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南雁归》:传承与发展的新征程

多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可读轩书屋</b></p> <p class="ql-block">一次“特别”的编辑部月度例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可读轩大厅</b></p> <p class="ql-block">《启南雁归》公众号由常州市一中 67届高中校友朱正常、王裕民于 2020 年 1 月创刊,至今已整整走过五个年头。从初创时的艰难坎坷,到稿源不足的低谷,再到如今定期出刊、佳作频出、声名鹊起,它一路砥砺前行。“启南雁归”象征着常州市一中百年建校史,“启南楼”伴随着她见证了历史。“启”,代表金启生女士,“南”,代表南洋义士,他们共同为常州的教育事业和市一中的建设募集捐款,作出过巨大贡献。我辈莘莘学子,没齿难忘。“南雁归”又代表着,一届又一届从市一中毕业的校友,终将飞回母校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前左:朱正常主编,王明德会长</b></p> <p class="ql-block">为适应公众号的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运行管理、提升内容质量并扩大传播影响力,今日上午,《启南雁归》公众号编辑部及年级通讯专员,在青果巷 195 号“可读轩”召开了一场“特别”的月度例会。之所以称其“特别”,是因为会议体现了“新奇特”三字。“新”指聘请了新的副主编与年级通讯专员;“奇”在于探讨如何运用 AI 编辑校正文章的奇思妙想,以避免差错;“特”则是聘请七位文章高手为签约作家特别尝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左二:副主编周娴;左四:主持人关湘亭</b></p> <p class="ql-block">会议由关湘亭校友主持。王明德会长依据市一中校友交流中心的决定,宣读聘请周新海、周娴、关湘亭等 3 位校友为《启南雁归》公众号副主编,任期自 2025 年 4 月 8 日至 2026 年 12 月 31 日。期望周新海等副主编在任期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创新,与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协助主编分别负责公众号的日常管理、责任编辑、通讯员团队建设及对外联络等工作,承担起提升公众号稿源组织、稿件质量,扩大受众群体,增强品牌影响力等重要职责,共同开创《启南雁归》公众号发展的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左起:主编朱正常。签约作家:熊德康、赵德明、王裕强、徐澄范、吴建国、金川。副主编周新海,会长王明德。(杨立供稿)</b></p> <p class="ql-block">随后,朱正常主编代表《启南雁归》编辑部,宣读聘用徐澄范、王裕强、周新海、赵德明、熊德康、吴建国、金川等 7 位校友为公众号首批签约作家,并颁发聘书,签约期暂定三年。期待签约作家与公众号编辑部工作人员携手共进,贡献更多优质原创作品,为广大校友和社会读者带来更精彩的阅读体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67届初中校友张良芬(右)为编辑部捐款</b></p> <p class="ql-block">67 届初中校友张良芬曾数次为校友文化活动捐款,今日又再次专程赶来为《启南雁归》编辑部捐款,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字里行间充满对母校及公众号的由衷热爱。参加会议的还有吴宗敬、杨立、孔协群、朱坚耀、郭振华、贺少逸、张焕范、吴民、张建芬等编辑部成员及各年级通讯专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右一为副主编周新海</b></p> <p class="ql-block">副主编周新海概述了办刊五年的酸甜苦辣,表达了尽快邀请年轻校友实现新老交替的想法;新聘签约作家等校友分别表明会积极撰稿,为公众号排忧解难,提升刊号质量与知名度;主编朱正常介绍了五年前创刊的心路历程,要求月度例会从此步入正轨,迫切希望吸收新鲜血液,把刊号做大做强,代代相传,使其绵延不绝、活力永恒。</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67届高中校友,创刊人之一王裕民</b></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公众号创刊人“马甲”校友,提出作者、编辑要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不放过文章的任何一处错漏;一中校友交流中心会长王明德也就配合市一中百年校庆,进一步办好公众号,提出老校友带新校友,新老交替,薪火相传,传授“扶上马送一程”的思路设想和办刊宗旨;关湘亭副主编作为“可读轩”一中校友活动中心的“守门人”,与金川等校友深入探讨如何顺应 AI 编辑大趋势,为文章润色、斧正、排版提供了独到思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66届高三校友,吴宗敬秘书长</b></p> <p class="ql-block">从曙光初照,为青果巷勾勒出古雅轮廓,到日上三竿,参会校友们热烈发言、畅谈感想,怀揣着热忱与期待,齐聚在这充满韵味的可读轩。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悄然流逝。青果巷,石板路蜿蜒,承载着岁月的辙印;可读轩,墨香悠悠,容纳着思想的碰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中校友之家“可读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左起:朱坚耀、吴民、郭振华、朱正常、王明德、张良芬、张建芬、周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排左起:熊德康、赵德明、王裕强、徐澄范、吴建国、金川、周新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后排左起:贺少逸、关湘亭、吴宗敬、张焕范、孔协群、杨立(供稿)</b></p> <p class="ql-block">可读轩是市一中校友文化中心活动基地。“轩”在古代指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后来泛指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古人常用来代称自己的书屋。“可读轩”,可耕可读,可圈可点,给人高雅、闲适之感,寄托着校友们对学校的怀念,对《启南雁归》公众号的期盼,以及对退休后宁静致远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蕴含着超脱世俗、享受精神世界的意味。特别提一下,今天会议开始前,一位叫陈玲洁的84届高中毕业女生,慕名而来,与关湘亭校友相谈甚欢,临行前答应带校友来参加活动,接力棒终于下传到80后毕业生了。</p><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个上午,一场关于文字、梦想与未来的对话,在这片融合了古韵与书香的天地中展开,预示着《启南雁归》公众号将以全新的姿态开启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会议现场录像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会议现场录像之二</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brg6tu?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17239" target="_blank">杨立《启南雁归》编辑部(2025)4月例会</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