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许昌</p><p class="ql-block">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 :地处中原腹地,东邻周口市,南接漯河市,西靠平顶山市,北接郑州市,东北与开封市毗邻,总面积4979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 :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和魏都区,代管2个县级市,户籍人口约438.1万人。</p><p class="ql-block">二、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远古时期 </p><p class="ql-block">许昌之名源于唐尧时期,因高士许由在此牧耕而得名“许”。传说许由洗耳于颍水,成为隐士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夏朝都城 </p><p class="ql-block">夏启在此建都于钧台,举行“大享诸侯于钧台”的仪式,奠定许昌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核心城市 </p><p class="ql-block">魏文帝曹丕迁都许昌(前201年),使许成为魏五都之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曹操在此迎汉献帝,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留下“青梅煮酒论英雄”等千古典故。</p><p class="ql-block">汉魏文化繁荣 </p><p class="ql-block">许昌是汉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涌现出曹操、荀彧、钟繇等历史名人,建安文学在此孕育。</p><p class="ql-block">三、文化特色与遗产</p><p class="ql-block">文化系列 </p><p class="ql-block">包括史前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寺庙建筑文化、钧瓷文化等,形成独特文化体系。</p><p class="ql-block">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三国胜迹 :曹操射鹿台、练兵台、屯田处,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春秋楼。</p><p class="ql-block">汉魏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三国都城风貌。</p><p class="ql-block">灵井鸟雕 :2020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填补东亚雕塑艺术起源空白。</p><p class="ql-block">名人故居与流寓地</p><p class="ql-block">晋代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唐代诗人吴道子等曾流寓许昌,留下众多诗篇。</p><p class="ql-block">四、现代发展</p><p class="ql-block">经济地位 :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交通枢纽城市。</p><p class="ql-block">城市建设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河南省重要工业城市,同时注重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p><p class="ql-block">许昌凭借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元文化资源,成为兼具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与学者。</p> <p class="ql-block">曹魏古城</p><p class="ql-block">曹魏古城坐落于许昌市魏都区,是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古城。</p><p class="ql-block">许昌三国文化底蕴浓厚,东汉未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奉天子以令不臣”,雄踞许昌25年,这里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曹丕废汉立魏,“魏都”自此始名,成为曹魏文化发源地,享有“三国文化之乡”的美誉。</p><p class="ql-block">曹魏古城,设有10个功能分区和20处景点,与5.3公里的护城河、春秋楼、曹丞相府、西湖公园形成联动景观。</p> <p class="ql-block">曹魏古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丞相府</p><p class="ql-block">曹丞相府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魏武帝广场东侧,占地18亩,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也是许昌市重点旅游项目。</p><p class="ql-block">曹操雄踞许昌25年,曹丞相府在原来曹操大营和办公的遗址上恢复重建,整个景区由曹丞相府、魏武帝游园、周边旅游商业街区等部分构成。</p> <p class="ql-block">关宅</p><p class="ql-block">许昌丞相府关宅是东汉末年重要历史遗址,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化象征意义,主要信息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时间与人物</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是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时赐予关羽的府宅。</p><p class="ql-block">关羽为保护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暂居此地,并在此与曹操达成“土山三约”。</p><p class="ql-block">建筑功能演变</p><p class="ql-block">初期为关羽暂居之所,后因避嫌改为两院式建筑:内院住二位皇嫂,外院为关羽居所。</p><p class="ql-block">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是关羽在此夜读《春秋》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忠义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二、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整体布局</p><p class="ql-block">采用明清风格古建筑群,现存建筑为元至元年间重建,保留“一宅分两院”格局: </p><p class="ql-block">外院 :含山门、春秋楼、关圣殿等,建筑以三重檐歇山为主,关圣殿高达33米,内塑15米关公塑像。</p><p class="ql-block">内院 :设有问安亭、三圣祠等,供皇室祭祀使用。</p><p class="ql-block">重要文物</p><p class="ql-block">碑刻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关公勒马挺风图》碑与清景泰六年(1455年)《关王辞曹操之图》碑,分别展现关羽的忠义形象。</p><p class="ql-block">塑像与陈设 :关羽夜读《春秋》塑像位于一楼,展现其刻苦求学的精神。</p><p class="ql-block">三、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忠义文化发祥地 </p><p class="ql-block">关羽在此践行“忠义”理念,将一宅分为两院的行为被后世传为佳话,成为忠义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清代雍正年间列为“五大关庙”之一,与洛阳、开封、德州、当阳并称。</p><p class="ql-block">旅游与保护</p><p class="ql-block">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包含曹丞相府、春秋楼、文庙等景点,是研究三国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景区内还设有博物馆,展示三国文物与历史文献。</p> <p class="ql-block">春秋楼</p> <p class="ql-block">关圣殿</p> <p class="ql-block">雷池</p><p class="ql-block">关宅雷池简介</p><p class="ql-block">与关羽的关联:春秋楼与关羽紧密相关。关羽在曹操处暂住期间,被赐府宅一处,为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自己住外院,院中有一楼,关羽在此秉烛达旦夜读《春秋》,春秋楼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出处:“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成语出自“春秋楼”坤院,与关羽的忠诚和勇气有关。</p> <p class="ql-block">甘糜二后宫</p><p class="ql-block">许昌丞相府的甘糜二后宫是三国时期关羽故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许昌市文庙前街中段,与春秋楼、许昌文庙共同构成“一宅分两院”的古建筑群。以下是具体介绍:</p><p class="ql-block">一、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关羽与甘糜二夫人的居所</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曹操东征下邳之战俘获关羽及刘备甘、糜二夫人后,为保护皇嫂安全,赐予关羽府宅。关羽为避嫌,将府宅改为两院格局:内院为甘、糜二夫人居所,外院为自身居所。</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与布局</p><p class="ql-block">甘糜二后宫为楼阁式建筑,分上下两层,面阔三间,采用灰瓦覆顶、苏式彩绘装饰,二楼塑有甘糜二夫人和丫环的蜡像,形态逼真。</p> <p class="ql-block">灞凌桥景区</p><p class="ql-block">许昌灞陵桥,又称八里桥,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城西4公里的灞陵河上,是一座集休闲、娱乐、游览于一体的文物景区。以下是关于灞陵桥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始建年代:灞陵桥始建于元代,早期为四柱三孔,明代和清代都进行过修复。</p><p class="ql-block">重要事件: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关公辞曹挑袍”,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在曹操赠袍献酒后,以刀挑袍,辞别曹操,开始了千里走单骑的壮举。</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结构:原桥为青石灰砖结构,三孔,通长17米,高2.88米。修复后的桥梁为纯木结构悬臂拱式廊桥,全长121米,主体长57米,宽6.2米。</p><p class="ql-block">景观:桥身拱起,宛如长虹,桥下的河水缓缓东流。景区内有关帝庙、三官庙、义园等建筑,环境清幽,风景优美。</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三国文化象征:灞陵桥因“关公挑袍”的故事而闻名,成为三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保护与研究:1991年重修灞陵桥时,采用了“仿汉、古朴、宏伟、壮观”的原则,桥上有78根栏柱,74块栏板,踏步3台13阶,青石栏板上浮雕着148幅历史故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关羽塑像</p> <p class="ql-block">曹冲称象处</p> <p class="ql-block">2025.03.26~27游许昌</p><p class="ql-block">许昌是东汉末年曹操建都之地,曹魏政权的发源地,与洛阳、长安并称“三国鼎足”。郭沫若曾言:“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这一评价凸显了其作为三国文化象征的地位。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和宫殿基址,让人穿越回三国时代。</p><p class="ql-block">2025.04.12制作于沈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