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第五》贰① 24年5班 儒行天下🌍经典读书会

儒行天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时间:2025年4月7日—4月13日</b></p> 演说节录2 <p class="ql-block">仁道推行的初步先用恕字。自己不愿欲的,不对着旁人施。自己所求于人的,先加施给人。这样自然没有损人利已的行为。夫子虽不许子贡,正所以激励子贡。因为这是为仁的要方,不能不珍重呢!内以刚自持,外以恕对人,真积力久,仁德由充实至于圆明,自能澈上澈下,圆满十方。颜子闻一知十就是他不违仁的效验,并非仅仅的天资聪明过人。性既圆满十方,自无人我的见,形体的隔。所以夫子以万物为一体,天下为一家。老的教他得安,少的使怀,中年朋友们教他以信。信就是真实,农人真实务农,工人真实为工,世界上的人各真实尽上各人的职务,大家讲信修睦,共谋平和。礼运所说的大同,老有所终就是说的老者安之,壮有所用就是说的朋友信之,幼有所长就是说的少者怀之。天下万世的人类,虽多至量无边,然究竟不能逃出老者、朋友、少者以外。使他安、使他信、使他怀,这不就是人人各得其所了吗!</p> 4月7日周一学习内容 <p class="ql-block"><b>【诵读版】</b></p><p class="ql-block">7.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p><p class="ql-block"><b>【句读版】</b></p><p class="ql-block">7. 孟武伯 问 子路仁 乎 子 曰 不知也 又 问 子 曰 由 也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 如 子 曰 求 也 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 如 子 曰 赤 也 束带立于朝 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p><p class="ql-block"><b>【读音易错字】</b></p><p class="ql-block">7.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shèng之国可使治其qí赋也不知其qí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yì百乘shèng之家可使为之宰zǎi也不知其qí仁也*赤chì也何*如*子*曰*赤chì*也*束shù带立于朝cháo*可使与yǔ宾客言也不知其qí仁也</p> <p class="ql-block">文宣老师4月7日晨.mp3</p> 直播间义理解析 <p class="ql-block">  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七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7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 shènɡ)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 shènɡ)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 孟武伯问:“子路算起仁人吗?”孔夫子说:“我不知到呢。”他又问:“子路是何如人?”夫子说:“由啊,出一千辆兵车的国,可以叫他治理兵赋,不知他的仁如何。”他又问:“冉求怎么样呢?”夫子说:“求啊,千家的大县,出百辆兵车的大家,可以叫他为宰官,不知他的仁如何呢!”孟武伯接着又问:“公西赤怎么样呢?”夫子说:“赤啊,束上大带立在朝廷上,可以教他合宾客言谈,不知他的仁呢!”</p><p class="ql-block"> 这一章的篇幅较长,共分为四节。这是鲁国尚卿大夫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与孔夫子的一段对话。孔子一生都在追求仁德,在当时这也是世人皆知的。孟武伯他不知道仁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一种境界,于是他拿夫子的三名弟子来做参照,向夫子请问。</p><p class="ql-block"> 孟武伯先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这是第一节。在这一节中,孟武伯问孔夫子:“子路算得起是仁人吗?”孔夫子说:“我不知道呢。”</p><p class="ql-block">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 shènɡ)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这是第二节。在这一节中“赋”说的是兵,古时农民就是兵,人人有当兵的义务。“治其赋”说的是治理、管理军队。</p><p class="ql-block"> 这一节接续上一节,上一节孟武伯问:“子路算起是个仁人吗?”夫子说:“不知道。”他又问,就是接着又问:“那子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夫子说:“由啊,出一千辆兵车的国,可以教他治理兵赋,不知他的仁如何。”</p><p class="ql-block">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 shènɡ)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这是第三节。孟武伯继续来问说:“冉求他怎么样呢,算得起仁人吗?”夫子说:“冉求啊,千家的大县、出百辆兵车的大家,可以教他为宰官,不知他的仁如何。”</p><p class="ql-block">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这是第四节。在这一节中,赤是人名,是孔夫子的学生,姓公西名赤,字子华。“束带”是束上腰带,说的是礼服外边的带子。“朝”是朝廷,是国君办事的地方。孟武伯继续问:“公西赤怎么样呢,他算得起仁人吗?”孔夫子说:“赤啊,让他穿上礼服、束上大带,立在朝廷上,可以教他合宾客言谈。”因赤精通相礼事宜,不会失礼于宾客,至于仁嘛......我不知他的仁呢。” </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这三位弟子都具备大有作为的才能,也都具备仁的一端,但仁的全体大用非圣人不能,常人很难达到。这呢并非是武伯所能知道的,所以,夫子不许三子的仁,也不合武伯说。夫子只许三弟子的才,如果武伯要能把他们推荐到朝廷上,使他们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那么内政、外交、兵赋就都能够治理,必然使衰弱的鲁国能够早日振兴。夫子真是用心良苦啊!</p><p class="ql-block"> 好,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4月8日周二学习内容 <p class="ql-block"><b>【诵读版】</b></p><p class="ql-block">8.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p><p class="ql-block"><b>【句读版】</b></p><p class="ql-block">8. 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 也孰愈 对 曰 赐也何敢望 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 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 曰 弗如也 吾与女 弗如也</p><p class="ql-block"><b>【读音易错字】</b></p><p class="ql-block">8. 子谓子贡曰*女rǔ与yǔ回*也孰愈*对*曰*赐cì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cì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yǔ女*弗如也</p> <p class="ql-block">文宣老师4月8日晨.mp3</p> 直播间义理解析 <p class="ql-block">  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八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8子谓子贡曰:“女(rǔ)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rǔ)弗如也!”</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问子贡说:“你合颜回谁好呢?”子贡对给夫子说:“我赐啊,何敢仰望颜回呢?”颜回他听了一个道理就能知道十个,我赐听了一个道理,不过能知道两个。”夫子说:“是不及他,我许你不及他。”</p><p class="ql-block"> 这一章是孔夫子和他的弟子端木赐的一段对话。端木赐字子贡,因为子贡这位弟子非常的聪明,能言善辩,才华出众,在《论语》当中记载了他的多篇言论,特别是当夫子去世以后,子贡与叔孙、武叔及陈子禽他们的对话特别的精彩。这些对话呢,在《论语》的第19篇中,以后我们都会学到。我们回到这一章当中,夫子他对每一位弟子都非常的了解,知道子贡的聪明和颜子差不多,但他沉潜笃实不如颜子,少克己复礼的功夫,所以,与颜子相差的就很远。于是,夫子特别提点子贡,这就是这一章的内容,共分为三节,我们先说第一节。</p><p class="ql-block"> 子谓子贡曰:“女(rǔ)与回也孰愈?”这一节这个“愈”就是好的意思。夫子对子贡说道:“你和颜回谁好呢?”</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是子贡回答夫子的问话。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在第二节中子贡说:“我端木赐啊,何敢仰望颜回呢?因为颜回他听得老师讲一个道理就能知道十个,我赐只不过是听到一个道理,也就能明白两个是啦。所以,我不如他。”</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夫子肯定了子贡的话。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夫子说:“你是不及他,我许你不及他。”许你不及他是说——我赞同你说自己不及颜子有这样的自知之明。俗话说人贵自知,正因为子贡他有这份自知之明,所以能够精进不怠,最终能够接受夫子一贯的传授而登堂入室。</p><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再说一说“知十”,颜子的知十便到了“一性圆明、十方平等”、孔子“六十耳顺”的程度,这六十耳顺的境界,在佛教称为“圆觉”。</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4月9日周三学习内容 <p class="ql-block"><b>【诵读版】</b></p><p class="ql-block">9.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p><p class="ql-block"><b>【句读版】</b></p><p class="ql-block">9. 宰予昼 寝 子 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 予 与何诛 子 曰 始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 予 与改是</p><p class="ql-block"><b>【读音易错字】</b></p><p class="ql-block">9. 宰zǎi予yú昼zhòu*寝*子*曰*朽xiǔ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yú*与yú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qí言而ér信其qí行*今*吾于人也听其qí言而ér观其qí行*于*予*与yú改是</p> <p class="ql-block">文宣老师4月9日晨.mp3</p> 直播间义理解析 <p class="ql-block">  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九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9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 宰予白天睡觉。夫子说:“腐烂的木不可以雕刻,粪土的墙不可以杇(wū)绘,我对于宰予用什么责备?”夫子又说:“倒之过去我对于人,听他说的话就信他行的事,今时我对于人,听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自从宰予改的这法子啊。”</p><p class="ql-block"> 此章是孔夫子责备弟子宰予所说的话,分为两节。</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p><p class="ql-block"> 宰予是孔夫子的弟子,他列在十大弟子当中的言语科,以言语著名。在这一节当中的</p><p class="ql-block">①昼:说的是白天。</p><p class="ql-block">②寢:指的是睡觉。</p><p class="ql-block">③朽:是腐烂。</p><p class="ql-block">④雕:是刻画。</p><p class="ql-block">⑤粪:是指肥田的粪。</p><p class="ql-block">⑥墙:是屋墙。</p><p class="ql-block">⑦杇(wū):就是木字旁搁一个亏,这个杇(wū)是用石灰彩色来涂抹。</p><p class="ql-block">⑧后面一句“于予与何诛”,第一个于:是对于;第二个予:是指宰予的名字;何诛:是何用责备。</p><p class="ql-block"> 这一节,因为宰予白天睡觉,夫子责备他说:“腐烂的木不可以雕刻,粪土的墙不可以杇(wū)绘,我对于宰予何用责备?”夫子这话的意思是说——腐烂的木没有人拿它来雕刻,因为木已经烂了,根本经不住刀雕刻的力量,它已经废了;那么粪土堆的墙没有人去修饰它,因粪土堆的墙是挂不住彩色石灰的,本身材质不行。宰予白天睡觉,说明他自己不上进,对于这样行为的学生,我还用责备吗?”这是第一节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夫子接着又说:“倒之过去我对于人,听他说的话就信他行的事,今时啊,我对于人听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自从宰予改的这法子啊。”听夫子这话,我们似乎感觉到夫子对宰予有一种看法,就是在没有认识宰予之前,夫子一直以为,如果一个人说到了,那么他一定会做到,因为言出必行,人都应该这样的。但自从认识宰予以后,夫子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一个人光说的好,但是他能不能做得到,这个还要观察观察才行。</p><p class="ql-block"> 总起这两节,直接可以体现出夫子对宰予恨铁不成钢的这种态度,即是爱之深,责之切。</p><p class="ql-block"> 那么对于宰予昼寝这件事,如果是一时的精神困乏,略微休息下也是人所不免,并且圣人教人都是身心伦理的大端,也不至于过于束缚。那么,夫子对宰予为什么这样申斥呢?大约因为他志气萎靡,不能自强,以致精神昏倦。昼寝只是个表现,因此,夫子深责他,希望提起他的心智来。况且欲成为君子必终日乾乾,精勤修业,哪能偃息昏睡呢?果真如此,是何等怠荒放肆!久了必致志气萎弱,精神昏昧,如同病夫一样,那么如何能够有所成就呢?所以,夫子深责他。</p><p class="ql-block"> 好,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4月10号周四学习内容 <p class="ql-block"><b>【诵读版】</b></p><p class="ql-block">10.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p><p class="ql-block">11.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p><p class="ql-block">12.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p><p class="ql-block"><b>【句读版】</b></p><p class="ql-block">10. 子 曰 吾 未见刚 者 或对曰 申 枨 子 曰 枨也欲 焉得刚</p><p class="ql-block">11. 子贡曰 我不欲 人之加诸我 也 吾亦欲 无加诸 人 子 曰 赐 也 非尔所及也</p><p class="ql-block">12. 子贡曰 夫子之文章 可 得而闻也夫子之 言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也</p><p class="ql-block"><b>【读音易错字】</b></p><p class="ql-block">10. 子*曰*吾*未见刚*者zhě*或对曰*申*枨chéng*子*曰*枨chéng也欲*焉得刚</p><p class="ql-block">11.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cì*也*非尔所suǒ及也</p><p class="ql-block">12.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zhāng*可*得而ér闻也夫子之*言*性与yǔ天道不可得而ér闻*也</p> <p class="ql-block">文宣老师4月10号晨.mp3</p> 直播间义理解析 <p class="ql-block">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十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10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 chénɡ)。”子曰:“枨( chénɡ)也欲,焉得刚?”</p><p class="ql-block">字解:</p><p class="ql-block">(1)刚:是坚强、正直。</p><p class="ql-block">(2)申枨( chénɡ):是孔夫子的学生,列在七十二位贤人之中。</p><p class="ql-block">(3)欲:是嗜欲。</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夫子说:“我没见过刚强的。”有个人对他说:“申枨( chénɡ)刚强。”夫子说:“枨( chénɡ)啊,他有嗜欲,何得算刚正呢?”</p><p class="ql-block">这一章的义理非常的直接,孔夫子说他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一个没记姓名的人对夫子说:“申枨( chénɡ)刚强。”看来这位没记姓名的或人,不知道夫子所说的这个刚强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于是把自己心中认为刚强的人告诉夫子,说:“申枨刚强。”夫子说:“申枨他有嗜欲,这何能算刚正呢?”原来夫子所说的刚强是完全战胜了自己的私念、欲望,达到无私、无我、无欲、无念,纯乎天理的这样一种刚正,这样的刚被称为“刚德”,是人得于天的,能合天同体,必天性纯粹,没有一毫偏私。没有一毫偏私的才能完全刚德,能完全刚德的未必外表刚强猛烈,虽然温逊和平却神圣不可侵犯,利害祸福更不足以动心了,他们都能够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颠沛流离、生死患难一切置诸度外,毫不动心,并能够完全克服自己内心的私心欲望,这才是真正的刚正。至于有欲的人虽慷慨奋发,勇猛激烈,看上去像是刚的,究其竟啊,还是由血气用事,不是纯乎天理,不能毫无屈,也不能坚韧不拔,这不得算刚。</p><p class="ql-block">我们纵观历史,关云长、岳飞两位武圣人,他们精忠报国、侠肝义胆,可以说是英雄豪杰中的典范,但他们的刚强勇猛乃是血气之刚,不是纯乎天理。我们再来看孔子、孟子,他们身为读书人,外表虽然没有关、岳武圣人的英雄气概,但内心私欲净尽,孔子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子“四十不动心”,这才是完全的刚德。</p><p class="ql-block">好,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p class="ql-block">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一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11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子贡说:“我不愿欲人加到我身上的事,我也不愿欲加到人身上。”夫子说:“赐啊,这不是你所能办到的呢。”</p><p class="ql-block">自己不愿欲也别加到人身上,只来回一般远,说来到极平常,然非纯乎天理,没有半点私欲的万万做不到,就比如有一个人对你发了脾气,自己心里非常的不舒服,那么将心比心,从此以后,自己就决定不和任何人发脾气,能作到吗?当然是非常的难,如果能作到,那可是圣人的体段啊!</p><p class="ql-block">子贡既然是能这样说,相信他也作的差不多,然毫厘之间也还不免有偏私。所以,夫子说他作不到,说他作不到,也正是在勉励他作到。</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p class="ql-block">  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二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12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说这个文章。文章它不是指一篇文章,是文以载道,它是性、道发现于外的各种形式,包括的范围很广,像礼乐、政治、伦理等。性是人的本性,天道是天的道。</p><p class="ql-block"> 子贡说:“夫子的礼乐、伦理等事,可以得着听说了,夫子讲究人的本性合天的道不可得着听啊。”</p><p class="ql-block"> 这一章是孔夫子的学生子贡得受夫子一贯真传之后说的一段话。一般未深入孔子之学的人,以为孔夫子讲的都是世间法,都是治世之学,岂不知孔子之道不仅仅是治世之学,更有出世之道,但这必得登堂入室之后,方能见着。</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夫子曾自己说“下学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夫子的道以天为归宿,这个天是性的全体,是人性的本源。也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只是夫子和老子用词不同罢了。那么夫子又何以罕言“性与天道”呢?因为天道很大,性又至精微,皆是无形、无声、无色、无相,不容易说的清楚,要空说其理又涉于虚渺,启人的疑窦,引人尚空言而无实用。并且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已经将天道阐发无余。西方至人说法四十九年,性道业已讲明。夫子也不必再专谈性天了。但是我们中华道统自从伏羲皇帝一画开天起,历经義、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历经数千年传下来,人人能知,人人可行,可传于万世是最切实用的。但到了孔子时代皆散乱废坠,于是孔夫子集群圣的大成把他们融会变通,斟酌损益,立为中正的大道,以教天下万世,这是夫子的责任,他又何暇专言性天呢?夫子虽不专言性天,而所谈的人事、伦理、礼乐、政治,无不含着性与天道,就是一动一静、一言一行、无不本着性天,也无不合着天道,且夫子《周易》的十翼将性天说的精深详备不能再好,是夫子不专言性天,不轻易言性天就是了,如果不言性天,子贡又何以知道性天不可得闻呢?这是子贡得闻性天以后,升堂入室,晓得宗庙百官的美富,恐世俗不知夫子的内容浅尝辄止,他本着“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教训,特为指出以开启同门并开启天下万世呢。</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4月11日周五复习 复习《论语·公冶长第五》7—12章 <p class="ql-block">7. 孟武伯 问 子路仁 乎 子 曰 不知也 又 问 子 曰 由 也 千乘shèng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 如 子 曰 求 也 千室之邑百乘shèng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chì也何 如 子 曰 赤 也 束shù带立于朝cháo 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p><p class="ql-block">8. 子谓子贡曰 女rǔ与回 也孰愈 对 曰 赐也何敢望 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 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 曰 弗如也 吾与yǔ女 弗如也</p><p class="ql-block">9. 宰予昼 寝 子 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 予yú 与yú何诛 子 曰 始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 予 与改是</p><p class="ql-block">10. 子 曰 吾 未见刚 者 或对曰 申 枨chéng 子 曰 枨也欲 焉得刚</p><p class="ql-block">11. 子贡曰 我不欲 人之加诸我 也 吾亦欲 无加诸 人 子 曰 赐 也 非尔所及也</p><p class="ql-block">12. 子贡曰 夫子之文章 可 得而闻也夫子之 言 性与yǔ天道不可得而闻 也</p> 4月11日周五文宣老师授课 7-12章义理总結 第二周学习总结: <p class="ql-block">一、学了《公冶长》7-12章</p><p class="ql-block">二、学到四个成语</p><p class="ql-block">① 5.9 闻一知十</p><p class="ql-block">② 5.10 朽木不可雕</p><p class="ql-block">③ 听其言而观其行</p><p class="ql-block">④ 5.11 无欲则刚</p><p class="ql-block">三、交作业情况 周曰预习126人</p><p class="ql-block">周一: 203人 听直播间:151人</p><p class="ql-block">周二: 202人 听直播间:143人</p><p class="ql-block">周三: 165人 听直播間:135人</p><p class="ql-block">周四: 191人 听直播间:71人</p> [輕鬆學會繁體字]第二周7-12章 <p class="ql-block">7.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shèng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shèng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shù帶立於朝cháo。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p><p class="ql-block">①问-問</p><p class="ql-block">②国-國</p><p class="ql-block">③赋-賦</p><p class="ql-block">④为-為</p><p class="ql-block">⑤于-於</p><p class="ql-block">⑥与-與</p><p class="ql-block">⑦宾-賓</p><p class="ql-block">8.子謂子貢曰。女rǔ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yǔ女rǔ。弗如也。</p><p class="ql-block">①谓-謂</p><p class="ql-block">②贡-貢</p><p class="ql-block">③与-與</p><p class="ql-block">④对-對</p><p class="ql-block">⑤赐-賜</p><p class="ql-block">⑥闻-聞</p><p class="ql-block">9.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wū也。於yú 予yú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p><p class="ql-block">①昼-晝</p><p class="ql-block">②于-於</p><p class="ql-block">③与-與</p><p class="ql-block">④诛-誅</p><p class="ql-block">⑤听-聽</p><p class="ql-block">⑥观-觀</p><p class="ql-block">⑦墙-牆</p><p class="ql-block">10.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chéng。子曰。棖也慾。焉得剛。</p><p class="ql-block">①见-見</p><p class="ql-block">②刚-剛</p><p class="ql-block">③对-對</p><p class="ql-block">④枨-棖</p><p class="ql-block">⑤欲-慾</p><p class="ql-block">⑥刚-剛</p><p class="ql-block">11.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p><p class="ql-block">①贡-貢</p><p class="ql-block">②诸-諸</p><p class="ql-block">③无-無</p><p class="ql-block">④赐-賜</p><p class="ql-block">⑤尔-爾</p><p class="ql-block">12.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yǔ天道。不可得而聞也。</p><p class="ql-block">①贡-貢</p><p class="ql-block">②闻-聞</p><p class="ql-block">③与-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