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在祖国边界线 43、玛旁雍错和拉昂错——一个圣湖,一个鬼湖

伟科

<p class="ql-block">  西藏有三大圣湖和四大圣湖两种说法。三大圣湖是指纳木错、羊卓雍错和玛旁雍错。四大圣湖就再加上青海湖。青海湖在青海省境内,并不在西藏。西藏的三大圣湖以纳木错和羊卓雍错为最著名,因为这两个湖距拉萨较近,游客较容易到达而广为人知。玛旁雍错,在西藏阿里地区,人们很不容易到达,因而知道玛旁雍错的内地人较少,但藏民没有不知道的。这不仅仅是因为马旁雍错是中国最透明的湖,景色多姿多彩,美丽无匹,更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宗教意义。</p><p class="ql-block"> 玛旁雍错的意思是“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次宗教大战之后得名。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象雄大藏经,俱舍论》中记载的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玛旁雍错。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马旁雍错成为圣湖之母。传说玛旁雍错是胜乐大尊赐给人间的甘露,可以洗去人们心中的烦恼和孽障。每年夏季都有许多人来到这圣洁的湖洗浴,求得心灵的慰藉;也有众多的转湖者,欲修来世,转湖一圈儿要五六天的时间。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唐朝的和尚玄奘在西去印度取经后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把马旁雍错称为“西天瑶池”,可见地位之高,以至人们把它看作三大圣湖之首。湖边的标示牌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 “玛旁雍错是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是西藏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淡水资源最丰富的湖泊之一,蓄水量约200亿立方米。</p><p class="ql-block"> “玛旁雍错被誉为世界“江河之母”,是恒河、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和雅鲁藏布江等四大河流发源地。这里不仅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也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器”,其生态地位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我驾车到达玛旁雍错是下午七点多钟,在北京已是日落西山,这里却仍然是骄阳高照。我按照路标从小镇拐向湖边旅游服务中心,买了门票就开车进入湖区。到了湖边,圣湖绚丽的景色映入眼帘:碧蓝碧蓝的湖水映着碧蓝碧蓝的天空,在天空和湖水之间镶嵌着洁白洁白的雪山,近处的雪山,把自己洁白的影子,清晰的投到碧蓝的湖水中,湖中天空碧蓝和雪山洁白十分纯净,构成一尘不染的圣洁。我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心里也仿佛干净了。其实用不着下到湖里用水去洗,我想。</p><p class="ql-block"> 一边沿湖岸的土路行驶。一边贪婪的欣赏着这难得一见的湖山的纯净,不觉开到了一处庙宇,看了一下牌子,是“色热龙寺”。围绕马旁雍错的佛教寺庙真不少,一共八座,涵盖了各个教派,恰好分四面八方排列。色热龙寺在湖的东方,是直贡派的;东南方有萨迦派的聂过寺;南方是格鲁派的楚古寺;西南有不丹噶举派的果足寺;西北是以500罗汉修行的山洞为基础建立的迦吉寺;西有吉吾寺;北有不丹噶举派的朗那寺,东北是格鲁派的本日寺。从这些寺庙的分布,就能看出马旁雍错在佛教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信佛教的藏民心里的重要位置。这恐怕是我们难以感同身受的。 </p><p class="ql-block"> 寺旁湖中,一群野鸭在水中嬉戏、觅食,把沉静的湖水划出一道道波纹。化解了一些圣湖纯净的严肃而活泼起来。为了获得取景的更好角度,我把车开到一个山坡之上,从坡上观看,湖面更宽广,雪山的倒影更长更美。这时,偶遇四只野驴正在草地闲散地溜达,见我把车开过来,赶紧撤退,一会儿就跑远了。还好,我已经抓拍了几张野驴逃跑的照片。玛旁雍错不仅风光秀美如画,还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用专业的话说,这里有脊椎动物24目,48科,140种,其中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20多种,野驴是其中一种。其他动物我没有遇到或者遇到了也不认识。野驴和人类饲养的家驴长的差不多,但是气质大有不同,多了些灵气,少了些顺从。</p><p class="ql-block"> 太阳渐渐西沉,一抹红色映照在雪山峰顶,使洁白的雪峰覆上一层薄薄的红晕,雄伟之余愈显俊朗,落日余晖还洒在潺潺流去的斯吴藏布江和玛旁雍错湿地上,蓝中泛着金色的江水,映红的大地,远处的山峦,半隐半现的太阳的光芒,构成一幅可歌可泣的图画,展示大自然的炫美多姿。我不断按下快门,太阳此时落的极快,一会儿就没影了,只留下天边一片淡淡的红色。</p><p class="ql-block"> 天很快暗下来,我沿着凌乱的车辙印向小镇方向开去。几个方向的车辙印使我分辨不清哪个方向是我进来时的客服中心,开着开着,居然从另外的口子开到经过小镇的公路上。后来当地人告诉我,其实不用去客服中心买门票,许多小路可以开到湖边。小镇每年要接待很多前来朝圣的和旅游的人,原有的藏民民宿不够用,就又新建了一个度假村,全是新房,餐饮、住宿、商店都有,只是尚未正式开业。有一家餐馆正开着,也可住宿。老板是从黑龙江佳木斯来开店的,一家四口,老两口和小两口。</p><p class="ql-block"> 这时高原反应使我头晕晕的,老头儿的儿子出去替我买了一罐氧气,我一边等吃饭,一边吸氧,一边和老头聊天。吸完一罐氧气高反还没怎么缓解,因为这里海拔4580多米,还是比较高的。吃过晚饭,赶紧回房间休息。房间虽然很新,但设施用具尚未齐全,也未正式开张,我是第一个客人。不能洗澡,就直接躺下睡觉了。本来说好的第二天早上有早餐,但第二天早起,老板的儿媳又不愿意给我一个客人做早餐了。趁太阳还未升起,我驾车沿小路开到湖边拍日出。</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圣湖色彩极为丰富艳丽,蓝蓝的水映着蓝蓝的天和白白的雪山,水边是碧绿的草地,太阳把大地、雪山染上一层金色......置身其中,那种享受是在内地难以体验到的。我在水边草地拍照,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土拨鼠钻出了洞穴,快速在草地上跑了几步,然后停下来吃着什么。再细一看,这片草地上居然活动了十几只或更多的土拨鼠,他们跑着,又突然停下来,竖起耳朵观察周围的动静,稍有风吹草动,就立刻迅速钻进洞中。我没想到这草地里竟有这么多土拨鼠生息着。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草地上飞起来,落下,再飞起来,不断觅食。水中有两只色彩艳丽、近似鸳鸯的鸟在嬉戏......它们与周围美丽的景色共同构成自然的和谐。我用相机一一拍下来,但怎么拍也拍不出我心中的感受。有时候人的感觉、感受、情感是很难用相机、语言或其他工具准确表达的。</p><p class="ql-block"> 玛旁雍错在普兰县境内,距普兰县城约30多公里,距神山冈仁波齐峰20多公里,就在普兰县城和冈仁波齐峰中间的位置。饿着肚皮沿着马旁雍错向西行驶,过吉吾寺便转向南。吉吾寺坐落在圣湖西侧的一座孤立的小山之上,站在山坡上差不多可以俯瞰全湖。寺庙依山而建,不懂风水的我也能感到此处风水之佳,占尽地利,可见佛家建寺选址之玄妙。不知是时间尚早,还是喇嘛们怕游客打扰清修,寺门紧闭着。我不得其门而入,只好离开,转向南驶上一道山梁。山梁之上的玛旁雍错的景观台,中间一块巨石,上刻“玛旁雍错湿地自然保护区”。巨石对面的玛旁雍错的湖水深蓝,天空也深蓝,雪山排列在水天之间,空灵而纯净,震撼人心。巨石背面是神山冈仁波齐,突出的雪峰刺向天空。圣湖倚着神山,这样景象仅此一处而已。此时,一辆车停下来,下来几个藏民,他们面向圣湖纳头便拜,伏地再拜,可以看出虔诚。</p><p class="ql-block"> 沿着公路行至山梁的另一面,又一个美丽的湖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拉昂错。拉昂错又称为鬼湖,意为“有毒的黑湖”。说来奇怪,圣湖和鬼湖是姊妹湖,只一道山梁之隔,站在山梁高处,可以同时看见两边的湖。更有人考证,这两个湖本就是连在一起的,都是同一雪山融水而形成,只是中间积沙形成湖底高地后,经过不知多少地质年代,雪山融水减少,湖水水位下降,中间湖底地面高于水面,就成了两个湖。当地人相信两个湖的湖底是相通的。然而,玛旁雍错是淡水湖,湖滨芳草萋萋,牛羊成群,湖水饮之甘甜。但拉昂错却是咸水湖,周边不生芳草,没有人和动物,湖水苦涩,人和动物都不能喝,可能因此而称为鬼湖吧。这大概也应了佛教的理念,圣湖、鬼湖,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天堂和地狱,想来相距遥远,有时却像圣湖和鬼湖,又相距很近,只是一念之隔。</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圣湖端庄、高雅、秀丽,那么鬼湖拉昂错就是灵动、妖媚、艳丽。它的魅力在于难以抗拒。湖的南侧有一个半岛伸向湖中,半岛尖端三面环水,站在那里,似在湖中央俯瞰全湖。北岸远处高大的冈仁波齐神山的雪峰清晰的映在湖中,在深蓝的湖水中显得更加洁白。湖中远看有两个小岛,岛和湖岸没有绿色,都是黑褐色沙土。没有鲜艳丰富的色彩,就更衬托出拉昂措的深深的蓝深不可测,引得人即使地狱也要亲近它一下的冲动。我当然也是这样。在公路旁,有几道车辙印通向湖水边,我把车开过去,换上塑料凉鞋,准备走到湖水里,趟一趟清澈见底的湖水。谁知刚迈进湖水里,鞋就陷下去,赶紧使劲儿抬腿,脚拔出来了,鞋还陷在泥里,原来湖底都是烂泥,看来是下不去了,只好拎着两只鞋退回岸上。但在这里拍的神女峰雪山映湖却是很美。这里没有人,没有动物,没有草木,也没有鱼虾,只有一泓摄人魂魄的深蓝色的湖水和湖水中的雪山、白云......</p>

玛旁雍错

圣湖

湖水

雪山

马旁

雍错

拉昂

碧蓝

草地

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