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作者:微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406639</p><p class="ql-block">此文同题发表于中国作家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于我而言,常熟,这座江南小城,起初不过是地图上模糊的一点。在固有印象里,它虽身处江南,却似并无独特之处,若非要提及一二,那新晋的红色旅游胜地沙家浜便是唯一印记。然而,当我真正踏入这片土地,开启为期两日的旅程,逛“芦荡”,赏尚湖,拜方塔,游曾赵园,拜兴福寺,登虞山后,常熟,彻底颠覆了我对它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我自上海出发,首站便是沙家浜风景区。沙家浜,因那经典的京剧样板戏《沙家浜》而声名远扬,如今它不仅是红色旅游的璀璨明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一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踏入其中,仿若步入了一卷鲜活的水乡图。澄澈湖水在日光轻抚下,波光潋滟,两岸芦苇随风摇曳,绿意蔓延至天际。清新的空气里,泥土与花草的芬芳相互交织,丝丝缕缕沁入心肺,让人瞬间沉醉。</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更镌刻着厚重的红色历史。瞻仰革命遗迹,倾听阿庆嫂等英雄的传奇事迹,那些新四军战士与百姓并肩作战的画面,仿若就在眼前徐徐展开,先辈们的英勇无畏,令我由衷地心生敬意。漫步于横泾古镇,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排列,民俗文化琳琅满目。品尝地道的特色美食,欣赏传统表演,沉浸式感受江南水乡独有的温婉与韵味。</p> <p class="ql-block">告别沙家浜,我奔赴尚湖。尚湖,坐落于虞山南麓,相传姜尚(姜子牙)曾在此隐居垂钓,故而得名。来到尚湖,就像邂逅了一场诗意与浪漫交融的春日盛典。湖面开阔,如同一面巨大的宝镜,将岸边的依依垂柳、烂漫春花尽数倒映其中,微风拂过,涟漪层层,水纹与花香交织,奏响了一曲春之乐章。</p> <p class="ql-block">尚湖的核心——中华牡丹园,无疑是这场春日之旅的高光时刻。踏入牡丹园,仿若闯入了一座五彩斑斓的梦幻宫殿。牡丹植株高大挺拔,花朵硕大如盘,色彩明艳动人,红的似燃烧的烈火,粉的像天边的朝霞,白的如冬日的瑞雪。花瓣层层叠叠,质地细腻柔滑,有的边缘带着微微褶皱,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在绿叶的衬托下,它们有的昂首怒放,尽显王者风范;有的半开半合,恰似娇羞的少女;有的则含苞待放,满是无限的可能。蜜蜂、蝴蝶在花丛中忙碌穿梭,采撷花蜜,更为牡丹园增添了蓬勃的生机。游客们纷纷停下脚步,或拍照留念,试图定格这满园春色;或沉醉其中,将这美好珍藏心间。</p> <p class="ql-block">尚湖,不仅有绝美的自然景观与牡丹盛景,更因与柳如是紧密相连,而多了几分人文的韵味。柳如是,这位才情卓绝的江南才女,在尚湖的波光柳影间成长,尚湖的灵秀山水滋养了她的才思,赋予了她浪漫细腻的情感与独立坚韧的性格。漫步尚湖,仿佛能看到柳如是在湖畔吟诗作画、抚琴弄弦的身影,她的故事为尚湖披上了一层绮丽的人文薄纱,让尚湖不再只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段历史的回响,一处文化的溯源。</p> <p class="ql-block">离开尚湖,我径直前往方塔园,没想到,在这里,我再次领略到苏州园林的精巧与雅致。常熟方塔园,位于常熟古城东端,是一座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因园内有方塔而得名。方塔全名为“崇教兴福寺塔”,始建于南宋,是古城常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方塔园的建筑皆为仿宋形制,既有皇家园林的恢宏大气,又融入了江南园林曲折多变的造园手法,曲桥亭台、轩廊水榭、山石花木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方塔与宋代古井、古银杏并称为“园中三宝”。</p> <p class="ql-block">踏入方塔园的瞬间,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青砖小径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幅天然的画作。沿着蜿蜒的石子路前行,方塔在层层绿树的掩映下,逐渐露出古朴的身姿。这座始建于南宋的崇教兴福寺塔,历经岁月的洗礼,周身散发着历史沉淀的厚重气息。塔身的每一块青砖,都似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塔檐上悬挂的铜铃,在微风中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余音袅袅,为园子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神秘。</p><p class="ql-block">踱步至宋代古井旁,井口那一道道绳索勒痕,是时光留下的深刻印记,仿佛能看到往昔人们在此汲水的热闹场景。一旁的古银杏,枝干粗壮,繁茂的树叶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将阳光筛落。我伸手触摸着古树的纹理,感受着它强劲的生命力。再看那仿宋形制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间尽显宋代建筑的雍容大气,檐角飞扬,似要直上云霄。轩廊曲折,一步一景,时而展现一方清澈的池塘,时而呈现一处精致的假山。池中的荷叶田田,鱼儿在水中自在穿梭,偶尔泛起的涟漪,让水面波光粼粼。整个游览过程,我仿若穿越千年,沉浸在历史与自然交织的诗意氛围中。方塔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历史文化与自然之美的完美融合,它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先辈的智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依照网上的攻略,前往曾园赵园。没想到,这座大多数外地人闻所未闻的常熟园林,竟给了我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我选择游览曾赵园,主要是因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的作者——曾朴,曾在此度过他的少年和晚年时光。</p><p class="ql-block">踏入曾赵园,仿佛一脚迈进了旧时光。正值清明,园里的一切都被春光沐浴一新,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的清香,混合着若有若无的淡淡花香。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路旁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舞,像是在诉说着园子的悠悠往事。湖水清澈,倒映着岸边粉墙黛瓦与烂漫春花,偶有鱼儿游过,泛起层层涟漪,搅乱了这如诗的画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飞檐雕花精美绝伦,岁月的痕迹并未掩盖它们的韵味,反而增添了几分古朴。</p> <p class="ql-block">园中游客不多,这份宁静更让我沉醉其中。站在曾朴先生曾经驻足过的地方,想象着他在此构思创作的情景,似乎能捕捉到一丝文学巨匠的灵感气息。那些假山奇石,或如猛兽,或似仙人指路,在葱郁草木的环绕下,充满了灵动之美。每一处转角,每一扇漏窗,都框起了一幅独特的景致,一步一景,让人应接不暇。在这清明时节游览曾赵园,它不只是一处园林,更像是一位沉默的老友,静静展示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给予我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让我沉醉,也让我对这座江南小城有了更深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从曾赵园出来后,我打车前往兴福寺。</p><p class="ql-block">这兴福寺,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寺庙,它历史悠久,故事众多。</p> <p class="ql-block">兴福寺又称破山寺、破山兴福寺、兴福禅寺,创自南齐,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改名兴福寺。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敕赐破山兴福寺额,因此也被称作兴福寺。兴福寺的名字或许你并不熟悉,但唐代诗人常建的那首名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想必家喻户晓,许多学龄前儿童都能熟练背诵“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样的千古名句。</p> <p class="ql-block">迈进兴福寺,悠悠钟声便撞入心怀,仿佛穿越千年,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正值清明,古寺正准备举办道场,香烟缭绕中,更添了几分空灵与肃穆。沿着石板路前行,脚下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历史的脉络上。这始建于南齐的古寺,历经岁月更迭,却依旧散发着古朴庄重的气息。路旁的松柏参天,枝叶繁茂,它们见证了无数个朝代的兴衰,静静守护着这片佛门净地。</p><p class="ql-block">行至“曲径通幽处”,狭窄蜿蜒的小径旁,春花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与葱郁的草木相互交织,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抬眼望去,禅房在花木的掩映下若隐若现,仿佛能看到常建当年在此寻幽访古,灵感迸发,挥笔写下千古名句的场景。寺内的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虽历经风雨侵蚀,却难掩昔日的精美与华丽。大雄宝殿庄严肃穆,金身佛像慈悲祥和,信众们虔诚地跪拜祈福,香火袅袅升腾,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兴福寺中,驻足在米芾题诗碑前,感受着历史与文化的交融,内心也变得格外充实与沉静。这座古寺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是一部活着的史书,每一块砖石、每一棵古树、每一处建筑,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在这清明时节,于古寺中聆听梵音,体悟禅意,仿若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厚重底蕴有了更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兴福寺本就在虞山下,出寺前行几百米,便步入了虞山登山道。清明时节走进虞山,仿佛踏入了一场古老而盛大的春日之约。登山道上热闹非凡,假期出游的人们脸上洋溢着闲适与愉悦。孩子们像灵动的小鹿,在人群中穿梭嬉戏;老人们则在家人陪伴下,慢悠悠地走着,享受着这春日的美好。看着这场景,欧阳修笔下“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的画面,真切地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罗汉桥古朴典雅,横跨山涧,桥下溪水潺潺,仿佛在演奏着一首轻柔的春日乐章。联珠洞神秘幽深,步入其中,感受着自然的鬼斧神工,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顿感身心舒畅。终于到达剑门,这里地势险要,站在崖边,山风呼啸而过,俯瞰群山连绵,心中涌起一股豪情。远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恰似一幅淡墨的山水画。继续前行,剑阁庄严肃穆,藏海寺清幽宁静,袅袅的香火味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走走停停,时而驻足欣赏美景,时而与同行的游客交谈欢笑。每一处风景都像是大自然精心准备的礼物,让人惊喜不已。经过观湖亭,湖面波光粼粼,阳光洒在水面上,宛如无数颗钻石在闪烁。剑道狭窄陡峭,攀登时需要小心翼翼,却也增添了不少探险的乐趣。当抵达宝岩,心中满是成就感。回望走过的路,虞山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深深印刻在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这次登山,不仅欣赏到了绝美的自然风光,更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温暖。虞山,就像一位沉默而包容的老友,在这个清明时节,给予我一场难忘的心灵之旅。</p> <p class="ql-block">常熟,这座江南小城,宛如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多元、自然的灵秀、风光的旖旎在这里完美交融。沙家浜的红色记忆,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尚湖的湖光山色与牡丹盛景,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方塔园的古韵悠悠,是历史文化的生动写照;曾赵园的雅致清幽,是江南园林艺术的精妙呈现;兴福寺的晨钟暮鼓,是心灵的慰藉与寄托;虞山的巍峨葱茏,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常熟独特的魅力,它们共同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城市画卷,让我深深着迷,也让我由衷地感叹,这座小城,值得细细品味,常来常往 ,每一次相逢,都能邂逅不一样的美好,续写与它的浪漫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