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望族与崂山(五)蓝氏(3)

自然国地

盟旺山公园位于即墨主城区和即墨经济开发区之间,南临鹤山路,北依盟旺路,东靠龙山路,西侧为埠惜路和204国道,距离龙青高速即墨东出口约1.5千米,距离即墨古城3千米。盟旺山山体呈西南、东北走向九座山:盟旺山、豆腐山、黑老婆山、蝎子山、李家山、高家山、磨台山、北山和青山,统称盟旺山属崂山余脉,盟旺山主峰海拔113.2米。 盟旺山西南麓,有一片独立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白色石头,远看像一群山羊,在草地上吃草嬉戏,人们将这片石头称为“石羊卧坡”。豆腐山南面和盟旺山北面,有一个向西倾斜的峡谷,夏秋之际,这儿草木尤其茂盛,阵风吹过,松涛起伏,草木摇曳,十分壮观,人们将这一美丽的景观称为“朝阳看风”。 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一轮月牙悬挂在盟旺山上,山影倾斜,月光缥缈,残月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这就是旧时称为即墨名景之一的“盟旺晓月”,另有“豆腐落雪”等景观同样引人入胜。清黄肇颚编纂的《崂山艺文志》载:“盟旺山,山距邑东十里,为邑左辅……其西为蓝氏先垅,元武义大将军讳珎者,其远祖也。再西为旺山亭。……”<br> 蓝氏是墨邑望族,是来即墨定居长住较早的大家族。即墨蓝氏先世居于昌阳(今莱阳)之舁山,南宋时由昌阳之舁山迁至即墨县城东北之黄埠(今田横镇泊子村、房家村、黄龙庄一带),南宋时又徙盟旺山西泉头村,元初迁于城厢间。黄埠所有祖坟迁于盟旺山,谓元代祖林。这也是蓝氏“盟旺山”一支的由来。 盟旺山祖茔,有明立元代将军蓝珎墓及蓝氏元代先世墓葬117坵,另有蓝氏盟旺山支一世祖蓝文善、二世祖蓝景初、三世祖蓝福盛、三世叔祖蓝福进,八世祖蓝思绍及十世祖蓝深墓葬等。其东建有蓝润的“敕封太史蓝公佳城”,葬有蓝再茂、蓝润等墓葬22坵,墓前立有墓表碑、诰授碑各一方,碑两旁排列石人、石马、石虎、石羊、望柱各两对。<br> 石坊两座,后坊匾书“诰授通议大夫江南提刑按察使历陞山西右布政使湖广左布政使进阶通奉大夫前内翰林宏文院侍读提督江南江宁等处学正御笔更名蓝公之坊。”前坊匾书“敕封太史蓝公佳城”。墓外南建有蓝再茂的“松露琳宫坊”一座,蓝润的“星岳钟灵坊”一座。可惜,此墓园毁于文革,其牌坊墙石都做了水井及桥梁的基石。 据载,自五世祖蓝章首先高中进士,六世祖蓝田再高中进士,确保了蓝氏在即墨五大家族中的地位。之后,蓝氏家族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积期。当时,因蓝家的七世祖篮柱孙和蓝史孙都英年早逝,所以,他们的子孙自然也疏于学业。明末崇祯年间才出现了一位“中兴之祖”蓝再茂,这才让整个蓝家重新振作了起来。<br> 九世祖蓝再茂是贡生出身,他在南皮县任知县一职深得人民爱戴。归乡后,专心教子励学,他的两个儿子蓝涺、蓝润分别在崇祯十四年和顺治三年考中了进士入仕,蓝润的四子蓝启延则在康熙三十九年高中进士。汉末三国有曹操曹丕曹植被尊为“三曹”;宋代有苏洵苏轼苏澈被誉为“一门三父子”;明清时的蓝家,也出了“传奇”。 蓝氏墓园西,有旺山亭一座,位于今蓝家沟村处,为清湖广布政使蓝润所建。蓝润(1610—1665),原名滋,字海重,号凫渚, 清顺治二年(1645)中举,顺治三年(1646)进士,选庶吉士,顺治四年(1647)授内翰林国史院检讨;顺治十年(1653)升弘文院侍读,眷注日隆,奉命视江南上江学政,是年四月十六日御笔改为蓝润。<br> 顺治十二年,蓝润升为福建右参政,督管军粮;顺治十三年,海寇猝攻榕城,蓝润率家仆守水部门,击退海寇。后蓝润补广州左参政,平息芦田、横水各地暴乱,升任江右按察使。蓝润得清顺治皇帝倚重,评价曰:“居官如蓝润,可法也。”清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帝驾崩,蓝润被授予通议大夫,而又累迁山西右布政使、湖广左布政使,但并未到任,却很快被借故免职。 蓝氏十世祖蓝润归家后,自号“农叟”,于盟旺山西建农舍居住,并建旺山亭,撰《旺山亭铭》并诗:“邑之艮方数里许,曰盟旺山。雄峙秀拔,星峰相连,余社所由名也。龙势蜿蜒,如仙人舞袖形。溯其发脉之原,自昌阳嵯峨山至狐狸山,顿起盟旺山之干龙;西结县治,枝龙结余祖林,屏山带水,源远流长。……” 蓝润有《春日坐旺山亭》诗曰:“东郊林下草青青,先代起家鐘地灵。大海回环流厚泽,高峰罗列拱华屏。白云咫尺松楸慕,绿野葘畬黍稷醽。世事于今何必问,萧然诵读旺山亭”。可见,盟旺山早在元代,就被蓝氏的先贤勘明是一处宝地。需要补充说一下,蓝润的第四子蓝启延,还在康熙三十九年中了进士,是即墨蓝氏家族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出的第十四位举人和进士。 据传,当年齐王田横兵败撤来即墨,迷失路途,焦虑中遇到一位年轻的猎人,猎人非常敬仰齐王。一直把他们送到"岛里"。分手时,齐王恳请猎人为他筹集粮草,猎人点头应允,后来在运送粮草中,中了汉军的埋伏,不幸战死,就埋葬在这座山的极顶。因这位青年名字叫盟旺,后来,这座山就叫作盟旺山。本章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谢谢! 2025.04.011.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