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是徽州府治所在地,也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是徽州府的标志,建于元末明初,保持了明弘治年间一轴、五门的格局,为中国气势最雄伟的府衙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南谯楼,始建于隋末,宋宣和年间重建,明弘治十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为歙州(今徽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p> <p class="ql-block"> 东谯楼又名“阳和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现存建筑为清代修建。</p> <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牌坊,俗称“八脚牌楼”。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为明代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许国所建造,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脚牌坊”。</p> <p class="ql-block"> 石坊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和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12只狮子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它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还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 斗山街位于徽州古城内,因依靠斗山得名,为文化历史名城一级保护区,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 古城毛豆腐</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中山巷,建于半山腰,为隐秘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 ⬇️这个牌坊纪念吴氏家族自明永乐至清乾隆年间15名举人、进士,体现“南吴北许”的徽州望族格局。</p> <p class="ql-block"> 两柱三楼跨巷石坊,刻“恩荣”“世科”,靠背石下置卧狮,风格古朴,比较少见。</p> <p class="ql-block"> 叶挺囚禁处旧址</p> <p class="ql-block"> 皖南事变(1941年1月): 叶挺率领的新四军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国民党军队伏击,突围失败后被扣押。叶挺被辗转关押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等地,期间曾短暂羁押在徽州歙县(当时属国民党第三战区管辖范围)。</p> <p class="ql-block"> 岳飞饮马槽</p> <p class="ql-block"> 相传南宋初年,岳飞率岳家军从临安(今杭州)北上抗金,途经徽州斗山街时,战马因长途行军饥渴难耐。此时地下突然涌出清泉,战马饮后精神振奋,昂首长啸。当地百姓闻讯夹道相迎,犒劳军队。此后泉水永不枯竭,百姓为纪念岳飞保家卫国的精神,在此立碑并称其为“饮马槽”或“饮马井”。</p> <p class="ql-block"> 蛤蟆井</p> <p class="ql-block"> 蛤蟆井建于唐代贞元年间(785-805年)。相传斗山街地势高且远离水源,居民屡次掘井失败,后因发现蛤蟆群聚于土坎中,推测此处有泉眼,遂挖掘成功,得甘冽泉水。</p> <p class="ql-block"> 为感念蛤蟆的“提示”,井被命名为“蛤蟆井”,象征自然与人类智慧的联结。</p> <p class="ql-block"> 曹振镛(1755—1835年),安徽歙县人,是清朝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谥号“文正”。他虽以文臣身份活跃于朝堂,但因其参与军政决策并获封“太子太师”“太傅”等衔,常被视为军界影响力人物。</p> <p class="ql-block"> 在徽州古城阳和门观看《徽州府有喜》沉浸式演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