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曼听公园被傣族人叫做“春欢”,意为"灵魂之园",被誉为西双版纳的“灵魂之园”,因傣王妃来这里游玩时被公园美景吸引灵魂而得名。2009年,曼听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进入曼听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纪念周恩来总理身着傣装,左手端水钵,右手持橄榄枝参加泼水全身铜像。这座铜像高4.5米,耸立在0.5米的基座上、铜像两侧有六块5米高的汉白玉围屏,围屏上运用了铜质民族浮雕图案,还原了当时各少数民族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迎接总理来访的盛况。铜像左边是傣王国公主种下的两株象征中泰友谊的菩提树。 该铜像是为了纪念1961年,周恩来总理参加了西双版纳泼水节,而建造。</p> <p class="ql-block">曼听公园原为傣王行宫,始建于第八勐泐王(1286年至1345年)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行宫内现建有傣王议事厅、御花园等处名胜。</p><p class="ql-block">它原本是第八任傣王为王妃修建的避暑山庄,因此也被称为“避暑行宫”。行宫的建筑风格独特,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外墙和内厅装饰着金灿灿的精致花纹,彰显了王室的尊贵和威严。行宫的屋顶呈三角形,金色的宫顶蔚为壮观,犹如孔雀开屏,屋檐和屋角装饰有凤凰、孔雀、狮子等吉祥物,象征着王室的繁荣和祥瑞。</p> <p class="ql-block">奔着傣王行宫演出而来,明天是泼水节,临时停演,有些遗憾的</p> <p class="ql-block">铁刀木林区就在傣王议事厅前面,这片古树林中树木的干形十分奇特,下部是一米多高的粗大树桩,上部是由树桩上萌发出的枝条。铁刀木是傣族人民世世代代居家过日子所需的燃料树种。</p> <p class="ql-block">傣族青年男女结婚之后所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给自己的孩子种上一亩地的铁刀木。将来,这个孩子长大结婚成家、自行开火以后,只能使用他父母给他种植的铁刀木作为燃料,生火做饭,不能到山上去砍树。他们烧火取材时,不是把整个树木放倒,而是在距地面一米处,保留树桩,只取上面的枝条。只要树桩还在,枝条被砍后,又会长出新的来。这样,作为能源,就会总取总有,永续利用。傣族的老百姓这样做,傣王也这样做。这片铁刀木古树林的一些古树上,还悬挂了与傣族传统森林观有关的语录。</p> <p class="ql-block">放生湖位于三座寺庙中央,本是澜沧江水域的一个回水湾,每年汛期澜沧江水位提升,江水涌入这里形成湖面,傣家人认为她是一个非常有灵性的湖。放生湖已由百名高僧开过光,是专供西双版纳佛教信徒放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总佛寺是云南边疆傣族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寺院,其主体建筑由大殿、戒堂、阿戛牟尼舍利塔、鼓楼、钟楼、长老寮、僧寮、迎宾楼、食堂及高约7.9米的立佛组成,修建工艺体现了傣族的传统文化风格;是西双版纳佛教信徒拜佛的中心,也是西双版纳佛寺中等级最高的佛寺。相传是从缅甸来弘法的两位南传佛教僧人兴建的,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历史悠久,法缘深厚,在傣族人民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傣语称象为“掌”,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力量的像征。在古时的傣王国,每逢新傣王继位都要配一只新的御象为自己的坐骑,同时也是权利地位的象征,那时的曼听御花园驯养着很多御象,傣王会从中挑选一只最好的留给自己,其余的都驯化成战象,以用于战争。现在在御象展示环节,游客可以与象互动体验。</p> <p class="ql-block">沙雕作品集,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大象🐘演出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