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革命者》观后感

淡淡绿茵

<p class="ql-block">学完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总觉得孩子们兴致缺缺,毕竟距离过于遥远。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认识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进而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清明假期布置孩子们观看影片《革命者》,并在假期书面作业卷子作文格里写观后感。</p><p class="ql-block">按照以往惯例,用作平时复习训练的卷子作文,向来质量堪忧。但我还是照例翻阅一遍,希望找到几个认真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观《革命者》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曹端小学六五班李钰涵</p><p class="ql-block"> 当银幕上的绞索缓缓收紧,《国际歌》的旋律如惊雷般穿透刑场,我望着李大钊先生平静的面容,突然读懂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这部以倒计时形式展开的影片,将一位革命先驱的生命轨迹浓缩成三十八小时的精神独白,让我在光影交错中触摸到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影片最刺痛我的,是报童阿晨倒在血泊中的场景。那个追着李大钊叫卖报纸的少年眼中还闪烁着对生活的期望,却在列强的枪口下化作一抹猩红。当李大钊抱着他渐渐冰冷的身体嘶喊“叫大夫”时,我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悲痛,更是整个民族被欺凌的屈辱。</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他说过的话:“革命者的血,是为后来人铺路的,在租界区外,当愤怒的人群如潮水般涌来,那些被压迫者的怒吼声中,我仿佛看见无数个阿晨的灵魂在觉醒。 </p><p class="ql-block"> 李大钊拒绝营救的片段让我震撼。当庆子还有孩子需要你相劝时他却选择用自死的死亡唤醒更多沉睡的灵魂。这让我想起邱少云在火海中纹丝不动的身影想起那些在刑场上高唱凯歌的先烈们。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铁肩担道义”用鲜血浇灌出今日的和平之花。就像鲁迅笔下的“中国脊梁”,他们明知前路荆棘满布却依然选择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 影片结尾处天安门前红旗如海的画面与 刑场上的绞索形成强烈对比。当镜头掠过繁 华都市的霓虹闪烁的欢笑我忽然明白这座城 正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赤旗的世界”。李大钊 先生曾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如 今他的预言早已成真但革命精神永远不会过 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接过的是不仅是物质 的馈赠,更是精神的火种。</p><p class="ql-block"> 影片结束,夕阳正将天边染成血色,我抚摸 着胸前的红领巾,耳边仿佛又响起李大钊的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这份跨越百年的召唤,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大路上奋勇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起来,中国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观《革命者》有感</p><p class="ql-block"> 曹端小学六五班 苏心然</p><p class="ql-block">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电影中,小男孩在扑进妈妈怀中后,有些着急地问。虽然早就知道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的故事,但看到电影中革命者中这一场景时,我还是潸然泪下。孩子,你的爸爸再也回不来了啊!</p><p class="ql-block"> 这个孩子的爸爸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p><p class="ql-block"> 《革命者》通过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讲述了李大钊同志在执行绞刑的前三十八小时发生的事情与回忆之前革命的经历。那是个混乱的时期,外国人在中国肆意妄为,军阀不顾自己的利益,对百姓的生死根本不上心。那也是个觉醒的年代,许多爱国人士纷纷站出来,捍卫中国百姓们的权利,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主的知识分子为人民呼吁,他们到处传播革命思想,为解放而四处奔走。但国共分裂,蒋介石不知审阅张作霖抓捕了李大钊同志,将其关在狱中,用尽酷刑,企图从他口中获取共产党的机密。但李大钊却没有吐露半点,最终被敌人用绞刑害死,年仅三十八岁。</p><p class="ql-block"> 在电影中,我知道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如人间地狱,外国人甚至敢当众杀人,事后就如没事人般扬长而去。而李大钊在发放传单时,一些人却不当回事,说要回家睡觉,在这境界,李大钊放弃了么?没有,他依旧与黑暗做斗争,他说“我相信。”</p><p class="ql-block"> 起来,起来,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了,创建了新中国。如今的我们,是数一数二的大国,我们不仅站起来了,还站得笔直,站得威风。革命的先烈们!感谢你们的献血,使如今的中国富强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革命者》观后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曹端小学六五班 杨溢</p><p class="ql-block"> 清明假期,我看了电影《革命者》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被李大钊先生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深震撼。</p><p class="ql-block"> 影片以李大钊先生生命中最后的38小时为主线,穿插回顾了他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大钊先生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他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四处奔走,传播马克思主义,希望唤醒沉睡的民众。</p><p class="ql-block"> 影片中有许多感人的场景。当看到外国侵略者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枪杀中国报童,李大钊先生愤怒不已,他挺身而出,联合各界力量,坚决为报童讨回公道。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热爱。还有李大钊先生深入工厂,与工人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苦难,鼓励他们团结起来反抗压迫。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工人们的心,也点燃了他们心中反抗的火焰。</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感动的是李大钊先生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坚定。他被反动军阀逮捕入狱,遭受了残酷的折磨,但他始终坚守信仰,没有向敌人屈服。在走上绞刑架的那一刻,他眼神坚定,仿佛看到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他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和本领。我也要向李大钊先生学习,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革命者》观后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曹端小学六五班 宋哲瑶</p><p class="ql-block">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李大钊先生的呐喊,在我心中荡起了一圈圈无法平复的涟漪。《革命者》这部电影是一部讲述革命先驱的主旋律电影。影片没有泛用刻板的说教,而是用炽热的情感和诗意的镜头带我触动了百年前的心跳……</p><p class="ql-block"> 影片中的李大钊先生是一个血肉铸就的“人”,而非冰冷的文字。在以前,我一直认为革命先辈是有权威性、大公无私的“理想人物”,和我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历史丰碑。可在看完后,我不禁潸然泪下。李大钊先生和我们一样,是个人物,并不是没有情感的。他会在雪中与女儿奔跑、会在狱中握着妻子的手思念家人,会为了冻饿的孩子脱下棉衣。原来,革命者不是天生的“超人”,是一个个真实的人,他们也有恐惧与焦虑。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的“我的信仰是光,不会被黑暗吞噬。”原来,真正的英雄主义是一一明知结局却仍一往无前。</p><p class="ql-block"> 在影片里,触动我的不是战场的硝烟,而是普通人觉醒的瞬间。从长辛店工人由麻木到挺直脊梁,到乞丐庆子用讨来的铜板买书认字,再到五四运动中女学生举着“争主权”的横幅走向枪口……他们的觉醒正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蜕变,预示着黑暗后的黎明,预示着最后的奋战。“你杀得了我一人,能杀得了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吗?”</p><p class="ql-block"> “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天安门的四万红旗,无数高喊的“复兴号”是这句话最好的证明。</p><p class="ql-block"> 现代北京的车水马龙与百年前重叠,那一刻,我听见了历史的回响!“当盛世如先辈所愿,我能否让心中的火照亮一片黑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