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婀娜多姿】访秦咸阳宫遗址

芳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i>芳 草 / 5747032</i></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二单元《诗经两首〈采薇〉》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大概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最早描写杨柳的诗句。这首描写戍卒归家的诗,在最后用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从此以后,杨柳不再是平凡的树木,它被赋予浓烈的文化意义。在古代折柳赠别成为习俗,人们通过折下杨柳枝,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与不舍之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同时,杨柳也象征着坚韧与顽强。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即便是在凛冽的冬日里,也依然挺立着身躯,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我们面对困境时所需的力量与勇气。民间有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杨柳顽强的生命力可见,正如此才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丽春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们驱车沿“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荫柏油路前往“秦咸阳宫遗址”参观。这里分两个区域:博物馆、遗址区。因博物馆4点半下班,我们首先来到博物馆,馆区大门两边几株杨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枝柳条芽苞初绽,徐徐微风下,尽展婀娜的风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外形设计为上小下大、平顶四阿的覆斗形,风格独特,古朴庄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分为三个陈列室:第一陈列室主要展示秦咸阳城的沙盘模型,反映了秦代咸阳周边及关中地区宫室、城市、苑囿的壮观景象。秦咸阳宫自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历经144年。在这段时间里,秦咸阳城经历了多次扩建,甚至统一后还仿照六国宫殿建设,人口一度超过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都市之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还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比如“商鞅变法”、“荆轲刺秦”、“指鹿为马”等,而万里长城、秦直道、都江堰、灵渠、郑国渠等重大工程也在这里做出决策。</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陈列室介绍考古发掘成果,展出部分珍贵文物,包括龙凤纹空心砖、秦诏版、秦壁画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号宫殿的木制复原模型,中间横跨牛羊沟。以牛羊沟为中轴线,东西两侧建筑群对称布局,横跨牛羊沟之上,中间有廊道相连接,横跨牛羊沟之上的主殿位于二层高台之上,殿外有露台可以俯瞰四周全貌。杜牧《阿房宫赋》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复原图清晰再现了一号宫殿原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号宫殿建筑群的结构楼廊环绕,风格飘逸秀气,不像是大朝正殿,推断这里应该是秦始皇休闲享乐的后宫。</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还有一幅壁画特别吸引人,它便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画面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再现荆轲刺秦王,秦王绕柱而走的惊险场面。最后荆轲在被秦王刺伤八剑的情况下,还“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充分展现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死士之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些出土的刀剑戟叉充分说明秦国武器的精良,寒光闪烁的剑锋,尖利的矛簇又让我想起《小雅·采薇》里的诗句:“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仿佛眼前出现士卒们手握大刀长矛,拼命厮杀,刀光剑影,尸横遍野,流血漂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大量事实表明,不断扩张领土以及图谋称霸天下是秦国历代国君最执着的追求,尤其是经过商鞅变法,秦国跃居战国七雄之首,由秦统一全国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奋六世之余烈”,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战略,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弱后强,先近后远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乱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不仅实现了历代秦君的鸿鹊之志,也顺应了时代的呼唤,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公元前350年至公元前207年,咸阳作为秦都城,历时144年,秦国破旧立新,锐意改革,变法图强,跃居战国七雄之首。明确了“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国东西连横、远交近攻、横扫六合,成就统一天下之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来巩固他的新政权。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筑长城和驰道‌、‌严格的法律制度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陈列室则是秦咸阳宫遗址保护规划示意沙盘,展示了秦咸阳城五十年来的考古历程。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清河以北的咸阳城遗址展开了持续60多年的大规模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为搭建文化遗产管理的框架,确保遗产价值的维护、价值载体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各级政府颁布了相关的保护法律法规,建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保护利用规划,对遗址本体及周边环境实施了有效保护、治理和控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总结出诸多大遗址保护的新模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出博物馆,已是夕阳西下,穿过最近的二号宫遗址,又是一条杨柳道,风中的杨柳依依低垂,似在诉说着过往的历史。重大发展历程提供独特的见证。咸阳城遗址总面积78.98平方干米,主要有宫殿、府库、大型道路、手工业作坊及水渠等大型建筑遗址和遗迹40余处。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是二号宫殿区前面玻璃罩里边的一种排水管道,五角形的排水管道,说明当时排水量非常巨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继续前行,两只破碎的石羊相向而卧。其中一只已分不清是什么东西了。说明当年它们惨遭破坏的程度。据史书记载,秦末,项羽攻入咸阳,屠城纵火,咸阳宫大半夷为废墟。至唐末,由于军阀混战,咸阳宫随着长安城的大规模破坏最终完全毁灭。咸阳宫终于从历史舞台上华丽谢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三号遗址这边是一些陶井圈,就是加固井壁所用。它是在咸阳城长兴手工业区采集的,时代大概是战国晚期到秦代的时候,外围它要铺设一层一层的粗细不同的沙土,起到过滤水的作用。三号宫殿遗址当时东西长大概是117米,南北宽是60米,中间高,两边低,呈鱼脊状,建造年代稍晚于一号宫殿,当时这里还出土了一些壁画,但后来考古发掘之后就进行回填保护。</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一号宫殿遗址位于牛羊村北原上120米处。横跨南北向沟道两侧、东西长177、南北宽45米,东侧己被水沟冲毁。经考古钻探得知,东侧建筑形体与西侧相特称,西侧现存夯土台基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高6米,1973-1975年发掘,殿堂以夯台为核心营建,环绕主室四面分别有标高不等、用途各异的10室。分上下两层、四周环绕一圈回廊。想象当年秦始皇踌躇满志地站在高台之上,指着眼前的江山说:我滴、我滴,都是我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天快黑的时候,我们离开这里,风声中杨柳飘舞,并发出“瑟瑟”之音,仿佛是戍卒们殷殷低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想:“一将功成万骨枯”,秦灭六国的胜利,意味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统一。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一统一不仅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争与动乱,更为后来的汉朝、唐朝等王朝的兴起奠定了基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