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版纳”旅游前三天,听的最多的就是傣族的风俗习惯,两位导游接力讲,而且讲得最多的是傣族的婚俗:女娶男嫁。</p> <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活着很多傣族同胞。他们这里女尊男卑,女娶男嫁。在傣族同胞看来,男孩子都是赔钱货,成年以后需要家里为他准备嫁妆,然后嫁到女方家里去。所以傣族人家生了男孩,就不摆酒席。而女孩是赚钱货,生了女孩要摆7天酒席、流水席,礼钱统一:亲戚100元、朋友20元。这个“统一”值得提倡。</p> <p class="ql-block"> 嫁妆,通常是一些银制品,比方银碗银杯银盆,最起码要有自己使用的银腰带、银手镯、银项圈、银梳子等等。傣族人崇拜银子,认为银子很纯洁,能够驱邪避毒,同时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傣家儿女个个都系银腰带,戴银手镯。傣族人认为,银制品能够吸收身体的病毒,保护人们的健康。傣族男嫁女娶习俗还有一些讲究。 </p> <p class="ql-block"> 首先,傣族的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虽然女人们都能讲傣语,但她们并不认识这些文字。每个傣族村寨都有自己的寺庙。男孩子们在六七岁的时候就会被送到寺庙里出家,其实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等他们长大后,如果遇到喜欢的女孩,就可以还俗。在嫁给女方之前,要先举办风风光光的订婚仪式,然后去女方家里做三年的活。这三年是考核期。虽然住在女方家里,却不许乱来,不能跟对象同房。男孩子如果顺利通过了考核,这才可以举办婚礼。然后一起回自己家里住三年,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之后继续回女方家生活。直到能够经济独立,再与父母分家居住。这就是“去三年,回三年”的习俗。结婚后的男人主要任务就是斗鸡、吹牛和喝酒。因为西双版纳没有工业,所以女人承担了“养家”的重任,主要就是干农活、割胶。</p> <p class="ql-block"> “版纳旅游”第四天,我们来到了这次旅游的最后一个景点傣族古村寨——曼贺纳古寨。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且较好地保存了傣族传统特色习俗文化的古村寨,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弄枫街道曼弄枫社区。它不仅有独特的傣族建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对于游客来说,曼贺纳是一个体验傣族生活、品味民族文化的好去处。该古寨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被称作城市中的傣族秘境。傣族的房屋设计都是吊脚楼,结构基本家家户户相同。一楼放杂物,二楼住人。传统的干栏式木屋较多,他们大部分都住在二层,一层用来圈养牲畜,或者是放一些生活杂物。所以这些房子的楼梯都是建在外边的,客人来了以后,也会被迎上二楼。</p> <p class="ql-block"> 在寨子的牌楼外面,我们看到牌楼上方悬挂的毛主席像,情不自禁地拍了下来。来迎接我们的文化宣传员玉香很动情地告诉我们,她们傣族人很感恩毛主席,家家户户都挂毛主席像。玉香一路讲解着,把我们带到她家的吊脚楼前,门口挂着文明户牌匾。在门口,玉香又具体介绍了她自己的情况以及到她们家要注意的事项。然后领我们上楼,打开没有上锁的木栅栏,那个门形同虚设。玉香说,她们这里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他们家家户户的吊脚楼都不上锁。</p> <p class="ql-block"> 跟随玉香上楼,首先映入眼帘的还是毛主席像,旁边是她们家的照片。穿上鞋套,进入客厅,迎面还是毛主席像。她们的感恩,言之不虚。客厅里中间一张小桌,桌上有一大一小两把银壶,还有银酒盅。桌子周围有很多矮凳,供客人落座,玉香则坐一只较高的凳子。她看着桌子上的银壶,面带微笑,侃侃而谈。她说她们家是地地道道的傣族,她们傣族是女娶男嫁。她的姥姥娶了姥爷,那一把小银壶就是姥爷的陪嫁。她的妈妈娶了爸爸,那把大银壶就是爸爸的嫁妆。她呢,娶了她的老乖——她们叫丈夫不叫老公叫老乖,说是越叫越乖。她老乖的嫁妆很可观,好几斤银子。她的银腰带、银手镯、银项链、银梳子等,旁边还有一个大银箔,都是那些银子定制的,玉香说一会儿就用银箔给我们盛水喝。</p> <p class="ql-block"> 玉香还说,她姥爷是有名傣医,年轻时还见过周总理。她的弟弟跟着姥爷学医,而她却不能学——文字、文化传男不传女。不过,耳濡目染,她也学了一些,当场用银梳子给一个游客刮痧,还讲了一些治疗常见病的偏方。接下来她就用银酒壶盛了她们自家酿的酒,给我们品尝,然后又用银箔盛水给我们喝……</p> <p class="ql-block"> 玉香娓娓道来,始终面带微笑。她的讲解,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傣族的风俗习惯,也看到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美满的傣族大家庭。尽管现在政府给她们在寨子外建了楼房,吊脚楼都用来接待游客,但是重要的节日她们都会回到吊脚楼团聚,很有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很快,与吊脚楼告别,我们跟随玉香来到了古纳卡。这里有很多银制品,都是她们寨子的匠人自己制作的,工艺精湛。我家“老乖”忍不住献爱心,给我买了一把银梳子、再换购一条银项链,我很开心,玉香也高兴。之后,我们又逛了小商品市场,具有傣族特色的小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又买了包包、手工麦草扇子(还给婆婆带一把),“老乖”看了很满意。</p> <p class="ql-block"> 独具特色的曼贺纳古寨、傣族文化的传播者玉香,给我们这次旅游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记。祝福傣族同胞继续传承发扬好的风俗习惯,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吉祥永相伴!</p> <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