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月的武汉,樱花纷落如诗,长江水暖含情。有幸与余玲英老师一同在这座浸润着荆楚文脉的城市里,参加为期三天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武汉论坛活动。</p> <p class="ql-block"> 4月11日的培训是由王崧舟教授名师团队带来的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在滂沱的大雨映衬下,我们聆听了四堂课堂教学,两场主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当泛黄的史料与炽热的文字相遇,当“大单元视域下的革命文化传承”命题化作孩子们眼里的星光,语文课堂俨然成为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当然,我也在这精彩纷呈的课堂中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王崧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展示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自己在学校上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时代离学生太远,很难引导学生从浅显的认知有更深入的体会。听完王老师的课,我豁然开朗。他创设真实的情境,围绕“反常”一词抓住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态进行深入研读,反复朗读重点句子让学生读进去,还借助大量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遭受的酷刑。课堂的拓展延伸部分,他出示其他优秀的信仰者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悟很深,把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 当然课堂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最后情境再现,孩子们以李星华或李大钊的身份在诀别的时刻写下的话语,令人动容,学生真切地品读到了故事中的革命力量。也使学习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p> <p class="ql-block"> 课堂后, 王崧舟教授带来了学习情境与单篇教学转型的讲座,他深刻诠释了学习情境创设的内涵、结构要素和主要特征,并强调了以学习情境重构单篇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打通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 下午13点,我们早早地来到会场,期待着精彩继续。首先是黄吉鸿老师带来的《古诗三首》,课堂教学中,他以“托物言志”为核心,抓住物、人、我三大块进行感悟,深入解读古诗意象、联结诗人品格与时代精神,为我们呈现了一堂诗意与思想交融的语文课。</p> <p class="ql-block"> 随后他带来的基于学习主题架构的单元整体教学讲座中三个关键词也令我感触很深。聚焦,拓补,整合。</p><p class="ql-block"> 教学要找准一个点,不断深挖,细掘下去,教学节奏上追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有的一读而过,有的重锤敲打。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林莘老师带来的《为人民服务》。在她娓娓道来的课堂上,她大胆的放手,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中分享观点,解释观点,总结观点。让学生的思辨能力,理解能力有所提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她说少即是多,慢即是快。课堂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主动学习。这点令我感受颇深。</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她还利用AI赋能,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同时具有批判精神,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整合能力。我想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这也是在新时代下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思考的话题之一。</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堂课是梁昌辉老师带来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梁老师的教学设计颇具匠心。他立足真实学情,导学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从学生真实的疑问入手组织教学,围绕“舍身”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具体描写交流讨论感受,体会人物品质。不仅如此,在“传英雄精神”的环节交流中,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传承民族精神的思想。学生的价值观就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浸润开来。</p>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培训结束了,满满的干货还需细细品味,内化于心,努力践行到课堂中去。语文教学的确是极具魅力的:以语言为舟,载千年文明薪火;以文字为镜,照见思维跃动与情感共鸣。</p> <p class="ql-block"> 每一位小语教师都肩负着时代的重任,让我们一同努力带领着学生在经典浸润中培植审美慧眼,在言语建构里涵养人格气象,唤醒学生的文化基因,雕琢精神品格,助力拔节生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