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内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位于红河三角洲,拥有千年建城史,是越南政治文化中心。其亚热带气候孕育了终年常青的植被和星罗棋布的湖泊,素有“百花春城”美誉。它亦是越南第二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巴亭广场:越南政治象征,类似北京天安门广场,周边有胡志明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主席府、公安部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主席府:法属时期(1883-1954年)曾是殖民总督官邸,胡志明主席于1954年越南抗法胜利后拒绝入住主楼。</p><p class="ql-block">现为越南国家主席的办公所在地。 越南重要外事活动多在此举行。不对外开放,游客仅可远观外观。</p> <p class="ql-block">54号建筑群是胡志明主席故居的核心部分,位于河内巴亭广场西侧的主席府内。1954年抗法战争胜利后,胡志明拒绝入住法国殖民时期修建的豪华主楼,选择住在原印度支那总督府电工的三间平房内,因其入住年份得名“54号房”。</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主席于1954年12月至1958年在此生活和工作,后因条件简陋(无空调且闷热)迁至院内新建的高脚屋。</p> <p class="ql-block">高脚屋:1958年建成的木质双层小楼,胡志明主席晚年在此生活,建筑融合越南北部传统民居风格,下层用于会客,上层为书房与卧室。</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主席一生未婚,生活简朴,选择不住豪华的主席府主楼,而是平房,突出他的亲民形象。</p> <p class="ql-block">54号房建筑群内的柚子林和金鱼池。</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主席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巴亭广场西端,是越南独立之父胡志明主席的长眠之地。</p><p class="ql-block">此次越南行,我们得以入内瞻仰了胡志明主席遗容。</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博物馆(生平事迹展览)。</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街:老城区传统商业街,每条街以传统行业命名,充满手工艺品店和街头小吃摊。</p> <p class="ql-block">乘人力三轮车,逛36行街。</p> <p class="ql-block">越南河内街边的“广场舞”。</p> <p class="ql-block">摩托车文化:河内拥有超600万辆摩托车,早高峰时轰鸣声成为城市标志性声音,头盔色彩与车流构成生动画面。</p> <p class="ql-block">独柱寺建于1049年李朝时期,因李太宗梦见观音菩萨手托婴儿立于莲花台,后老年得子,遂下令仿照出水莲花建造此寺,象征圣洁与新生。</p> <p class="ql-block">寺庙建在灵沼池中央一根直径1.25米、高4米的石柱上,象征莲花花梗,木构寺身及四角飞檐形似盛开的莲花。独柱寺以其“一柱擎莲”的奇观,成为越南文化与宗教精神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灵沼池为方形,池周有砖砌栏杆,寺身仅3米见方,四面带廊,檐下悬“莲花台”汉字匾额,寺内供奉千手观音像,香火旺盛,以“求子灵验”闻名。</p> <p class="ql-block">还剑湖旁的报恩祠</p><p class="ql-block">历史传说:还剑湖原名“绿水湖”,相传1418年,黎朝太祖——黎利,在蓝山起义之前,巧合地得到一个剑身,上刻“顺天”二字。后来又捡到一把剑柄,拼在一起特有力量。黎利英雄就用这把宝剑打败不少明军,后来成为国王,建立了黎朝。10年后,有一天黎太祖在绿水湖上游船时,突见一只金龟浮出水面,游向船边,向黎太祖说:“敌军已被打败,请大王还我宝剑。”话一说完,黎太祖腰部的宝剑突然摇动,掉到金龟嘴里,金龟于是含着宝剑往湖底潜去。黎太祖与群臣非常惊讶,以为是神仙现身,把金龟称为神金龟,为了表达对金龟的尊敬。湖名从此被改为还剑湖。后来又传说此剑被仙人送还,插在湖里,剑把留在水面上,形成了湖中心的一个小宝塔。</p> <p class="ql-block">相传金龟衔剑沉入湖底,剑柄化为龟塔,赋予湖泊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龟塔建于1884年,位于湖心龟丘岛,高四层,融合越南传统尖顶飞檐与法式哥特式拱门塔。它被视为越南精神象征,与杭州三潭印月有异曲同工之妙,湖中塔影倒映,意境悠远。</p><p class="ql-block">湖内曾生活百年巨龟(体长超2米),2016年最后一只斑鳖离世后,龟塔更成纪念图腾。</p> <p class="ql-block">越南盾面额很大,初次使用十分不习惯。</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河内大规模兴建公共建筑与住宅,引入水泥、钢筋等新材料,取代传统竹木砖瓦结构,形成独特的“远东法兰西”风貌。</p> <p class="ql-block">越南受城市地价高昂影响,民居普遍呈“炮楼式”格局:开间仅3-4米,纵深达10-12米,高度多为3-5层,通过纵向延伸解决空间不足问题,形成独特的“瘦高”外观。</p><p class="ql-block">房屋所有权:个人在合法取得的土地上自建房屋,拥有房屋的完全所有权,可自由买卖、抵押或赠与。</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市(旧称西贡)地处湄公河三角洲东北部,西贡河(同耐河支流)穿城而过。是越南第一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作为越南的“经济首都”,拥有全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和港口,金融、贸易、航运产业高度集中,地位堪比中国的上海。</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市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阶段:</p><p class="ql-block">前殖民时期(17世纪末-1859年)起源于湄公河三角洲的渔村,17世纪末逐渐发展为贸易港口,成为东南亚重要商埠。名称:西贡。</p> <p class="ql-block">法属印度支那时期(1859-1954年)法国于1859年占领西贡,将其作为法属印度支那首府,引入城市规划与欧式建筑,奠定“东方巴黎”的都市基础。成为东南亚重要港口与经济中心,吸引华商与欧洲资本涌入。</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市中心的百年邮局(中央邮局):建于1886年至1891年(法国殖民时期),前身为1862年法国殖民政府设立的西贡邮局,成为越南邮政系统的核心建筑。</p> <p class="ql-block">邮局外观为法式古典主义风格,圆拱形穹顶、雕花立柱与哥特式花窗展现欧洲风情,内部花岗岩地板、金属栏杆及拱顶天花板则融入东方元素。</p> <p class="ql-block">大厅两侧墙壁悬挂法国地理学家手绘的越南旧地图,下方设复古电话亭,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1945年越南独立后仍作为邮政总局使用,至今仍承担邮政服务功能。</p> <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红教堂):与邮局隔街相望,修建年代为1877年动工,耗时6年,于1883年正式建成 黄粉色外墙与法式哥特风格使其成为另一地标。</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市城市景象。</p> <p class="ql-block">独立宫:始建于1868年(法国殖民时期),原为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府,称“诺罗敦宫”,1871年落成,是法国在东南亚殖民统治的象征。</p><p class="ql-block">1954年法国撤离后移交南越政权,更名为“独立宫”,成为南越总统官邸。</p> <p class="ql-block">1962年遭轰炸损毁后重建,新建筑由越南建筑师吴曰树设计,采用对称布局与汉字寓意(正面如“兴”字,俯瞰似“吉”字),祈求国运昌盛。</p> <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30日,北越坦克冲入独立宫大门,标志越南战争结束,南北统一,遂更名为“统一宫”,现为国家级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四层白色对称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含100余个厅堂,融合法式古典风格与越南传统寓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殊设计:防弹玻璃窗(外视模糊、内视清晰)。</p> <p class="ql-block">地下通讯中心(战时广播系统)及直升机起降平台,体现冷战时期的军事防御需求。</p> <p class="ql-block">一楼:宴会厅、内阁会议室,装饰富丽堂皇,用于外交活动。</p> <p class="ql-block">二楼:总统办公室、国书递交室,保留南越总统生活与工作原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楼:内阁会议室:供政府高层决策使用,墙面悬挂历史照片。</p><p class="ql-block">娱乐室:设有麻将桌、钢琴等设施,反映总统家庭的休闲生活。</p> <p class="ql-block">四楼:通讯中心:配备战时广播系统及军事指挥设备,直连地下防御工事。</p><p class="ql-block">直升机起降平台:屋顶设有停机坪,用于紧急撤离或军事调度。</p> <p class="ql-block">地下室:战时指挥所与通讯设备,展示越战历史细节。</p> <p class="ql-block">战争遗迹博物馆,是越南近代战争历史的重要见证地。1975年9月4日越南统一后设立。地址:胡志明市第三郡武文频街28号(原美国情报局旧址)。</p> <p class="ql-block">室外武器陈列:</p><p class="ql-block">展出美军UH-1直升机、M48坦克、F-5战斗机等装备残骸,锈迹斑斑的武器直观呈现战争破坏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馆内一楼的铭牌上写着:世界支持越南抵抗美国的侵略1954-1975。</p> <p class="ql-block">展馆内展出的毛泽东主席接见胡志明主席照片及中国人民声援越南人民抗击美国入侵的珍贵照片。</p> <p class="ql-block">越战期间美军共在越南喷洒了约8000万升(约8万吨)橙剂,覆盖面积超7.8万平方公里(占越南国土十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橙剂中含剧毒物质二噁英(TCDD),其化学性质稳定,半衰期长达9-15年,通过土壤、水源进入食物链,引发长期健康与生态灾难。</p><p class="ql-block">直接导致越南480万人暴露于毒剂,300万人患病(包括15万先天畸形儿童),且遗传性危害延续至第四代。</p> <p class="ql-block">美军士兵及后代也因接触橙剂出现癌症、神经损伤等后遗症。</p> <p class="ql-block">1955至1975年,美国在越南进行了20年战争,终以美军撤离结束。北越虽胜,但损失惨重,据战后统计,死亡117万,伤60万,失踪33万。</p> <p class="ql-block">越战中美军伤亡超36万人(阵亡5.8万),耗资超2500亿美元(现值约1万亿美元),最终被迫撤军。</p> <p class="ql-block">中国派遣约32万兵力援越,其中1446人在国外英勇牺牲。</p> <p class="ql-block">战后越南惨遭破坏,100余万儿童被弃,200万妇女成寡妇,近50万人残疾,70万慰安妇诞下美越混血儿后被弃,皆是美军留下的铁证。</p> <p class="ql-block">越南战争遗迹博物馆通过影像与实物对比,揭露战争对平民的摧残,被评价为“用伤口诉说和平之重”的教育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