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下午,我来到了友谊关口岸,这里是广西凭祥市的西南端,也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盟各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站在友谊关前,我仰望着这座大型石质建筑,顶部飘扬的红色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周围悬挂的红色旗帜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庄重。广场上,游客们三三两两,或拍照留念,或驻足欣赏,我也不由得融入其中,感受着这里的独特氛围。这里的一切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变迁,让人不禁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我来到了一座石质牌坊前,牌坊上方悬挂的红色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行人穿梭其间,背景是绿色的树木和远处的山峦,仿佛一幅画卷。我停下脚步,细细品味这座牌坊的历史韵味,它见证了友谊关从汉代的雍鸡关到如今的友谊关的漫长变迁。这座牌坊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象征着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路而行,我来到了一座骑马雕像前。雕像位于山脚下,背景是茂密的树林和岩石。骑手身着古代服饰,手持缰绳,骑在一匹威武的马背上,仿佛在诉说着清朝名将冯子材在此取得的镇南关大捷。我站在雕像前,心中涌起一股敬意,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冯子材在古稀之年临危受命,披甲上阵抵抗法人的壮举,激励着每一个后来者。</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一个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装饰性的塔状结构,周围悬挂着许多红色灯笼,背景是山峦。我驻足片刻,回想起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9军挺进凭祥,将五星红旗插上镇南关,标志着广西全境解放的历史时刻。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红旗飘扬的壮丽景象,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和平与解放付出的艰辛努力。</p> <p class="ql-block">在友谊关的另一侧,我看到了一块黑色的石碑,石碑上刻有中文和英文的文字。仔细阅读着石碑上的文字,我了解了友谊关的历史与文化。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友谊关作为中越重要陆路通道的重要地位。它不仅连接着两国的经济与贸易,也承载着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p> <p class="ql-block">在石碑不远处,我看到了一块刻有“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睦南关”的石碑。这关口几度更名才有了今天友谊关的称呼。希望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意,这份心意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古炮台边有一组雕像,仿佛听到了战马的嘶鸣和士兵的呐喊,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些雕像栩栩如生,仿佛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着过去的英勇事迹。</p> <p class="ql-block">古炮台上,我看到了一门大型的旧式火炮,炮管指向远方。这是清朝年间从德国购买的军火,如今已锈迹斑斑。站在火炮前,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硝烟弥漫,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代建筑的中国友谊关。它不仅保留了历史的痕迹,也融入了现代的元素,成为中越两国交流的重要纽带。站在这里,可以居高临下俯视进出越南的物资和车辆,也可以看到国道G322的终点及越南1号公路的起点——那个点就是“零公里”。</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来到了一个关于“镇南关大捷”的历史展览。展板上用中文详细介绍了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及其邻国成为西方列强入侵的对象,以及冯子材领导的镇南关起义、镇南关大捷等历史事件。展板下方有一张冯子材的照片,旁边有他的生平简介。右侧展板上有插图和文字,描述了镇南关大捷的场景。站在展板前,我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半天的友谊关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里的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友谊关不仅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盟各国的重要通道,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者。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