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瑞金红约,寻岁月初心——旅琼摄协保亭摄影团队江西采风侧记(一)

保亭摄影小分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编 辑:张 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 稿:张 慧 马国滨</b></p> <p class="ql-block">  当历史的风,穿过时光的缝隙,轻轻拂过这片红土地,瑞金,这座承载无数革命故事的城市,宛如一部鲜活的史书,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熠熠生辉。在时代的浪潮里,我们怀揣着对先辈的敬仰,奔赴一场与瑞金的红色之约。每一寸土地,都仿佛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先辈们的理想与信念。</p><p class="ql-block"> 踏上瑞金的土地,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场叩问初心的精神洗礼。这里有激情燃烧的革命过往,也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红色精神。在接下来的篇章中,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一起追寻岁月深处的初心,领略瑞金独特的红色魅力 。</p> <p class="ql-block">《保亭小分队红色景点合影》 尹锐莉</p> <p class="ql-block">《红都瑞金》 张慧</p> <p class="ql-block">《红军烈士纪念塔》任邕</p> <p class="ql-block">《红井景区标志》 马国滨</p> <p class="ql-block">《星碑铭记长征史》 杨运宏</p> <p class="ql-block">《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张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一部分 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p> <p class="ql-block">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瑞金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典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红都星途》 杨运宏</p> <p class="ql-block">《中国革命史的伟大壮举》 张慧</p> <p class="ql-block">《中央执行委员会领导集体》张慧</p> <p class="ql-block">《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 张慧</p> <p class="ql-block">《临时中央政府领导集体》杨玲</p> <p class="ql-block">《“一苏大”会址》 马国滨</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记忆》 张雪</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经常在这棵千年古樟树下读书看报,和群众谈话。1933 年春的一天,毛主席正在居室中办公,国民党派飞机轰炸叶坪,一颗炸弹落下卡在树枝上没有爆炸,毛主席安然无恙。</p> <p class="ql-block">《天佑中华》 马国滨</p> <p class="ql-block">《故居前的历史惊魂》 杨运宏</p> <p class="ql-block">《风云下的红色故址》 张慧</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故居》 杨运宏</p> <p class="ql-block">《露天会场》 任邕</p> <p class="ql-block">《革命记忆》 张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部分 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b></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瑞金市城西1.5公里的沙洲坝镇,1933年8月1日破土动工,12月竣工。由钱壮飞设计,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造型为8个角,从高空俯视,像一顶红军的八角帽。门首上方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4个大字,由“苏区秀才”黄亚光书写。大礼堂共有两层,楼面为回廊式,并有阶梯式楼座,楼下呈半圆形,可容纳2000多人。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是苏区时期标志性建筑,被称为“当年的人民大会堂”,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共和国摇篮”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二苏大”景区标志》 张慧</p> <p class="ql-block">《“二苏大”旧址》 任邕</p> <p class="ql-block">《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 任邕</p> <p class="ql-block">《传承》 张雪</p> <p class="ql-block">《聆听》 任邕</p> <p class="ql-block">  中央革命博物馆旧址:位于大礼堂右侧,是一座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1933年4月至1934年10月,中央革命博物馆在此办公。馆内陈列着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展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中央革命博物馆》 张雪</p> <p class="ql-block">  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史料陈列馆:位于大礼堂左侧,是一座现代建筑,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馆内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和实物,系统地介绍了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苏维埃史料陈列馆》 张雪</p> <p class="ql-block">《二苏大筹备委员会旧址》 张雪</p> <p class="ql-block">《人民至上》 马国滨</p> <p class="ql-block">《英雄广场》 马国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三部分 吃水不忘挖井人</b></p> <p class="ql-block">  红井景区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共和国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后,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现这里的群众喝的是池塘里的脏塘水,便把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挂在心上,同年9月带领红军和群众开挖了一口水井。<span style="font-size:18px;">井壁用鹅卵石砌成,至今井水依然清澈甘甜。‌</span>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1950年,瑞金人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以此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和思念。</p> <p class="ql-block">《红井街》 马国滨</p> <p class="ql-block">《吃水不忘挖井人》 任邕</p> <p class="ql-block">《红井思源传承》 杨运宏</p> <p class="ql-block">《永恒的记忆》 张慧</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离开瑞金后,国民党反动派曾多次试图填掉这口井,以阻止群众对毛主席和红军的思念。然而,当地群众与敌人展开了多次斗争,最终保护了红井。‌</p> <p class="ql-block">《红井纪念碑》 张雪</p> <p class="ql-block">《战地黄花分外香》 马国滨</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包括毛泽东旧居等,在这里可以看到当年中央领导的办公和居住场所,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艰苦生活和工作环境。</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旧居》 尹锐莉</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办公和休息的地方》 任邕</p> <p class="ql-block">《简朴的作风》 任邕</p> <p class="ql-block">《红色中华》 张雪</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是当年中央人民委员会的办公地点,展示了相关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反映了苏区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p> <p class="ql-block">《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 尹锐莉</p> <p class="ql-block">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该旧址见证了苏区时期的审计工作,对于了解当时的财政监督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中央审计委会址》尹锐莉</p> <p class="ql-block">《晚霞映红井》 张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四部分 红军长征出发</b></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同年10月10日,中央机关的领导齐聚在云石山的路旁,编入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与当地群众洒泪告别,踏上漫漫的长征路。</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抉择》 尹锐莉</p> <p class="ql-block">《星星之火》 任邕</p> <p class="ql-block">《铭记》 任邕</p> <p class="ql-block">《长征出发地》 张慧</p> <p class="ql-block">《浩气长存· 长征出发地铭记》 张慧</p> <p class="ql-block">  时为党中央总书记的博古(秦邦宪)在长征前,企图留下毛泽东,让他在中央苏区自生自灭。《我的历程》(伍修权著)中说 :“当初他们还打算连毛泽东同志也不带走,当时已将他排斥出中央领导核心,被弄到于都去搞调查研究。”《康克清回忆录》中也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达了“准备出击”的命令后,康克清问朱德,毛泽东、陈毅是否参加长征。朱德回答:“这一次,他们总算让毛泽东一起走啦。”</p> <p class="ql-block">《铭记这一刻》 马国滨</p>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后,继续突破国民党设置的多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战胜征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p> <p class="ql-block">《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杨玲</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大部队顺利转移,当时共计10位中共的重要领导人留守苏区,一面宣传群众,一面坚持武装斗争,留守领导由项英、陈毅、贺昌、瞿秋白、陈潭秋五人组成中央分局领导集体。除此之外还有毛主席的胞弟毛泽覃、中共一大元老何叔衡,还有方志敏、古柏、刘伯坚等人。众所周知,活着看到了新中国解放的只有陈毅一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悲壮的留守》 张慧</p> <p class="ql-block">《托付》 杨运宏</p> <p class="ql-block">《铭记三个来之不易》 杨运宏</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意义重大,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传播了革命思想,坚定了理想信念,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开启了革命新局面,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一切物资给红军》 张慧</p> <p class="ql-block">《长征老红军签名的军旗》 张雪</p> <p class="ql-block">《长征的精神永放光芒》 张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