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怿悅時光</p><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是一座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比萨省比萨市城区北面国家建筑群的高塔,与它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均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有非常大的影响,故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是比萨主教座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大教堂的后面,是奇迹广场三大建筑之一,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向东南倾斜。</p> <p class="ql-block">过去人们曾一度认为钟楼是故意被设计成倾斜的,但是现在人们清楚地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它独特的白色闪光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物,即使后来没有倾斜,也将会是欧洲最值得注意的钟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但是1185年,当钟楼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期间的1198年,记载了钟楼内撞钟的存在,这标志着钟楼虽然倾斜,但至少悬挂了一个撞钟,实现了它作为钟楼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1231年,工程继续,第一次有记载钟楼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1278年进展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工程再次暂停。</p> <p class="ql-block">1292年,乔凡尼‧皮沙诺用铅垂线测量了钟楼的倾斜度。</p><p class="ql-block">1360年,在停滞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钟楼向完工开始最后一个冲刺,并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1372年摆放钟的顶层完工。54米高的8层钟楼共有7口钟,但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维基百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