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篇昵称:春江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篇号:2454092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字:春江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片:春江东流制作</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公司的Deepseek如哪吒降世,将美国科技、金融领域搅得巨浪滔天。我也赶上时髦,用它和我一起读诗经。下面通过我的经历,分享一下个人感悟,或有启发,与各位美友共勉:</p> 一、查阅资料的帮手 <p class="ql-block"> 《诗经》涉及不少历史事件和人物,甚至周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情感等许多方面,对我们人来讲非常繁杂,但对Deepseek来讲却是小菜一碟。通过读《诗经》我了解了不少当时社会的知识,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诗经》写于两千多年之前,生僻字很多,有些字看上去认识,但实际上读音与意思和现在完全不同,将《诗经》读准、读顺是读懂的第一步。于是我就给Deepseek一个指令,“请帮我把这首诗中的生僻字和易读错的字词添加拼音和注释”,这就比刚才的资料查询高级了,因为它要根据目前各版本的《诗经》和读者经常查询的信息,先把这些字筛选出来,不过这也难不倒它,很快它就给了我一篇带拼音和注释的诗经,省了我之前看书时,在正文和拼音、注释之间来回翻书的麻烦,阅读效率大大提高。下面是它给我挑选出来的《周南.芣苢》中生僻字和易错字列表:</p> 二、讨论问题的挚友 <p class="ql-block"> 在读《诗经》的过程中,有时看各家的注释和翻译,会云里雾里,甚至会越读越糊涂,这时我就会大胆地向Deepseek提出自己的想法,每次都能得到它最耐心、真诚和专业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譬如,我在读《周颂.酌》时,看到的资料几乎都认为其主题是“赞美武王武功”,但我总感觉这样无法解释第一句“於烁王师”和末句的“允师”,二者都包含一个“师”字,有学者将这两句分别解释成“啊!真英武,武王的进攻”和“大众信服他”。其实,“师”在早期就是指军队,如《周易·师卦》“师,众也”,指代军队 ;《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直接指国家军队。到了西周时期,兼有军队和教育的意义,所以据此解释,前任学者的理解恐怕就存在问题。于是我大胆提出这首诗的主题是“祭祀阵亡将士”或者讴歌周室的整个军队,当我把这一想法告诉Deepseek时,并提出向阵亡者或军队致敬是自古以来的习俗,而整部《诗经》却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是不正常的。“酌”就是倒酒的意思,甚至有点类似今天以酒洒地祭奠亡人。经过几次讨论,它最终给予比较高的肯定。</p> 三、视野宽广的高手 <p class="ql-block"> 历代学者读《诗经》主要依赖的是前人的解释,有些解释意思是不同的,甚或互相矛盾,但Deepseek却能提供完全不同的解读手段,比如考古发现和其他国家对同一事件的解释。</p><p class="ql-block"> 我在读《商颂.玄鸟》这首商代史诗时,发现这首二十二句史诗,没有分章,历代学者解释也是花样百出,使得这首诗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我向Deepseek提出这首诗解读中我发现的困难和问题如下:</p><p class="ql-block"> 1、文本结构混乱。传统研究未明确分章,常将武丁与成汤事迹混淆。 </p><p class="ql-block"> 2、关键术语如“殷”和“景员维河”存在误读(如将“殷”释为契始封地)。</p><p class="ql-block"> 没料到Deepseek不仅非常赞同,还补充以下意见:</p><p class="ql-block"> 1、古今语义差异导致"正域彼四方"等军事术语理解偏差;对"大糦""龙旂"等礼制概念缺乏实证支撑。 </p><p class="ql-block"> 2、研究局限。未充分运用郑州商城(2023年新发现骨刻文字)等最新考古成果;对商代"祭祀-战争"一体化制度认识不足。</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提出将这首诗分为四章,结构和内容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1—3句)神性起源</p><p class="ql-block"> 第二章(4—12句)王业图谱</p><p class="ql-block"> 其中4-7句:开国奠基(成汤)</p><p class="ql-block"> 8-12句:守业中兴(武丁前至武丁)</p><p class="ql-block"> 第三章(13—20句)成汤盛世</p><p class="ql-block"> 第四章(21—22句)现实祈福</p><p class="ql-block"> 整首诗的核心主题是:</p><p class="ql-block"> 1. 图腾崇拜:以玄鸟神话强调商族“君权神授”的合法性。 </p><p class="ql-block"> 2. 历史叙事:从始祖契到武丁,展现商朝“受命—中兴”的辉煌史。 </p><p class="ql-block"> 3. 祭祀功能:通过颂扬祖先功绩,祈求天命永续。 </p><p class="ql-block"> 形成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玄鸟、龙旂、四海等</span>意象构建的神圣,<span style="font-size:18px;">艺术特色也非常鲜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Deepseek认为这样的四章结构解决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给出了相关证据。比如对“景员维河”究竟是指“亳”还是其他地方,它提供了如下的考古证据,说明郑州附近就是早期的都城,而不是商丘附近的“亳”:</span></p> <p class="ql-block">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还将《玄鸟》的结构划分和相关讨论,瞬间生成一篇论文,尽管还需要去修改,但已经相当不错。</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美友,不知您阅读此文后,对AI是否有进一步的认识?希望AI能给您的生活带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欢迎评论区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