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有感

可爱

<p class="ql-block">这个月去借书,畅销书栏上赫然摆着《兄弟》,一看作者余华,没有翻开就果断借走。</p> <p class="ql-block">读过《活着》,看过《许三观卖血记》,那鲜活的人物,笑中带泪的情节,给我一次次留下深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再加上看了董宇辉做的访谈,对余华的印象就更为深刻。幽默大气,谈笑鸿儒的性格,很难和他的作品联系起来,难怪有人说,余华是把快乐留给了自己,把眼泪留给了读者。</p> <p class="ql-block">《兄弟》介绍的是两个异父异母的小哥俩,宋钢和李光头,用孩子的眼光看着大人的世界。从李光头父亲因为厕所偷窥去世展开,沉重的包袱压着李兰,卑微,羞怯,屈辱。遇到宋凡平后,终于可以过上了一年多幸福的生活,文革又改变了一切,远赴上海治病却从此和丈夫阴阳两隔,虽然落上了地主婆的称号但是依然觉得很傲骄的做人。无奈尿毒症改变了一切,两个孩子最终成为了孤儿。</p> <p class="ql-block">通篇故事看的人或悲哀或愤闷或痴笑或感怀,那惨无人道的十年,有多少人因为出身因为家庭因为从事的工作被冤屈被折磨致死,如果没有那十年,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发展的更为强大,更为强劲的屹立于强国之首呢?</p> <p class="ql-block">那十年,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颠覆了一代人的世界观;那十年,有无数无知冒进的少男少女凭借着武力开天辟地,到头来成了历史上悲哀的配角。那十年,留下的是惨痛的记忆,阻碍的是社会的进步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那十年,我们也是深受其害的十年,走在大街上,被追喊着地主崽子的我们,学会了在夹缝中夹着尾巴做人。爷爷奶奶和父母卑微胆小,唯恐招惹了那些闯将而惹祸进门。本来就被砸被抢无数次的家里再也禁不起一点风风雨雨。六个儿女需要吃饭穿衣,他们不敢惹也惹不起那无中生有的事端。</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四个哥哥姐姐,一是要挣钱养家,一是因为成分不好也没有升入初中的资格,都早早的踏入社会,早早的在文争武斗中成熟起来。</p> <p class="ql-block">年幼无知的我也就有了无畏的胆量,我不惹事儿,但从不怕事儿,谁要是敢喊我地主崽子,我会毫不犹豫的骂回去。记得有个邻居妻子是改嫁过来的,带了三个孩子,大一点的孩子已经十七八岁,那个孩子特别熊,从来不会好好说话,要么欺负我们这些成分不好的孩子,要么就欺负那些胆小怕事的成人。每次在路上遇见,他都狠狠的瞪着我,大声的骂着小地主崽子。我迎头站立,小小的个子大大的勇气,嗓门更高的回骂着小带犊子。他骂一句,我回两句,每次都把他的气焰用尖尖的嗓门打压下去。</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太难了,但是父母的教育让我们很大方得体,待人接物我们都张弛有度,感谢父母给了我们阳光灿烂的童年。由于他们人缘好,虽然也被抄家,但是却没被批斗游街,没遭受身体的折磨。</p> <p class="ql-block">读了余华的文字,那一幕幕血腥暴力的画面都在脑海中深刻留痕,真的是触目惊心。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那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终将被长河磨灭。</p><p class="ql-block">我们乐享着国泰民安,我们珍惜着当今的和谐幸福,我们感恩,知足,生为中国人,我们骄傲,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