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之行(十六):香榭丽舍大街,回国

官渡之战

撰文/官渡之战<div>摄影/琴音</div> 有人说,来法国不到香榭丽舍大街一游,就不能算是真正到过法国,这句话也许是对的。<br>2月11 日,我们到了香榭丽舍大街,这么说来算是“真正到过法国”了。 “香榭丽舍”的法语是Champs-Élysées,意为“田园乐土”。据说,“香榭丽舍”这个名称最初是我国画家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时所译的,又说是徐志摩所译,不管是谁译的,都充满了中国古典韵味。“香榭”,汉语指寺庙中的台榭;“丽舍”指希腊神话中众神聚集之地,如此译名,极富诗意。 香榭丽舍大街始建于1616年,当时这里是沼泽地,玛丽皇后决定把它改造为一条林荫大道并改造成功。因此这条大街当时叫“皇后林荫大道”。 “皇后林荫大街”经历代王朝与历届政府的改建扩建,方形成如今规模的“香榭丽舍大街”。 <p class="ql-block">现在的香榭丽舍大街,东起协和广场,西至凯旋门,全长约2公里。它是巴黎最著名的大街,法国人形容它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街道”。这条大街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巴黎的象征之一,代表着浪漫和优雅。</p> 我们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漫步。<br>沿街橱窗折射出万花筒般的光斑,梵克雅宝的珠宝与路易威登的皮箱在光学魔法中悬浮。<br>那些悬挂在奥斯曼式阳台的铁艺花箱里,花草叶片上的露珠正慢慢滑落,跌入时光的褶皱。<br>身着风衣的妇人牵着卷毛宠犬缓慢走过,高跟鞋与路面碰撞发出“得得”响声。 突然,眼前人行道上出现一堆黑乎乎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个流浪汉,侧身蜷缩在地,脸上盖着一只帽子,大概是为了遮挡光线,脱下的鞋压在脚下,身旁杂乱地堆着拎包等杂物。 此番情景与香榭丽舍的优雅太不合拍了。如果在我国,不要说一、二线城市,就是三、四线城市,一旦发现有流浪汉,早收容了,不会容忍他躺在繁华的大街上。但是,巴黎就能容忍,这也反衬了巴黎对不同现象的包容性,大概这与它多元开放的文化形态与执政理念有关。 香榭丽舍大街本来就是一个万花筒。法国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作品,就有关于香榭丽舍大街的叙述,其中不乏流浪汉的描写。原来香榭丽舍大街的流浪汉由来已久,至今不绝。 我想起唐代诗人钱起的诗句:“林端陟香榭,云外迟来客”,我这个东方“迟来客”,在巴黎“陟香榭”,算是有了一番新见识。 我们参观了位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花宫娜香水博物馆。花宫娜香水拥有三百余年历史,被誉为“香水皇后”‌。 花宫娜的法语是Fragonard,这是法国著名画家弗拉戈纳尔的姓氏,汉语翻译成“花宫娜”,不知出自谁的手笔。不过这种翻译更贴近香水,更有女人味儿。我不得不佩服中国翻译家的智慧。 <p class="ql-block">当然,法国香水制造商把它命名为“弗拉戈纳尔”,自有其道理,因为画家弗拉戈纳尔的姓氏,象征着艺术与香水的完美结合。</p> 花宫娜香水博物馆,是一座保留着拿破仑三世风格的楼宇,琥珀色建筑吐露着时间的密语,古典的华丽展示着现代的温馨。穹顶彩绘玻璃将日光滤成液态黄金,在错落的水晶樽间折射出五彩虹晕。 接待我们的讲解员是位中国姑娘,她介绍了香水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香水产生于16世纪的法国格拉斯小镇,当时这个小镇以制作皮革而闻名。由于皮革中有令人不快的气味,皮匠们想方设法调制香精加入其内,不经意间促成了香精广受欢迎,于是许多皮匠转行做香精生意。1730年,格拉斯小镇诞生了第一家香精公司,由此催生了后来的香水生产。花宫娜香水公司成立于1926年,是世界上第一家香水公司。 早期的花宫娜香水主要供应法国王室和上流社会,后来逐渐普及到普通法国人,但长时间没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市场直到2021年才引进了该香水。 馆内有一个迷你香水加工厂,使用19世纪铜制蒸馏过滤装置,演示如何从原始材料中萃取香精的过程。 展柜里陈列着从17世到20世纪的精美香水瓶、香袋、香炉等制品,反映了玻璃工匠、水晶雕工、金银匠的高超技艺。 讲解员拿出各种香型的香签,让大家一一嗅闻。她又解释各种香型的意境,每种香水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离开花宫娜博物馆,前往不远处的巴黎歌剧院。 歌剧院建筑囊括了古典主义风格、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其原因在于当时社会观念的多元化。法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文艺活动的中心,各种思想流派纷至迭出。建筑上出现了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等,而兴盛了多个世纪的纯古典主义日受冷落。在这种情况下,巴黎歌剧院风格多元化是顺其自然的事。 歌剧院正立面立柱托起缪斯女神的竖琴,科林斯柱绽放的石榴花永远定格在盛放时刻。 走进歌剧院。富丽堂皇的休息大厅堪与凡尔赛宫镜廊媲美,金色穹顶正以巴洛克语汇诉说着建筑风格,廊柱的浮雕像是凝固的浪潮,每一道涡纹都在描述匠人的高超技艺。那座巨型楼梯,大理石的涟漪凝固了未曾吐露的情话。绘画、雕塑、挂灯,营造出梦幻般的艺术氛围。 据说,歌剧院地下有一个容量很大的湖,湖深6米,每隔10年剧院就要把里面的水抽出,换上清洁的水。对此未作深究。 剧场正有演出,我们未进入,选择了告别。 来到老佛爷百货店。该店创立于1893年。<br>老佛爷百货店,不像是法国名称,倒有点中国味儿。 我国清代就有“老佛爷”这一称呼。当初满人祖先女真族首领称为“满柱”,满清王朝建立后,这一称呼被译为“佛爷”,用于称呼皇帝、皇后、太上皇和皇太后等高位者。慈禧时,“老佛爷”成为慈禧的专用称号。现在,我们在巴黎居然也听到这一称呼,不过却是店名。 老佛爷百货店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全球化的商业视野,将商业活力与艺术气息融为一体,引领了巴黎购物文化新潮,成为全球商务活动的标杆。 走进店堂,这里的豪华装饰与商业氛围让人震撼。<br>新艺术风格的穹顶宛如凝固的琥珀,将21世纪的物欲凝结成水晶森林。拜占庭式的马赛克镶嵌出黄金罗盘,指引着迷失在消费迷宫的信徒。铸铁雕花旋梯螺旋上升,每一级阶梯都催生着购物的云霭。橱窗里悬挂的高挡服装,是设计师用珍珠与月光编织的梦网。 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最新的时尚,更有机会在顶层的露台俯瞰整条香榭丽舍大街和远处的埃菲尔铁塔。 老佛爷百货号称“购物天堂”,是的,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消费大教堂”,正用豪华的排场供奉着时尚之神,让每个踏入殿堂的凡人,都向它叩以膜拜之礼。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香榭丽舍大街,不仅是视觉盛宴的享用,也是对巴黎文化的体验。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它的典雅、时尚和包容,甚至还能察觉到法国大革命留下的精神火花。</p> 2月12日中午,我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乘坐中国吉祥航空公司HO1660航班回国。飞机于布鲁塞尔时间11点半起飞,北京时间13日凌晨4点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结束了此次西欧之行。 <p class="ql-block">西欧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句号只表示过程的结束,不代表没有延伸。其延伸,就是我对这次旅游的追忆,这种追忆不时会浮现在脑际,而且,它如同花宫娜香水,将随时间的流逝而愈发浓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篇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