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素来梦觉两俱空 </p><p class="ql-block"> 开眼还如阖眼同</p><p class="ql-block"> 蝶是庄周周是蝶 </p><p class="ql-block"> 百花无口骂春风</p> <p class="ql-block"> 庄周梦蝶酒器,由著名雕塑大师张聪先生创意设计,景德镇陶瓷大师出品。</p><p class="ql-block"> 该酒器长约40厘米,高约18厘米,容量1000毫升。酒器庄周翘首半卧状,人物通体一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仙气飘飘。</span></p> <p class="ql-block"> 庄周梦蝶酒器,上下分体,陶瓷基座,环以蝴蝶纹饰,并带有“梦庄”二字。</p> <p class="ql-block"> 庄周梦蝶酒器,瓶盖为金色,是一只跃跃欲飞的蝴蝶,此蝴蝶瓶盖实为该酒器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一说为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一说为山东省菏泽市东明,一说为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p><p class="ql-block">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p><p class="ql-block">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p> <p class="ql-block"> 庄子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一书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和高超文学水平都给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巨大的影响。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p><p class="ql-block">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派取代黄老学派成为道家思想的主流。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二月封“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宋徽宗时被封为“微妙元通真君”,《庄子》一书也被诏称为《南华真经》。</p> <p class="ql-block">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他和他的门人著有《庄子》一书。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它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庄子》在文学上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对庄子极为推崇。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庄子文章极有个性。首先是说理方式独特。庄子喜欢在文中采用或虚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而作尽情的夸张描述,以表达抽象的事理。其次是笔调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其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惊惶不定之间,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地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最后他说,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p> <p class="ql-block"> 庄周梦蝶是道家哲学家庄子在其著作《齐物论》中提出的经典寓言,探讨了现实与梦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关于“庄周梦蝶”最惊艳的十句话,结合了原文精髓与后世解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p><p class="ql-block"> 这是《齐物论》中的核心语句,直接表达了庄周在梦境中与蝴蝶身份互换的困惑,引发了对现实与虚幻界限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物化之境,难辨真伪。”</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概括了庄周梦蝶的哲学意蕴,强调在极致的冥想或梦境中,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如梦,我梦蝴蝶。”</p><p class="ql-block"> 以诗意的语言总结了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哲思,暗示人生如梦境般短暂而虚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梦醒时分,何者是我?”</p><p class="ql-block"> 探讨了在梦境与现实交织时,个体自我认知的不确定性,引发了对“自我”本质的追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道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p><p class="ql-block"> 虽然非直接提及梦蝶,但体现了庄子追求超越物质形态、达到精神自由的哲学观念,与梦蝶的意境相呼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间万物,皆为我所用,非我所有。”</p><p class="ql-block"> 从庄周梦蝶引申出的对事物占有与使用的哲学态度,强调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我与幻境,相即不离。”</p><p class="ql-block"> 指出真我(内在本质)与外在世界(包括梦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进一步深化了梦蝶的哲学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梦是心灵的自由飞翔。”</p><p class="ql-block"> 将梦境视为心灵摆脱现实束缚、实现自由探索的空间,赋予梦蝶以积极的精神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死轮回,如梦如幻。”</p><p class="ql-block"> 结合佛教思想,将生命过程比作一场连续不断的梦境,强调生命的无常与虚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悟透庄周梦,方知人生妙。”</p><p class="ql-block"> 总结性地指出,只有深刻理解庄周梦蝶的哲学内涵,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奥秘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庄周梦蝶延伸寓意:爱情与生命的隐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爱情观: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结局,象征消弭世俗隔阂、物我相融的纯粹情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生命意识:蝴蝶的短暂与美丽,隐喻人生无常,需超脱执念以达精神自由。</p><p class="ql-block"> 总结:庄周梦蝶不仅是哲学命题的具象化,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启示——通过质疑“真实”、消解对立,最终回归自然与本真。其暗示意义在当代仍可启发人们对自我、社会与自然的重新审视。</p> <p class="ql-block"> 南华山庄子观</p><p class="ql-block"> 庄子卒后,庄氏后裔将庄子葬于南华山之阳,并建祠纪念。南华山遗址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北部,蔡元集乡一带,唐时属离狐县,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庄子,又下诏将累代不改的离狐县改为南华县。</p><p class="ql-block"> 南华山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建庄子观(初名“南华观”),此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多次重修。庄子族人在1988年重修的基础上,又筹资重新修建庄子墓和庄子祠。</p><p class="ql-block"> 庄子观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菜园集乡庄寨村北,有门楼一间,大殿三楹。殿门两侧垂长木对联一幅,上联为“生于蒙城地”,下联“逍遥漆园区”,横批是“漆园旧泽”。殿堂正中是庄子彩塑坐像。四壁彩绘庄子生平逸事,且有许多历代名人所留诗文、匾额。院中悬挂匾额有明嘉靖辛酉年(1561年)仲阳月兵部尚书封光禄大夫石星题写的“犹龙化境”,明万历甲寅年(1614年)观月户部侍郎穆文熙题写的“漆园旧泽”,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阳月东明知县杨日升题写的“至乐无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大名府正堂批示的“先贤庄子例应优免差徭碑”,至今此碑犹存。观后20米处就是庄子墓。</p> <p class="ql-block"> 庄周梦蝶已成空</p><p class="ql-block"> 梦醒方知万事穷</p><p class="ql-block"> 世事无常多变幻</p><p class="ql-block"> 浮生若梦任西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