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院两馆 一馆观天下 两馆读世界

夏老师

<p class="ql-block">  桂林“一院两馆”景区位于桂林市临桂新区,由桂林大剧院、桂林图书馆、桂林博物馆以及配套附属文化广场组成,景区由桂林市文化体育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并进行管理,是桂林的文化地标,景区占地172.5亩,总投资16.9亿元。周边还有中央公园、金贸中心、金融大厦、桂林新区环城水系等景点。交通便利,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3km,距桂林站12km。</p><p class="ql-block"> 景区整体设计采用“苑一一园一一院”的先进空间设计概念,三大主体在空间上呈现秦汉时期古钱币的“品”字形布局,景区建筑外观设计以桂北民居特色为主兼具汉唐遗韵,同时以现代建筑科技和材料展现出时代风貌,具有很高的观赏游憩价值。</p><p class="ql-block"> 其中,桂林大剧院是桂林市的文化会客厅,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主要以桂林地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文化为主举办各类文艺活动,能同时满足戏剧、歌舞、交响乐、综艺等演出及会务需求,桂林博物馆,建筑面积3.13万平方米,达到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是目前广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博物馆。陈列有涵盖桂林人类史前文化、灵渠泰文化水利、藩王梅瓶、抗战文化及其他元素在内的藏品共计3万余件。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已有110多年历史,建筑面积3.16万平方米,现有藏书60多万册。开设有桂林古籍保护、广西特色资源以及文献典籍等项目,尤其是珍藏的桂林地方资料,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配套附属文化广场是集商务会议、市民休闲、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身的新型城市文化生态综合体。</p><p class="ql-block"> 以一院观天下,两馆读世界。一院两馆,最具文化氛围,最有文化内涵、最聚文化资源,最能展示文化力量的桂林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p><p class="ql-block"> 早在3万多年前,就有宝积岩人选择桂林的岩洞作栖身之所。约在1万多年前,甑皮岩人、庙岩人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距今6千年左右的晓锦遗址出土了迄今为止两广地区最早的碳化稻米标本。</p><p class="ql-block"> 秦凿灵渠,汉通零陵峤道,桂林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水陆交通中枢。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建始安县;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桂林成为一郡之治所,由此下迄1600年,其区域中心的地位不曾改变;梁置桂州,唐置桂州总管府、桂管经略使,桂林由此称“桂”;宋代升府,桂林成为“西南会府”;明靖江王就藩桂林,清承明桂林府治一—在漫长的王朝时期,桂林都是广西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广西巡抚在桂林宣布广西独立。新桂系统一广西,推行新政,广西得“全国模范省”之殊荣。全面抗战爆发后,桂林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一度云集全国知名作家、艺术家和学者一千多人,成为著名的“抗战文化城”。抗战胜利,内战又起,桂北人民解放总队成立,领导桂北游击队进行武装斗争。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这座历经风云战乱而摧不垮的“铁打桂林城”,在新中国的旗帜下,开启了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漓水悠悠,见证了桂林数万年的历史;脚步匆匆,不经意间穿越了万年的历史时空。</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展示的,仅仅是悠长历史的稀疏足迹;我们所叙述的,只是历史老人的只言片语。但对往事的回忆,对过去的追问,对未来的追求,你我都不会停下脚步。</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相约,让我们携手,继续追寻先人的足迹,继往开来,续写今日的辉煌,创造灿烂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桂林自古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自然风光名闻天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桂林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描绘了桂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面貌,谱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桂林篇章。</p><p class="ql-block"> 一个个节日、一种种习俗,凝聚了民族的美好向往;一段段歌谣、一声声唱腔,寄托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一个个村寨、一座座城镇,见证了地方的发展变迁。无论前店后坊的大街小巷,还是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都曾经是桂林城市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这些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些已悄然成为记忆,有些还真实存在眼前,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应有的光彩,“旧”而持久,“土”而率真。它们带着昨天的印记,注入桂林新陈交替、生生不息的新生文化血脉,不断丰富发展八桂文化、中华文化。</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桂林不仅是“山水甲天下”的人间仙境,更是民族民俗文化繁荣发展的天堂。桂林民族民俗文化是桂林各族人民千百年艰苦奋斗、不懈创新的智慧结晶,是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本展厅所撷取的一点一滴,都是桂林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让它们再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唤醒大家曾经真实拥有的记忆,这是难以割舍的情感使然,也是守望本土文化家园的一次探索与尝试。</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中国瓷器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美观适用,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梅瓶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享有盛名。</p><p class="ql-block"> 桂林靖江王陵区出土的各类明代梅瓶数量众多,品种丰富,世所罕见,倍受瞩目,被誉为“梅瓶之乡,桂林一绝”。桂林博物馆珍藏有各类明代梅瓶三百余件,这在当世是绝无仅有的。其中有些器物更是精美绝伦,世所仅存。其艺术水平、文化意义、学术价值极高,这是桂林历史文化名城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古代梅瓶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桂林博物馆所藏明代梅瓶的烧造时代贯穿明代早、中、晚各时期;造型富于变化,釉色绚丽多彩,大致可分为十二类器型,十五种釉色;纹饰亦丰富纷呈,可分为龙纹、凤纹、龙凤纹、花鸟鱼禽纹、人物纹等五大类三十种纹样。这批梅瓶堪称中国陶瓷百花苑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球唯一的明代梅瓶专题陈列,它将从历史、艺术、美学等视角,反映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掠影,展现华夏古代陶瓷文化迷人的风采,揭示桂林这座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深邃、博大的内涵,对促进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世事沧桑,物换星移。靖江遗珍,熠熠生辉。桂林出土的明代陶瓷精粹,以其永恒的魅力,高尚的艺术品位,精湛的工艺水平,独特的人文价值,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一道亮丽的彩虹。</p><p class="ql-block"> 明代梅瓶从造型上给人以潇洒挺拔,阿娜多姿的几何美;从釉色上给人以五彩缤纷,绚丽斑斓的色彩美;从纹饰上更给人无穷无尽,美不胜收的内涵美。它从艺术的角度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我们在明代梅瓶中领略到的精神意蕴和文化熏陶。其独具魅力的文化艺术内涵倍受人们的关注,桂林不仅仅有甲天下的山水,还有甲天下的梅瓶。它的多角度的完美表现,树立了桂林明代梅瓶在全国的首要地位,不愧为“国之瑰宝”,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神秘魅力的真实体现。它将激励人们更加热爱桂林,更加热爱古老而文明的祖国。让我们共同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创造更光辉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前言 </p><p class="ql-block"> 桂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以其独具魅力的自然山水风光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享誉世界,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桂林接待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16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要以及各界友好代表团和人士,并与多个国家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在新中国对外交流的舞台上谱写了一曲友谊和平的乐章。</p><p class="ql-block"> 在国际交往中,互赠礼品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桂林市政府在对外公务交往中受赠了大量的珍贵礼品。这些珍贵的礼品,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桂林的热爱,是桂林与世界合作交流的实物见证。</p><p class="ql-block"> 桂林博物馆收藏的礼品至今已有近3千件(套),包括金银器、玉石器、陶瓷器、漆器、牙骨器、木器以及书画摄影等多个门类,成为桂林博物馆特色的馆藏资源之一。在此,仅以精心挑选的200多件(套)礼品与观众见面,礼赞友谊、合作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桂林博物馆所藏的外宾礼品绚丽多彩、风格迥异、异域风情浓郁,代表了各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缩影,使人仿佛置身于琳琅满目的艺术世界。这些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品是友谊的使者,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愿这些来自远方的艺术瑰宝带给广大观众温馨的友好情谊和难以忘怀的艺术享受。</p><p class="ql-block"> 本展览展品是从桂林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历年移交给桂林博物馆收藏的礼品中精选出来的,在展览策划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市外事侨务办的大力支持,谨借此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清清漓江水,悠悠千古情。</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了无数文人,也孕育了许多画士。</p><p class="ql-block"> 李培庚、宋克君、叶侣梅三位先生,常年于山水之间写生,探索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来表现桂林山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李培庚先生致力于油画,叶侣梅先生擅用国画,宋克君先生则是版画与国画皆长,虽然作品的手法与风格各异,但都一致表达出他们对桂林的挚爱之情。正是出于这份挚爱,三位先生以及他们的家人先后将三百余幅绘画作品无偿捐赠给家乡人民,由桂林博物馆永久收藏,为桂林增添了极富特色的艺术瑰宝。</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公众共享李培庚、宋克君、叶侣梅三位先生优秀的艺术成果,弘扬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桂林博物馆特辟专室,遴选精品,予以展示。</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 </p><p class="ql-block"> 泼墨挥毫山水间,满纸尽是故乡情。 </p><p class="ql-block"> 三位画家,三种风格,细细品味,您会发现,这些作品即使形式不同、手法各异,但无不表现出画家对桂林这片故土的眷恋与热爱,也体现了三位画家关爱文博事业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画家心系文博,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否点燃您对文博的关爱之情?我们期待您的大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桂林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第一站就来到桂林,对桂林市全力以赴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城市规划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圆满完成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收验保护和纪念设施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赋予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保护好桂林山水、建设最宜居城市等新使命新要求,为桂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桂林市委、市政府把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总体要求和建设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文化旅游之都、康养休闲胜地、旅游消费中心“四大定位”,全力推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驶入快车道,努力在广西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中打头阵、当先锋,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一个全新的桂林徐徐铺展在青山秀水之间,愈加清晰而美丽。</p><p class="ql-block"> 桂林市城市规划展示馆按照桂林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领布展,通过“领袖关怀厅”、“今昔风貌厅”、“规划未来厅”、“桂林全景厅”等展厅,为您呈现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悠久的过去、精彩的现在和璀璨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让世界向往桂林、关注广西、爱上中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