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地图

欧阳南山

<p class="ql-block">  一张我珍藏六十年的重庆地图,偶尔翻出看看,忍不住感慨良多。</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重庆城区很小。渝中半岛外的郊县范围也不大。面对这张老地图,让我沉吟不已的是地图标识街道名称,统统以最革命最激进最红色更名。(好在地图同时还用括弧保留了旧名,不至于当时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辨识不了方位。)</p><p class="ql-block"> 细数一下,几乎渝中半岛所有主要街道,包括支路,全部易名!她们的名字从市中心闹市区的解放碑开始,分别是:反帝路、反修路、援越路、幸福路、红卫路、大寨路、大庆路、八一路、五一路。再往东西延伸则是:红港路、永红路、捍卫路、工农兵街、工人街、兰考路、向阳路、红旗路……与此同时,甚至一些著名的标志性地名也被改动名字,比如朝天门被改名红港、鹅岭被改为红岭。</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人们或许不以为然,甚至默许认可。那个时候讲的就是阶级斗争,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立在其中。所谓破四旧,立四新,将城区主要街道旧名统统抹掉破除,代之以最革命最红色名字,乃是破四旧立四新最生动形象之体现。</p><p class="ql-block"> 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有社会进步演进,这些喧嚣一时的革命疯狂举措很快就消失在历史尘埃之中。现在若去探访地道的重庆老人,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说清楚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重庆,原本是一个有着非常厚重历史感的城市,从最早建城的巴国时期到近现代抗日战争时期陪都,重庆都曾经大放异彩,足已令国人骄傲。</p><p class="ql-block"> 不幸的是,文革时期,在破四旧立四新的狂飙中,大肆改动街道名称,留下一段尴尬的记忆。(估计国内其他城市也有相同情形)</p><p class="ql-block"> 同样不幸的是,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年代,重庆又遭遇了以革命名义的一个特殊时期,那就是薄熙来主政时期的打黑唱红,同样以振振有词的革命名义,大唱红歌、打击民营经济、践踏法治、个人崇拜。甚至把红歌浩浩荡荡从西南一隅唱到了京畿之地!</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有着喜欢搜藏地图特别嗜好的我,手里这张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重庆地图,一直伴随着我,常常使我这个重庆籍的他乡人,抚今追昔,多有感叹。因此特别善待这张地图,还特意将其塑封便于保存。仔细看,这张地图那个时候的售价仅为一分钱,不能再低的低价了!</p><p class="ql-block"> 当然,拿这张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旧地图与现在的重庆地图比较,也会有城市建设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惊叹!</p><p class="ql-block"> 现在重庆城区由渝中分别向北向南,与渝北(以前的江北县)连城一片,与巴南(以前的巴县)亦已接壤,其城区面积不知道扩展了多少倍!</p><p class="ql-block"> 在此意义上看,改革开放对中国,对重庆真是功不可没!谁还会臆想我们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再倒退到那个封闭锁国的年代呢?</p> <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的重庆包含郊县也才这么大一点。注意看,地图售价:0.01元!</p> <p class="ql-block">现在重庆城区面积与之前比较,扩大了多少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