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年又一年<br>——第十一届中华连氏祭祖活动有感<br>清明时节暖融融<br>连氏宗亲脚步匆<br>奔波千里回祖地<br>只为烧香敬祖宗<br> 这是我在2025年第十一届中华连氏祭祖活动欢迎晚宴上致辞的开头话,也是我的真实感受。<br> 从2010年举办第一届中华连氏文化节以来,每年的这个时候,全国各地连氏宗亲都会从五湖四海奔赴祖地古上党襄垣,祭拜我们的祖先,除了疫情那几年,几乎没有中断过,很多宗亲几乎每年都来,我做为倡导并发起创办连氏文化节的主要人员之一,当然是一届都不曾拉下,每一次都亲历了全部的过程,并在文化节过后都会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做为资料保存,为以后合适的机会出版“连氏之歌”打一个基础。<br> 今年的祭祖活动也不例外,我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也不忘留意观察,捕捉哪些感人的瞬间和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br> 1、总会长带头搞卫生。做为连氏总会长的连式林,也是每年都会不远千里回来参加祭祖活动,按说他不用参加劳动,但是,凡事都会亲力亲为的他,回来之后就带着10多个宗亲在祖陵开始打扫卫生,直到搞的他满意才收工。虽然这是个小事儿,但从小事儿可以看到会长的敬祖之心和连氏之情,值得每一个宗亲思考,家族无小事儿。<br> 2、百余宗亲献爱心。连氏宗亲从来不缺大爱之人,从第一届连氏文化节以来,每年的祭祖活动都有一批爱心宗亲捐款捐物,为连氏文化节添砖加瓦,奉献爱心。今年也是如此,祭祖活动前几天,总会就陆续收到各地爱心宗亲115人的捐款捐物,少则200-300-500,多则1000-2000--5000,实物有酒、醋、矿泉水、抽纸、罐头、豆腐、花生油、辣椒酱、连氏茶、书法作品,应有尽有,每一笔捐款,每一种实物,无不体现了连家人的大爱之心和敬祖之情。他们当中,有的是企业老板,工作人员,还有的是煤矿井下的工人,这份爱心值得每一个人尊重。<br> 3、老人更有敬祖心。多年来,每一年的连氏文化节祭祖活动,各地都有很多老年人回来参加,今年也不例外,六七十岁的不在话下,有位来自陕西安康的宗亲已经87岁了,他不顾年迈体弱,和家人驱车800近公里来参加祭祖活动,应该是今年参加祭祖活动最大年龄的宗亲,他看到这么多的连氏宗亲,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让我想起前些年陕西连氏宗亲回来祭祖时,哪位八十岁的老宗亲高兴的跳起陕北秧歌舞。连家的老人们应该告诉孩子们,让他们都要记住自己根在何处,从年轻时代就要有感恩祖德之心,把连氏优良家风传承。<br> 4、连氏企业座谈会雏形初现。上层建筑离不开经济基础,连氏文化亦是如此。这是我们在多年来的宗亲活动中得出的结论。连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没有经济支撑,就一定不会长久的发展下去,单靠发动宗亲捐款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总会早就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但是,落实起来不是容易的事情。这次活动前,总会派出两名副会长和山西宗亲会配合,我们几次碰头,就开好座谈会进行了研究策划,并起草了会议议程,提前报到的40多位宗亲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多个企业领导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座谈,为以后的合作交流打下了基础。<br> 5、连氏孝悌文化座谈会气氛热烈。八号下午,座谈会在连氏文化园议事厅举行,总会连瑞山理事长、妇女工作部长连潞襄及三十多位来自各地的宗亲代表参加,襄垣连家媳妇儿、连氏家谱主编崔玉萍主持。多位宗亲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踊跃发言,使大家又一次受了教育,灵魂得到了洗涤升华。大家认为,这样的活动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大,让更多的宗亲参与和感受。<br> 6、服务工作大为改观。本次祭祖活动前,总会秘书长连小川就提前回到襄垣,马不停蹄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研究策划活动方案,并进行分组,使任务落实到人。各组长领到任务后,自由组合,工作按部就班的展开,从交通接站到后勤保障,从产品展销到座谈会安排,从祭祖用品购置到祭祖大典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有人负责,让回来参加祭祖的宗亲感到回家了,大家普遍反映良好,虽然不能完美无瑕,基本做到了满意。我们将会再接再厉,逐步改进和完善,以致做的越来越好。<br> 一年又一年,15年,十一届,超万人次接待,坚持下来很不容易,祖地的连氏宗亲们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有些事情做不到位,也希望宗亲们理解和原谅,我们将总结得失,全力改进,确保一年比一年办的更好,欢迎更多的连氏宗亲回来祭祖观光,了解连氏历史源流,弘扬和传承连氏文化,为国家发展贡献连氏人的聪明才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