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风 正 一 帆 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高燮明老县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齐海纯</b></p> <p class="ql-block"> 1971年新春,我跟随公社党委书记袁新民同志下乡,来到天然大队。在党支部书记高秀庭同志家,见到高燮明老县长。两位老干部边喝茶边谈心,我在一旁欣赏起大门上用繁体写的春联:潮平兩㟁濶,風正一帆懸。但见,红纸黑字,天质自然,苍劲刚健。主人家房屋坐落在万宝圩堤埂脚下,门前的木闸河,南接秋浦,北衔长江,对岸是万生圩万成圩,我不由地自言自语起来:这门对子写得好,真贴切!</p><p class="ql-block"> 高支书望着老县长说,是我老大自己写的,今年陪老妈妈在天然过年的。高燮明原名高秀山,高秀庭是他弟弟。</p><p class="ql-block"> 袁书记说:老高县长是念师塾的底子,又当过师塾先生,在部队里当过文书、书记员,写一手好字!</p><p class="ql-block"> 我说,我家的门对子写的是: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p><p class="ql-block"> 老县长若有所思,脱口而出:那是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老县长笑着,扶住桌拐站起身来,跛起慢步,走到大门边,指着对联说,写门对子,还是用繁体字好,字体饱满,经看,笔画多些好遮丑。像这个一字,在这里又不好写那个繁体壹字,就是一根扁担,怎么写都一样。这阔字,可以写成闊,也可以写成濶,把三点水放在门外面,就好比河里有水河面就阔起来了!这㟁字,山可以写在上面,也可以写在旁边,这里是写在左边,大圩里没有多少山头,老百姓挑起来的大堤,就像山一样的河岸,抵御泛滥洪水,确保江河安澜!</p><p class="ql-block"> 老县长走上堤埂,望着河面,轻轻哼吟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p><p class="ql-block"> 从老县长和袁书记的交谈中得知,老县长自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被“造反派”夺权而中止县长职务,直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安排工作,其身心境况可想而知,而老县长坦然面对,通过化用唐代诗人王湾诗句所作的这副春联,借以寄怀心声和人生感悟,开阔的意境,豁达的胸襟,壮心不已,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那年,老县长年届半百。</p><p class="ql-block"> 1973年10月,老县长终于出来工作了,担任贵池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这时,我己经在县办从事秘书工作。老县长平易近人,谦虚谨慎,每每到他办公室送取文件,常常向我问这问那,批阅文件一絲不苟。在县委大院里,老中青干部都有,许多年长的老同志曾经是老县长的部属,我以他们为师,向他们学习,也在他们那里听到一些老县长过去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老县长是1953年4月在区长任上提升为贵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p><p class="ql-block"> 1954年5—7月,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水,作为贵池防汛抗洪前线副指挥长的他,坐镇督战,和群众一起坚守堤防,终因人力无法抗拒,洪水漫堤,全县31个大小圩口相继溃破,29万多亩农田受淹,死亡263人,倒塌房屋6.2万间。痛定思痛,他一方面指挥生产救灾,组织灾民到山区开荒种粮,一方面调查研究,制订出“并小圩为大圩以御洪水”的提案,在11月16日召开的贵池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作出将乌沙地区的10个小圩联成秋江大圩,大同一、二、三圩联成一个圩的决定。随后,实行“以工代赈”,在全县掀起水利兴修热潮。</p><p class="ql-block"> 1955年4月,高燮明同志被任命为贵池县人民政府县长。</p><p class="ql-block"> 1956年4月,高燮明同志在中共贵池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贵池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6年5月,高燮明同志在贵池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当选为贵池县人民委员会县长。</p><p class="ql-block"> 1956年12月,高燮明同志在贵池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继续当选为贵池县人民委员会县长。</p><p class="ql-block"> 三十而立。高燮明县长恰逢其会,壮志满怀:大兴水利建设,组织农业生产调查,制定《贵池县1956~1967年农业生产全面规划草案》,推行双季稻,发展经济作物,防治血吸虫病地甲病,大力发展工交财贸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正当高燮明县长一步一个脚印付诸行动组织实施之际,突如其来的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让他猝不及防。1958年1月18日到23日,他连续五天在墩上茅坦观前检查了解农业生产群众生活情况,一返回县城,就被隔离审查,定为右派分子。这简直叫人不敢相信!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讲他不该说江青的传闻,有人说他不该抱怨人委大门朝北开,莫衷一是。后来,真相大白,高燮明县长只是对1957年后因受“左”的影响,各地浮夸风、瞎指挥现象严重,他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因地制宜地制止并纠正了上面的一些违背客观规律的强迫命令做法。</p><p class="ql-block"> 1959年1月4日,高燮明县长的继任者县长县委副书记徐世达,向中共贵池县委和安庆地委写出调查报告,如实反映农村出现饿病及非正常死亡情况。结果,又在反右倾斗争时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p><p class="ql-block"> 1962年9月,安庆地委为贵池县长高燮明和县长、县委副书记徐世达平反。</p><p class="ql-block"> 1963年11月5日,贵池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高燮明同志再次当选为贵池县人民委员会县长。</p><p class="ql-block"> 四十而不惑。壮志未酬的老县长,面对接踵而至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又如何是好呢?</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何时起,高燮明县长在坊间被叫作“高跛子”,后来又叫作“老高跛子”,干部们私下里也有这么叫他的。这并不是绰外号,也不是对县长不恭,而是对这位毫无官架、不打官腔的亲民县长的昵称。作为本土出身的县长,他1942年参加新四军,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身负重伤,左腿致残,为乙级二等残废,终身成疾,然而,从不张扬自己的功劳,而是拖着跛腿跋山涉水,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贵池新家园勤奋工作。当然,有人在他面前摆什么老资格,或者仗势欺人,他也会拍着自己的左腿道:我这条跛腿当真还是狗咬的呀!我这根拐棍也不是用来打狗的!因之,即使是被打成“右派”发配农场养马,即使是被打成“走资派”,受冲击,挨批斗,靠边站,老县长还是得到了许多人的同情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附:高燮明遗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抒 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高燮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编史志几经年,征集资源路万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冀希主持笔耕者,应仿当年司马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辞劳苦觅珍材,跋涉山河几复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就史册教后裔,良莠褒贬两分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有 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首)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高燮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跟随革命卅余年, 历尽艰辛志更坚。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驱逐倭寇歼国贼, 中华神州获安然。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化建设起宏图, 改革潮头事事优。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经济腾飞形势好, 国强民富乐悠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 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高燮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久未城西去,今观杏花村。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旧貌时时变,新容日日增。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瓦房层叠起,茅屋一无存。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富民政策好,池阳处处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老县长还活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城子</p><p class="ql-block">读《风正一帆悬》,忆曾经的父母官为之高风亮节和革命情怀感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肖美琴</b></p><p class="ql-block">驾鹤多年忆冠彰。</p><p class="ql-block">貌端祥,品凛然。</p><p class="ql-block">心怀百姓,磊落比高山。</p><p class="ql-block">战地斗天回首处,垂柳岸,雁声长。</p><p class="ql-block">不变初心对逆光。</p><p class="ql-block">遇沉冤,也坚强。</p><p class="ql-block">反对浮夸,耿直信由缰。</p><p class="ql-block">时代奇葩虽有泪,求是实,仰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