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天去阿坝州金川和壤塘两个县、甘孜色达县、青海绕了一小段。阿坝两个县是我阿坝州13个县市中唯一没去过的,色达五明佛学院世界闻名。我从都江堰北上,顺317国道转248国道先去金川县看梨花,又拜望了观音桥镇观音寺。第二天参观色达五明佛学院。第三天参观了壤塘曾克寺佛塔楼。</p> 在今春梨花盛开季节,网上查到今年金川县梨花季招商引资推介会于3月17日在县城北沙耳乡举行,观看金川梨花最佳地在沙耳乡的“神仙包”,神仙包是在平坝上突起一座山包,传说是一位神仙堆积。但是赶到“金川世外梨园风景区”大门,放眼望去,没看到梨花啊,心头凉了半截,车子径直往里驶去。 后来发现,现在已到梨花季晚期,地势低的地段,梨花大多已榭,要往高处走。沿乡村公路盘旋上山,梨花越来越多。到了这个观景台,村民告诉我,这下面可以看到神仙包。 神仙包上的梨花已榭 我又继续上到一个更高的观景台 这里就是神仙包上面的山头,牌子上介绍了“神仙包”。 看到平坝全境和那个突起的山包 我在网上下载了一张图片,前半个月神仙包看起来是这个样子。 不过山上,正处于梨花盛开期。 看到远山梨花像梯田一样往山上延伸,正在盛放着。 从观景台这后面的山路继续上山 山上村民家家户户都栽有梨树 远处可以看到雪山 上面路窄,游客也多,找不到停车位,就此打住下山了。 在金川县全域全景图上看到金川县城、神仙包和观音桥的位置,观音桥镇上的山上有个观音寺,旁边还有世界第一大转经筒,值得去一下。 观音桥镇位于杜柯河旁,这里也是梨花盛开,透过树枝,可以看到山上的世界第一大转经筒。今晚准备在此过夜,明天准备去色达和壤塘两个相邻县。 来到杜柯河旁,看到世界第一大转经筒和左侧山上的观音寺,观音寺坐落在海拔3685米纳勒山半山腰上。 观音桥前遥望后面纳勒山上观音寺 车子可以盘旋上山,十多分钟上到山上的观音寺。寺庙始建于公元1806(清嘉庆十年),因寺内供奉着四臂观音而得名,在全国藏族地区的观音菩萨寺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信奉喇嘛教宁玛派,主要研究阐释喇嘛教前弘期经典。 雪山下的观音桥镇 几个石阶下到观景台,回看入口处后面的白塔,后来上去看塔的四侧都有门,可以前去观摩。 观景台前可以浏览山下杜柯河畔的观音桥镇全景 观景台后多层石阶上去到寺庙正殿 上石阶到正殿前,观音寺庙供有土基钦波(四臂观音佛像)、莲花生大师塑像、喇嘛斯满卓舍利塔、香巴活佛的脚印、释迦牟尼佛、八大菩萨、四周的墙上供奉着24000余尊小土基钦波佛像。 殿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侧门一览 白塔称为佛宝塔,四门都有门洞,塔内供奉莲花生大师像和大藏经卷等。返回山下观音桥镇留宿时,听店主说,去色达五明佛学院要早点去预约,预约地点不在佛学院,而是在色达县金马广场。如果去晚了,约不到当天的场次,会等到第二天了。 因此第二天我很早出发,路上将近四个小时,317国道上去80公里,越过了去佛学院的金马草原,大约10点钟到达色达县金马广场附近的色达县金马草原旅游集散中心,顺利预约到下午一点钟出发的专线车。 色达县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格萨尔艺术之乡”。楼上是色达非遗博物馆,大致了解了一些藏戏、格萨尔石刻、藏族牛羊毛绒编织等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一批省级、州级的文化遗产。 格萨尔石刻 藏族牛羊毛绒编织 金马广场,有座金马雕像。传说金马草原脚下有一匹金马,又传说在这里曾发现过一块马头形金块,后人为祈祷福祉而得名。 这里蓝天白云和雪山草地融为一体,在明媚阳光的街道行走,感到胸襟无比开阔。 为英雄格萨尔立的石座 一周前这里刚下过雪,地上积雪还未退尽。 一点钟整准时发车,专车坐满来自各地的游客。车往南行,到一条叫做喇荣沟的一条专线支路往里走,在窗外高处看到山上庙宇的建筑。 车子上山,大约前后共行驶了40分钟到达山上“坛城”下面的停车场,时间已是一点四十分,司机告知两点四十分从这里准时发车返回金马广场。也就是规定只有一小时参观时间。停车场上来看到坛城,从它底层环形转经筒左侧绕过去。 看到后面山坳中央的佛事大殿和经堂,以及周周山坡上围着的成千上万的低矮小红房,这些都是修行者僧人和尼姑实木结构的小房。 就近观看红色的一片,感到十分震撼。 山坡上每隔一段距离有上下的步行木梯通道,分割成好像特大型体育场的看台一样。 但是游客只能被限制在上面的特定区域,禁止顺上下通道口下去近距离观看。 只能在这里留个影 回到坛城近旁的路,准备沿规定路线去往远处山上的观景台。 相当于围绕山坳逆时针上行,这里是卧佛殿。 进殿高处回看坛城和远处的红色山坳 上山路旁看山下,我们好像从山下那条路进来的。 再回看坛城三层大殿 跟着一位拉着行李箱的僧人后面,这里也是一片红房子,不知他是否住这里。 这里有牌子提示游客禁止入内,提到了尼姑住房,在狭窄通道看到了远处。 绕过这批红房子后,看到远处山上有彩旗的地方,有人走上去过。今天时间有限,只能赶往就近的观景台参观。 就是这里 上到观景台,能清楚看到山坳的各个角落。这里是山坳中间的佛事大殿,基本上都是楼房建筑,除金色房顶外,其它都是红色,不愧为佛教界红色的海洋。 镜头拉远了看 尽量拍到全景。官方说法,这里不属于景区或者景点,只是学院僧侣学习和清修之地。 镜头右转,外面还在延续着新建的红房子。一小时快到了,赶回了停车场乘车回到了金马广场,结束了今日的佛事学习。 从色达金马广场去壤塘县,往东北方向上山,进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班玛县再往东南方向折回进入壤塘县,大约3个多小时。这里看到高原尚未融化的积雪,看山景立体感很强。 山上积雪未化,但公路很干净。 沿途小景 到壤塘县了,沿途庙宇很多,这里藏传佛教很盛行。 来到壤塘县的岗木达乡 到壤塘县城借宿一晚,县城不大,杜柯河绕行半周。 第二天南下25公里,路旁有座寺庙叫曾克寺,座落在“喜祥天母”的圣山后面的吾伊乡吾伊村。曾克寺亦称“碉房”,其建筑结构属于石木结构,面积2500平方米。1954年由尼生喇嘛创建。属藏传佛教噶举派。寺名源于噶举派创始人马尔巴米拉日巴在西藏所建“曾克寺”名。曾克寺以三座九层米勒塔为中心。 寺庙前的路是与317国道并行的,车子从国道进内参观,参观完再从另一端回到国道上。 道路另一侧的佛塔群 到道路另一端还有两座九层朱塔楼 这里有一个牌子,上面叫“历史人物介绍”,看了后十分惊讶,说“在现曾克寺创始人晋美俄萨诞生之前,有13位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禅悟极深、智慧过人的高僧大德对他的出生作了极其明确的预判”,然后列举出其中的8位高僧大德。 奇特的“历史人物介绍”,值得一看。 这次的阿坝州金川和壤塘两个县使我完成了阿坝州13个县城全境游的小目标,相邻的甘孜州色达县也是我向往已久拖到现在才得以如愿以偿的。三天旅行值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