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太行门卫》连载(28):多情的土地

空谷闲云

<p class="ql-block">长篇报告文学《太行门卫》连载(28)</p><p class="ql-block"> 孔令贤 著</p><p class="ql-block"> 第二篇 摇 篮 曲</p><p class="ql-block"> (昔阳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 红色襁褓</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多情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赵武成赴皋落,当秋风萧瑟、万木霜天之时。</p><p class="ql-block"> 走故道,攀青莎岩,在落差七百米的高塬上,天高地远,风光旖旎,豁然视野开阔,心情开朗。</p><p class="ql-block"> 十八亿年前开始的太行断裂新构造运动,以高差极端悬殊的奇特地貌装点关山,千山万壑,千姿百态。与河北交界的马岭山群体,东麓兀突沉落,西麓呈单侧山型,沿断层面高约千米的山峰,逶迤着直达冀西山地、华北平原。县域内最高峰白羊山,壁立千仞,直刺云端。北岩山却嵌入地缝躲藏,矬子般羞涩得不敢见人。皋落镇则是大自然垂青的山涧盆地,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北龙凤口连接昔阳腹地。山丘高低错落,土地房舍俨然。</p><p class="ql-block"> 两千五百年多前的春秋时期,有游牧民族赤狄于兹定居,史称东山皋落氏。晋太子申生伐皋落氏,听从大臣狐突规劝,刀下留人,保全遗民。仁义、礼让之师的传奇故事流芳千古,包容、宽厚的传统风尚成就了一代代皋落氏后裔。皋落脉脉温情,郎朗乾坤,浩然正气长存。</p><p class="ql-block"> 赵武成对皋落饱含感恩之情。14岁就读昔阳县“三高”,他曾在古称闻杏书院的外祖父家食宿,并在那里如饥似渴阅读表哥赵邦藩、赵邦杰兄弟在太原读书期间带回家的《独秀文存》《胡适文存》《饮冰室文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钻研《社会发展概论》《资本论》,民主自由的种子在幼小心田萌发。1936年3月,遭国民党政府通缉。危急关头,他乔装打扮,辗转几百里潜回皋落。硬是靠着亲人庇护,乡邻关爱,靠着这块土地的温存拥抱,得以转危为安……</p> <p class="ql-block">  而今,赵武成以职业革命者身份复归皋落,滿眼皆是即将燃起抗日烈焰的星星之火。那在皋落成立、驻扎于北头街的冀西游击队,由杨秀峰率领开赴冀西时日不远,余温炙手可热。抗日民主政府刚成立,悬挂于原基督教堂门口的木牌熠熠生辉。南北大街上,召开成立大会时张贴的标语鲜亮如初。来往照面的乡亲,熟悉的,陌生的,依旧淳朴、善良、贫穷,经过宣传和发动,向往抗日救亡的根苗正在发芽、生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人杰地灵皋落。上为旗峰山,下为万粮堆。</p> <p class="ql-block">  赵武成正与前来迎接的李之实说事,一个个头不高、脸色黝黑的汉子迎面急匆匆走来,一声“臭妮哥,你可回来了!”自老远传来。</p><p class="ql-block"> 边走边说,一只手早伸进怀里。看到跟前有人,欲言又止。</p><p class="ql-block"> 来人叫赵邦汉,赵武成表弟,外号黑老三。</p><p class="ql-block"> 赵武成“呵呵”笑着,说,“老三,你还是这揭锅撩勺的脾气。”</p><p class="ql-block"> 揭锅撩勺,乃是当地形容急性子人的语言,等同于性急吃不上热豆腐。</p><p class="ql-block"> 还是一年前,赵武成在闻杏书院避难期间,传来乔增录被杀害的噩耗,赵邦汉悲痛欲绝。赵邦汉与乔增录是连襟,又是闻杏书院、皋落高小同学。1932年,两人共同办过“贫民学校”,一起自编宣传马列主义和反封建的“三字经”教材,并肩参加反对官盐店斗争。赵邦汉仰慕敬重乔增录共产党人的品质风范,哭着哀求赵武成,“臭妮哥,我要加入共产党,为乔增录报仇!”赵武成体谅他的心情,又不便明确表态,遂安慰道,“增录确实是咱们学习的榜样,但我还不是共产党员呢,不过咱们都可以积极努力,争取加入党组织。”</p><p class="ql-block"> 9月上旬,赵邦汉从前来皋落开展牺盟会工作的王子元那里获知,昔阳县成立党工委,赵武成任工委书记。10月间,赵武成父亲病故,官道嘴赵家来皋落舅家报丧,请“人主”。来人刚落座,赵邦汉就急切地打问,“俺臭妮哥回来了没有?”听说赵武成正在家里料理父亲丧事,赵邦汉放下手中的活计,一路小跑来到官道嘴,见面就提入党之事。赵武成说,“这次回来就不走了,过几天我就回皋落。你回去后到邮局看看,凡有薛国栋的信件都收好。另外,联系几个积极可靠的人,一起好好学习《共产党宣言》《资本论》。”</p><p class="ql-block"> 当时共产党处于秘密状态,赵武成当然不会告诉他,薛国栋乃是昔阳党工委的化名。</p><p class="ql-block"> 从官道嘴回来,赵邦汉一天几次跑镇上邮局,已经收到好几封薛国栋信件了呢。还秘密串联焦玺明与赵文斌,一起学习革命书籍。</p> <p class="ql-block">  此时,赵武成看赵邦汉满腹踌躇,欲罢不能,便说,“这是县牺盟会特派员李之实同志,自家人。”</p><p class="ql-block"> 抗日政府成立前后,赵邦汉离开任教的青叶底学校,一直在皋落忙前忙后地帮助工作。对李之实只闻其名,不曾晤面。听赵武成这么介绍,两人几乎同时伸出双手,握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李之实说,“赵邦汉同志,听别人介绍过你,正直,爽快,好同志!”</p><p class="ql-block"> 这次,赵邦汉似乎留了个心眼,只将信件交与赵武成,没有汇报串联人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跟李之实交待完事情,赵武成便与赵邦汉相跟向古书院走去。</p><p class="ql-block"> 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从皋落村垴巷西头面前穿过。街门南向洞开,开着窗户的东屋山墙为影壁,折西便进入一个四合大院。五间北房为圈棚顶构架,三间东房、三间西房则是高脊吻兽,大出檐,露明柱,墙眉上“为善”“克勤”“克俭”“乐业”“是奕”“是训”之类的镌刻浮雕古朴典雅,明清建筑风韵犹存。</p><p class="ql-block"> 这所院落便是传说中的闻杏书院,为明嘉靖三十七年(1528)进士赵敏所创建。明清两代,从这个民办学校走出进士、举人、贡生、秀才近200名,选贡任职逾百人。清末民初书院中落,由其后裔赵允升、赵允怀兄弟俩鼎力支撑,坚持办学,聘请高人授课。以至后来,这座院落便以学坊院名世。</p><p class="ql-block"> 闻杏书院曾在皋落播下革命火种。赵允升之子赵邦藩在太原读中学,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接触进步书籍,积极投入五四运动洪流。抗日战争开始时,他正担任昔阳“三高”校长。赵允怀一门五子。1935年腊月,二子赵邦杰、三子赵邦汉和乔增录、赵允福等与县城学生相呼应,在皋落举行反对官盐店的盛大游行。1936年秋,赵邦杰同赵武成一道,考取军政干部训练班,加入牺盟会决死纵队......</p><p class="ql-block">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p><p class="ql-block"> 11月11日,陈锡联团长率领769团直属队和1、2营进入皋落,在戚位巷驻扎。团司令部则驻东巷冀玉龄院。</p><p class="ql-block"> 赵武成邀请陈锡联团长在古书院东屋居住。</p><p class="ql-block"> 年轻军人,身经百战,显得睿智干练。一进书院,满口湖北黄安话便飘了过来,“大娘,给你老添麻烦了!</p> <p class="ql-block">  "八路军为抗日流血牺牲,我们有责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 赵武成浓眉直竖,满脸刚毅,接住话头,如黑豆洒落,哗啦啦直响。</p><p class="ql-block"> 西屋走出个年逾五十、身穿灰黑色大襟衣的农家妇女,看这阵势有点拘谨,双手摩挲着前襟,须臾转过身,“我这就摊煎饼去。”</p><p class="ql-block"> 说罢,颠着小脚欲回西屋,被陈团长叫住了。</p><p class="ql-block"> “大娘啊,八路军是抗日队伍,是老百姓的子弟兵。”</p><p class="ql-block"> 老人看看面前的八路军,年轻面善,说话和蔼,顿感亲切喜欢。</p><p class="ql-block"> 煎饼乃太行农村一种饭食,用小米面加水泻成糊状汤汁,在特制的凸型鏊子上摊制而成,为过时节和招待客人的上等食品。沫沫煎饼噴噴香,再蘸上蒜泥陈醋,别有一番滋味在舌尖滑动。</p><p class="ql-block"> 摊好的一沓煎饼送到东屋。陈锡联卷起来,蘸着陈醋蒜泥,吃了一个又一个,连说,“好吃,好吃,我们湖北老家可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东西吆!”</p><p class="ql-block"> 大娘一旁看着,就像看自己孩子贪婪地吃食,慈祥的颜面舒展祥和。</p><p class="ql-block"> 突然,陈团长拿起一个煎饼,指着上面的花椒枝叶说,“大娘,以后不要放这个了,要放,放点花椒面。枝叶吃下去,不好消化。”</p><p class="ql-block"> 大娘笑着直点头,心想着,要是在家里,说不定他还是母亲膝下的乖乖儿呢。</p><p class="ql-block"> 晋冀交界处,古有马岭长城逶迤雄辉。八路军一来,皋落便竖立起另一道风景,与之呼应,那是军民并肩用血肉铸造的钢铁长城。</p><p class="ql-block">(下一篇:《太行门卫》连载(29):中共昔阳县委诞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孔令贤,山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大寨沧桑》《超越昨天的辉煌》《回望昨夜星》《漫话大寨文化》《孔令贤散文选集》《守望树》《难民村的时代脚印》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