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丁顺教授分享“空间即教育,从塑造空间到唤醒认知”主题。</p><p class="ql-block">1. 分享背景与目的:丁顺来自广东院,广东院近年拓展教育建筑领域。此次分享不讲过多教育理论,通过建筑实践(视频图片)探讨空间与教育关联,探索如何用空间引导教育理念,塑造事件和场景。</p><p class="ql-block">2. 教育空间的变化:以往教育注重老师教授,对教育空间重视不足,如今更强调空间体验和与自然的交互。过去教育空间多被视为容纳学习的容器,现在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空间上仍较传统。当下希望教育建筑能让学生热爱并承载记忆,拓展教育外延,不拘泥于学习教育二元模式。教育空间已发生变化,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行列式教学建筑,而是探索多形态、多层次、多尺度、多交互、多体验的空间场景,让建筑参与孩子成长,尊重不同阶段孩子特点并满足需求。</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自然拼图】 </p><p class="ql-block">以幼儿园为例的实践:幼儿园是孩子踏入社会第一站,空间注重感官直觉体验,需安全且开放,触发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以在上海完成的幼儿园为例:</p><p class="ql-block">◦ 设计理念:提出“自然拼图”,将自然、建筑和空间链接拼接。</p><p class="ql-block">◦ 建筑形态:建筑像村落,与自然咬接,体量有秩序变化,增加绿化孔隙,降低尺度感。</p><p class="ql-block">◦ 采光与体量:建筑体量进退腾挪,寻找阳光增加教室采光面;在城市街道,色彩根植土地,第五立面有褶皱丰富形态并削弱体量感,引导自然阳光改善底层采光。</p><p class="ql-block">◦ 空间细节:庭院向自然学习,引入通风采光,各庭院空间不同供孩子玩耍;建筑底部与自然紧密连接,空中设回环走廊和放大空间,利用窗景和采光洞增加趣味性;交通空间像立体游园,结合游乐设施,建筑通透,院落嵌套,不同高度空间有视觉引导;教室控制模数但各有感知,像光的容器;多功能厅灵动变化,预设但不设限;走廊较宽,可DIY增加空间丰富度和可延展性。</p><p class="ql-block">◦ 效果呈现:小朋友充分利用幼儿园空间,发生有趣场景,如种植蔬菜等。建筑与小区融合,透气且像自然拼图,内部光芒融化城市空间,与自然绿树和庭院融合 。</p> <p class="ql-block">【中小学-环环相生】</p><p class="ql-block">1. 中小学教育空间特点与理念:中小学是承上启下阶段,强调建立学生与社会、老师、空间的连接,发展社交能力,注重逻辑、关联、互动合作。需创造多样性、开放性空间,支持知识交流与协作,将空间作为链接方式,打造无边际课堂,让学习在校园自发生成。</p><p class="ql-block">2. 东莞96班学校实践:</p><p class="ql-block">◦ 设计理念:提出“环环相生”理念,引入村庄式学院化,各功能板块以院落生长其中,大环串联形成宜人小尺度空间。</p><p class="ql-block">◦ 场地利用:利用转角45°场地,建筑山墙面与城市界面形成有趣变化,球场抬起增加使用场景、采光、通风和活动空间。</p><p class="ql-block">◦ 空间布局:小学初中分置不同组团,以体育活动和图书馆为中心。建筑设计理性秩序,多中心分散,小学初中地下接送岛、餐厅、操场分开设置。庭院逐层退台,打造空中花园,不同层次可到达。</p><p class="ql-block">◦ 内部环境:内院花园为主角,建筑克制,各院落有不同景观主题。教学楼双廊设计,形成大小回环系统,立面动感。部分教室打开边界,设置学生画板可交互。</p><p class="ql-block">◦ 多功能场景:操场有多功能场景,如攀岩运动区、剧场(一端运动一端音乐)。内部空间分割后形成多幕剧式剧场,有通透性,与地面庭院打通,设置立体游园式空间,可登高眺望珠江口。</p><p class="ql-block">◦ 空间效果:形成环环相生组团,共享且有特质空间,学习可在庭院、露台、体育场、图书馆等不同地方发生。</p> <p class="ql-block">【高中—走街串巷】</p><p class="ql-block">高中教育空间特点与理念:高中临近大学,学生需更多自主度,探索个性化成长,需要自由、独立思考空间,校园更像城市。</p><p class="ql-block">上海36班高中设计:</p><p class="ql-block">◦ 场地利用:场地紧张,建筑抬起,体育空间设架空球场,入口营造引入感,建筑有个性和特点,符合功能且体现特色。</p><p class="ql-block">◦ 空间布局:学校像城市社区中心,图书馆、体育馆、多功能厅、展览空间等布局合理,主入口为灰空间,与院落和底层活动交互。</p><p class="ql-block">◦ 教学楼设计:教学楼空间希望像组团嵌入,阡陌街巷式游走,院落有人廊连接,通过绿色庭院创造喘息空间,多标高平台链接。</p><p class="ql-block">◦ 特色设计:脚部设小型看台,与水面互动,路口像小镇路口,入口有室外散秀舞台,图书馆采光好,教室是学习场域,设拓展空间和储藏空间与绿化结合,底部是街巷式学习社区,专业教室分不同组团。</p> <p class="ql-block">不同阶段教育空间总结:幼儿园注重探索、感官体验,空间自由流动、多样,自然更多介入;中小学鼓励社交、合作、知识共享,有共享学习街区、多层次活动空间;高中支持个性化成长、独立思考,培养与世界交互能力,提供沉浸式环境。希望用建筑空间创造交往、交流、探索、认知机会,助力教育,为学生建构温暖物理空间,创造无限教育未来场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