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时节动京城

阿宁

<p class="ql-block">花开有声。京城法源寺的丁香花不同反响,香气特别浓,那是京城四月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我年年都会去法源寺,每当丁香花盛开的时候,除了看花闻香,不经意间,都会留下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p><p class="ql-block">黄昏吹着风的软,</p><p class="ql-block">星子在无意中闪,</p><p class="ql-block">细雨点洒在花前。</p> <p class="ql-block">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p><p class="ql-block">是燕在梁间呢喃,</p><p class="ql-block">你是爱,是暖,是希望,</p><p class="ql-block">你是人间四月天!</p><p class="ql-block">没错,林徽因的诗。</p> <p class="ql-block">北京到处是丁香,人们为什么非要到法源寺去赏丁香、拍摄丁香?</p> <p class="ql-block">林徽因的诗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常被揣测与徐志摩有关,尤其是诗中意象,被暗指两人在法源寺的相遇(四月正值丁香花期)。</p><p class="ql-block">尽管林徽因否认,但外界仍将之与法源寺的际遇相连。</p> <p class="ql-block">那张照片是1924年4月,林徽因在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期间,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参加法源寺丁香诗会拍的。</p><p class="ql-block">这一事件因两人的情感传闻而成为民国文坛的著名轶事。</p> <p class="ql-block">1924年法源寺举办的丁香诗会,因泰戈尔的到访而规模空前,诗会本以文学交流为主,但后世更爱八卦两人在此的互动。</p> <p class="ql-block">所以,法源寺的丁香除了原有历史外,还多了份情感、诗歌、艺术等符号。</p> <p class="ql-block">传说1924年4月26日傍晚,泰戈尔在法源寺丁香树下创作了一首诗,表达他对生命、爱情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p><p class="ql-block">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我到处流浪,把你的心儿寻觅。那么多的花朵,那样的光芒、芳香和歌曲,可是爱又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另说,泰戈尔还捕捉到林徽因、徐志摩和梁思成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写了诗送给徐志摩:“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古时称悯忠寺,位于北京西城法源寺前街7号,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重修。是国宝。</p> <p class="ql-block">它不仅是京城历史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寺庙中路为主要建筑所在,由南至北依次有一字影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毗卢殿、大悲殿、藏经楼。</p><p class="ql-block">寺院东路另有三座建筑,北侧一座为斋堂,面阔七间,悬山顶,筒瓦屋面。另两座为僧房西路北端也保存有一座僧人居住的小院。</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丁香诗会起源于明、清时期,是踏青时节诗人吟诗唱和的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当时赫赫有名的纪晓岚、洪亮吉、顾亭林、何绍基、龚自珍、林则徐等人和名噪一时的宣南诗社,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和诗篇。</p> <p class="ql-block">1920年代延续了这一传统。林徽因作为“太太的客厅”沙龙核心人物,其参与诗会,体现了民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潮的融合态度。</p> <p class="ql-block">大树大枝大丛的丁香花遍布寺庙,枝丫缠绕吊垂,繁盛点缀着俏皮,让人联想到禅宗。</p> <p class="ql-block">“拈花一笑”的故事源自佛教禅宗,传说是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以一朵花示众。众人皆默然,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祖当即赞许,表示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p> <p class="ql-block">后人用此典故比喻心心相印,会心。在禅宗中,“拈花一笑”不仅代表了直接领悟与心心相通的修行境界,也是对超越言语、文字的直接体验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感觉特别好的是,每次春季花讯,来法源寺都会遇到僧人。让人深深感受身处法源古刹佛道之中,而非丁香的公园。</p><p class="ql-block">僧侣们面容淡定,正常生活礼佛,寺庙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从唐太宗李世民修建悯忠寺开始,已有近14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法源寺与很多历史人物及事件相关联,如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北宋钦宗,明末重臣袁崇焕。康熙、雍正、乾隆。戊戌变法六君子等。</p> <p class="ql-block">传说康熙曾经一度想把法源寺取消。其中有一个老和尚,无论官府给予怎样的压力,就是不肯走,他天天不吃饭,只是念经。</p><p class="ql-block">康熙的老祖母——孝庄皇太后在宫里总是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在念经,觉得很奇怪,找宫女四处查访,却总是找不到人。于是她又叫大臣们四处寻找,也一直未果,最后终于查到念经的是法源寺的那个老和尚。</p><p class="ql-block">孝庄皇太后听说了,非常感动,便叫康熙下旨,必须恢复法源寺。而雍正又拜这位老和尚做师父。</p> <p class="ql-block">另一则传说是雍正的母亲有一天夜里忽然听到了崇福寺里的钟声,这是宫里人第一次听到寺庙的钟声,于是她认为一定是“法源”才能带给她这样的祥福,于是让雍正将崇福寺改名为“法源寺”。</p> <p class="ql-block">北宋末年,当金攻陷汴京后,掳掠了徽、钦二帝北上,也曾把宋钦宗拘禁在法源寺内。</p> <p class="ql-block">元1289年,南宋遗臣、诗人谢枋得抗元失败,遁隐建宁唐石山中,后被元军所俘,押至大都。元廷多次命之为官,均坚辞不就。他病倒后就居住在悯忠寺,看见镶嵌在墙壁上的曹娥碑,泪如雨下:“小女子犹尔,吾岂不若汝哉!”后绝食而死。</p> <p class="ql-block">大画家齐白石北漂至京,曾在1917年和1919年两度入住法源寺。</p><p class="ql-block">他在一首题为《答朱心佛中秋日赠葡萄》的绝句中写道:木偶泥人似老翁,法源寺里感相逢。此翁合是枯僧未,又听观音寺里钟。</p><p class="ql-block">现在去法源寺,还能找寻到齐白石当年居住过的房舍。</p> <p class="ql-block">泰戈尔访华时倡导的东方文化复兴,与法源寺的宗教历史(如唐代悯忠寺的忠义精神)形成呼应,林徽因等人的参与赋予了诗会更深的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京城曾有四大花事:法源寺的丁香,极乐寺的海棠,崇效寺的牡丹,天宁寺的芍药。</p><p class="ql-block">人间四月芳菲尽,正是吟诗作对时。百余年后,四大花事仅存法源寺的丁香花事依然兴盛如初。</p> <p class="ql-block">正值丁香花盛开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丁香花香气。</p> <p class="ql-block">姐姐妹妹少不了与花共舞。</p> <p class="ql-block">文艺少女多愁善感</p> <p class="ql-block">这时的法源寺,熙熙攘攘,人比花多,相信我。</p> <p class="ql-block">这位赏花人有些前清遗少的劲儿。</p> <p class="ql-block">也有花前谈情说爱的。</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的院子里,几只肥猫悠闲漫步,它们一点也不怕人,甚至会和游客一起穿梭在人群中。</p> <p class="ql-block">最美人间四月天,京城丁香法源寺,幽香扑鼻,拍照的人特别多。</p> <p class="ql-block">能拍到丁香花干净画面的,都是扭腰屈腿探脖神操作!</p> <p class="ql-block">举起手,越过众人头顶,左顾右盼,别说构图了,想拍一张有想法的丁香都挺难的。</p> <p class="ql-block">想要拍摄到清静的美景,最好在寺庙早上8:30开门时到达,因为下午4点多就停止入内了。如果不想在人潮中拥挤,要么早点来,要么晚点来。</p> <p class="ql-block">不知什么缘故,人们都说法源寺丁香比其他地方的花香气更浓郁、更醒脑、更沁人。</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丁香花除了常见的四瓣,还有两瓣和五瓣,甚至多瓣的。这或许是天时地利历史的馈赠?寺庙僧人的用心养护?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浸润?也许是法源寺丁香灵气的另一种显现吧!</p><p class="ql-block">我相信渊源,也信因果。</p> <p class="ql-block">透过这里的香雪海,可以穿越老树红墙,穿越一千多年历史,梦回法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