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加入作家协会就是作家吗?这可能是我听过的人们对作家这一身份最强烈的质疑。不论网上还是现实世界,处于作家协会之外的文学爱好者最容易发出这样的声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不是,加入作家协会充其量是写作爱好者,甚至也有阅读发烧友,就像加入书法家协会不一定是书法家,加入音乐家协会不一定是音乐家。用文联旗下的所有协会类推结论都是成立的。作家不像企业家,不论挣钱还是赔钱,只要有个在工商局注册的公司就是老板,写作和众多的艺术门类一样,是由内向外展现的特质,如果你没有作品或者作品很少,就构不成作家。上到中国作协的几千名会员,下至全国省级、市级、区级的几十万名会员,要真都是作家的话,那数量上已超过教师和医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在大众的观念里也有误解,认为在市里圈子混的作家不算作家,只有出名的作家才算作家。如果那样看是另一个极端。关于艺术,大众最熟悉的还是演员和歌手,演员和歌手有当红的,也有群众的,为什么作家不能?肉都可以分五花三层,作家也是可以分三六九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以当今网络时代为背景,通过作家的生存状态将其分为六个等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高等级是顶尖作家。他们叱咤文坛几十年,在官方挂职,他们的作品在图书市场上长盛不衰,影响了几代人。不读书的人,对他们的情况也略知一二,因为有些人的作品被编入过教材。网络上也时常看见他们的演讲,并且他们即便著作等身还笔耕不辍,作品能摆一书架。他们拥有高额版税,却有正式工作,不靠版税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等级是当红作家。他们可能是80、90后,进入文坛只有十几二十年,但他们出生于文学世家或因某部作品走红而进入人们视野,他们勤奋写作持续输出,至今已经有多本书面世。他们与读者年龄相差不大,作品更加贴近当代现实,容易引起多数人共鸣。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拥有高额版税,但没有正式工作或没实现财富自由,版税对他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个等级是过气作家。这些作家因为几部作品曾经有过大红大紫,但由于江郎才尽或转行而无新作品面世,一些老读者当然还记得他们,但在新读者眼中无感。人家毕竟有过成就,出版社还会再版经典旧作,网络上也有人时常提起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个等级的作家是地域作家。他们有的人是地方作协的领导,有的人是地方文化名人,他们发表过作品,也偶尔拿过奖,在地方的圈子内是权威,但在全国范围内是路人。有的人从年轻时就开始写作,写了一辈子作品,但没有一部火的,或者有的作品很官方,并没有群众基础,所获奖项也是靠政策扶持。从市到省,因为不同的平台造成了不等的影响力,这些人可能人脉广,和个别的前三个等级的作家认识,但是作品流传度和大众关注度远不如那些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个等级是写手作家。他们中年龄跨度很大,写作类型很杂,但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写。三五天写一篇文章,一两个月就发一篇稿在纸媒上,发在网媒的更不计其数。他们的读者不多,同时他们也不在意读者数量,更多是沉浸在自己的写作世界之中。这些人的作品多为乡土文学和爱情小说,一些小型杂志社也愿意用他们的稿,因为他们写作技法成熟,文字功底强,文章没有硬伤,还远离政治和是非,不能给杂志社带来麻烦。由于缺少商业市场,知名度也不高,他们发表作品容易,公费出书还是困难,更多是将写作作为副业,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还有稿费补贴家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六个等级的作家是基层作家。这些人多为省市作家协会的勤奋会员,也有是写作执着的非会员,这些人大多数没出过书,也有的人自费出过书,可能连书号都没有,印量极少,仅供亲朋好友赠阅。他们坚持输出,文章质量也说得过去,社会知名度很小,仅在圈子内有知名度,偶尔会有杂志社约稿,有时也托人投稿或盲投,更多时仅发在网上,能找到网媒投稿的还算幸运,有的老年人只能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分享自己的作品。从根本上说,这些人是没进入出版市场的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更像是小农经济。他们并非不愿意出书和发稿,而是没有渠道。这些人在周围人眼中已有作家光环,自己也甘心写下去,但名利很少找他们,在外人看来就是劳命伤财,自己却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我就是第六个等级的作家,我多数的文友朋友也和我同一个等级,这个等级的作家多少也有第四、第五等级的作家朋友,却和前三个等级的作家基本没有交集。基层作家是最难的,要么扩大人脉,搭上大佬的快车,要么奋笔疾书写出大部头作品到处投稿,要么炒作自己,增加曝光程度。可是大多数这个等级的作家已经失去信心,既然不能靠写作生活,年轻人有主业在忙,偶尔写点文章当做生活调剂,老年人业已七老八十,一生都未靠写作出人头地也就认命了。还有的这个等级的作家剑走偏锋,成为自媒体写手或玩起直播,在刷一些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两三年前,我就为作家划好了三六九等,并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是几天前一个哥们的一句话让我把这些又翻腾出来。他说,他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作家。我第一次听说他的梦想。现在,他是一名自由职业者,研究方言、民俗、植物、天文、文化保育,是妥妥的杂家,和作家一点也不挨着。而我,虽然很基层,但15岁就开始写作,经过几年的持续写作和发稿,以及自我包装与友人赞扬也算是在地方小有名气的作家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并没有作家梦,在我15岁之前一点也没想过要当作家,我没有出生在文化世家,甚至上初中以前都没读过一本完整的书。我有一个学生和我说,他没读过一本完整的书,我相当理解,因为我曾经也经历过,但是他都读高三了还没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就实在不应该了。话说我在初一意识到自己读书不精,开始从头到尾仔细读书,一年就读了十多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记得我刚开始写作时,我妈对我抱有怀疑态度,她不认为我能写出来文章,毕竟我家没有写作的基因。当年,姥爷是地质勘探队员,风餐露宿到处找煤矿,爷爷是市政工人,负责修马路推石子和沙子。我的祖辈都是干体力活出身,到我这一代怎么能成为文人呢?充其量是受两位舅舅的影响,小时候大舅总用小楷本教我写字,老舅为了获奖在报纸上东拼西凑应对征文。或许这都不足以说明我应该从事写作。还有,我小时候有多动症,上课都将将巴巴坐住,第一次上小学一年级在课堂上飞铅笔,第二次上小学一年级卷起音乐书追着班级里最淘的同学跑,那时我比班级同学大两岁,个高腿长,如果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我是运动员的料。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知道何时我多动症的事被传出去了,邻居老头装出同情的表情问我妈,这孩子能上学吗?这件事触动了我,我想我只是多动症,又不是精神病。我妈也时常拿话点我,你大舅小时候文质彬彬,像大姑娘一样,走到哪都受到赞扬,你大舅家的大哥哥一年说的话也没你一天说话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来,我小时候内心总有一股无名之火,想奔跑、想跳跃、想拥抱山川河流、想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大人。于是,我想尽各种办法寻找刺激,把沙包往树上扔,带稀奇古怪的玩具去学校,穿西服扎领带进教室……那时,我脾气大得很,稍有不快乐就对着家人咆哮;我心浮气躁,看不进去文字。实际上我小时候并不是对世界名著一无所知,七岁时跟随班级看了电影《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后就到书店买了原著,而后又看了《茶花女》《青年近卫军》《高老头》《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一年时间,我家变成了小书店。那时我家并不富裕,办完提前退休的妈妈领着微薄的工资,外加我妈很少开火,几乎每天到饭店买现成的菜,我记得有一天家里只剩下十五元钱,我还逼着老舅到商场买《安娜卡列尼娜》,结果第二天我妈只好舍大脸向邻居借钱。这些世界经典名著丛书被我搬家去三分之一,却没有一本从头至尾看完的,而那时商场和书店没有优惠,那些书几乎用原价买来,妈妈和老舅为了我的兴趣只能节衣缩食,所以我后来非常觉得自己不懂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许双子座的人就是极度反差,性格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我在多动症之余也会静下来伏在窗口望着天空发呆,看微风吹动树梢,看同龄人玩耍,看落日绕过楼群……我在想,我是谁?我为什么是我?我从哪里来?时间有多长?世界有多大?有时安静下来一站就是一下午,起初妈妈感到高兴,终于能清净一会了,几个小时后妈妈开始担心,问我怎么了。我依然望着窗外,尽管只有几棵老树和一座外墙斑驳的居民楼,心绪仿佛随着想象绕了地球一周。我开始在心里对自己说话,hi,你好吗?是什么力量让你来到这个世界?hello,我很好,我相信我有我的使命。经过一两年,我自己竟然通过发呆和冥想的方式想通了,顺便治好了自己的多动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我又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我是一个早熟的孩子,还比别人晚上两年学,小学三年级便开始出现叛逆倾向。那年换了语文老师,她教我们班之前我们就认识,监考时她帮我作文,在走廊上见面也打招呼,可能是距离产生美吧,她一开始教我们班我们的关系就紧张了。她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但年幼的我并不理解,总觉得她在针对我,于是我开始挑她的毛病。由于和语文老师的关系紧张,班主任自然是站在同事一边,我和班主任的关系也紧张起来,她对我由偏心到厌恶,她开始冷嘲热讽恶语相向。受宠惯了的我被打入冷宫,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摆在十岁的我面前。那时我的记忆力特别好,一联想起从记事起到十岁的朝朝暮暮,在家被妈妈暴打,在学校被老师拉扯,被同学孤立,仿佛自己就是世界的弃子。我不知道在没有依靠的情况下人生会怎样,也试着争取和她们平等对话,可是换来的是更暴戾的说教和挖苦。班主任认为我不是正常人,妈妈觉得我不懂事给她添了麻烦,我则不知道余下的小学时光该怎样渡过。在这种情况下,我努力讨好与班主任观点不同的老师,试图在学校里拥有喘息的余地,我开始在日记本上写下内心的委屈,却发现贫乏的词汇和不连贯的思维使现实和想法大相径庭。小时候我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想倾诉又怕亲人替我难过,我只能把在学校里受到的委屈变成符号画出来,再把笔记本放在妈妈不易看到的地方,造成这种情况是及其善良和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我没有认真读书,但从小学开始就坚持去书店,在那间阴冷房间的书架面前一站就是一下午。后来我听说了“书非借不读”这句话,终于意识到没好好读书的原因是对买来的书不珍惜。当我站在书店里读书时,用余光能看见其他顾客从书架旁匆匆而过,我的大脑还在将文字转化为语言,特别是在冬天,看着看着,书本的颜色便深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小时候家里买了许多西方名著,可是我认真读的却是中国伟人专记,那些书的封面大多是红色的,印着伟人头像或画像。班级里其他同学还不知道领导人是谁的时候,我已经能熟练地背下常委的职务和排名。认识我的亲戚朋友都认为,我长大后更适合考公务员。的确我也认为自己如果成为人民公仆会为百姓做很多实事,但真的长大后我对政坛产生了一种忧虑。当时反腐还未像如今这样猛烈,但时有各级典型被不定期地拎到法庭上,几个月前还是志得意满的座上宾,几个月后就成为低眉顺眼的阶下囚,此状不管是个人堕落还是集团斗争,总之是以命相抵的。我开始意识到了其中的不值得。我当时想,不论是没被查办的人还是被查办的人,他们都是人,都有家人、亲人、朋友,他们在初入职场之初都有过雄心壮志,在晋升之前都为社会做过贡献,一失足则前功尽弃,成了耗材。通过看那些历史书籍我也意识到,人类就是不安分的动物,由原始社会的人吃人到封建社会的人欺人,再到近代的人斗人,再到现在的人防人,与其做一个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不如做一个闷声大发财的隐士,“坐山观虎斗”。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在世间报平安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团结更多的人,二是做一个人畜无害的人。前者仅靠自己的努力办不到,成为退隐江湖的隐士更容易些,因此我在想,我是否有另一条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初中时,我的阅读书目从伟人专记慢慢转向名人专记,有赵忠祥、倪萍、白岩松、鲁豫、柴静、芮成钢、郭德纲、孟非等。看完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不知是作家能出书,而是只要有名就能出书。小时候我的思想很狭隘,以为作家特指“鲁巴茅郭老曹”那样的人,现实是这些社会名人出的书不是文学作品,也不具有文学性,只是语言通顺的大白话。我想,他们能写,我怎么不能写?于是我从2013年开始写,在几年时间里就写了一百多篇文章,其中在后来被编成《和自己谈心》。现在看来这本书里的内容很单薄,以当时的能力驾驭50多个主题很吃力,曾一度不好意思对外展示。后来想开了,那是我成为作家的来时路,并且我学会了用平常心看待写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家真的多么高尚吗?文学那样纯洁吗?或许这只是外行人的臆想,大多数人平平凡凡,大多数时间平平淡淡,家喻户晓的作家凤毛麟角,所谓作家不过是有着写作执念的常人。在一个文学热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文艺青年,到了全民阅读的时代经典之作已经数不胜数,要想把写作当敲门砖砖头碎了门也敲不开。在老一代写作者眼中,作家就应该像鲁迅那样为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的思想家,当代多元的思想已经不适合“当代鲁迅”的生存,动荡的乱世能够出英雄,和平的盛世只能出凡人,现在能够将自己生活中有趣的“小确幸”记录下来,把不同地域的风俗描绘出来,把各式各样的人勾勒出来出来已经是最适合作家的素材。如果说在此基础上还有点良心,能提弱势群体说点实话,对不合适的现实提出看法,就已经是作家的最大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知不觉中我混成了作家,其实我并没有作家梦,只是一直做着作家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01—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