的古炮台之一。炮台雄伟壮观,平面呈月牙形,全长360米,高6.2米,宽7.6米,底层均用花岗岩垒砌,顶层用三合土夯筑,非常坚固。全台有券顶暗炮位40个,沿台面上还有4个露天炮位。暗炮洞后面由一条2米宽的露天炮巷沟通,炮巷后面还有一条相距2米多的护墙,墙上设有枪眼,万一敌军上岛仍可以坚持抵抗。炮台内围有官厅1座,神庙3间,兵房12间,药局1座,码头1个。原来炮台的东西两头各有夯顶城门1座,控制着炮台两端唯一的通路。整座炮台背山面海,内有广阔的平地回旋,结构严谨,险要壮观!</p><p class="ql-block">走出威远炮台后,大概前方500米处就是鸦片战争博物馆, 形象地表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军事力量的对比及中国军队英勇抗击从海中入侵的英国侵略者史实,热情歌颂了中国军民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崇高民族气节和强列的爱国主义精神。《虎门海战》半景画,以写实的绘画与逼真的地面塑形,与现代声.光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1841年2月26日虎门海战的悲壮场面。海战博物馆是虎门炮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三大禁毒教育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我用了将近两个小时参观完了整个博物馆,思绪久久的沉浸在历史的长河里,一路上我的心都很难以平静。想象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而如今他创造的一切都已被严重的风蚀,破破烂烂的矗立在江边,那江水浑浊无比,漂着各种的杂物,一阵江风吹来,呼吸进难闻的腥臭味。想到这些不禁有些感伤,纵然你在世创造出多么伟大的奇迹,百年后也总会被时间所销蚀,00后还会有很多人知道林则徐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吗?猛然想起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来,这是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为我们留下的佳话。在张英任职期间,老家的邻居将院墙不断地扩近自家的院墙,家里人写了封信告诉张英,希望能给撑腰,不想张英却这样回复: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看看这胸襟,以及对人生的参悟!</p> <p class="ql-block">回到宾馆,思绪依然不定,不断地回想下午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概叹历史,心跟着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8月7日留于东莞大岭山</p> 我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