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编辑:韩水霖</b></p> <p class="ql-block"> 12军36师106团特务连班长范中华,男,安徽省砀山县人。1964年12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对越防御作战中,他胆大心细,沉着冷静,在越军阵地前沿排除地雷516枚,开辟通路1100余米,为战斗胜利做出了贡献。1985年6月 10日,昆明军区发布命令,授予范中华同志“排雷英雄”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1984年部队接受作战任务后,范中华随侦察分队首批上了阵地,执行开辟通路的任务。刚上阵地那阵子,他很不习惯,常常风餐露宿,不仅忍受饥饿,而且浑身上下总是湿淋淋的,至于生命危险就更不用说了。有人说:工兵是与死神打交道,命提在自己手上。埋雷排雷时,稍不小心谨慎,触上地雷,轻则缺胳膊断腿,重则献出生命。范中华排第一颗雷时,就不顺当。那是一颗跳雷,当他的手接触到雷体时,肩上就仿佛压上了千斤重担,手也开始不听使唤。但他心里清楚,排除这颗地雷的成败与否,不论对他,还是对连队,都将有很大影响。连领导让他第一个排雷,是对他的信任,是想让他这个地雷专业的一级技术能手为全连打响第一炮。想到这里,他就手握保险销开始作业,可是第一次保险销竟没有插上,第二次又插偏了。他感到自己的手有点发抖,心里不由地骂道:“好个没出息的家伙,亏你还是一级技术能手哩!”他这一骂真灵,第三次一下就插上了。接着,他很快将地雷分解了。第一颗地雷排除了,使他信心大增。越军埋设的地雷也不过如此,没什么可怕!以后,排雷次数多了,范中华的排雷技术也逐步提高。仅在1984年12月21日至24日的四天时间里,他就排除地雷127颗。</p><p class="ql-block"> 敌人占据的某高地,与我阵地对峙。越军特工人员经常以此高地为跳板,对我阵地进行骚扰。上级命令侦察分队执行一项任务。这次任务能否完成,开辟通路是一个重要环节。为此,范中华主动接受了开辟通路的任务。越军布雷是十分狡滑的,不仅在石缝、竹林和草丛中都布了地雷,而且布的地雷种类多,什么绊发雷、压发雷、松发雷、子母雷、连环雷,名堂多得很。同时还设置了许多暗机关,专门对付我们工兵。面对狡诈的敌人,他坚信凭自己的技术、智慧和眼力一定能把敌人的地雷制服。他沉着地排除一颗一颗地雷,前进不远一段路,遇到一片纵横交错的竹林,稍不小心就会发出响声,暴露我方的行动,而且有触雷的危险。范中华当即把身体紧贴地面,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用自己的身躯压出一条通路。不一会儿,面前出现几根横着的竹竿。他正想伸手拽开,忽然想到:会不会是敌人的诡计?他缩回了手,仔细察看竹竿的两端,见一根很细的绿色钢丝缠在一根竹枝上。原来,这是敌人精心设置的绊发雷。他便顺着绊线找到了地雷,很快将它排除了。</p> <p class="ql-block"> 过了竹林,距离敌人阵地只有40多米,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敌人发觉。范中华利用夜暗更加隐蔽地作业,为了便于侦察兵侦察他在认真选择地形时,发现有两块大怪石,就以它作屏障,以一个天然洞为隐蔽点。他仔细清理洞里的地面,在一堆碎石中发现一颗木壳压发雷。开始,他觉得这种雷容易排,于是就轻轻打开雷壳取出引信。但是,双手刚刚轻轻捧起雷体,便隐约感到雷底下有东西拉着。范中华立即放下地雷,用左手轻轻抓住雷体,右手迅速扩大雷坑,很快触到一个小塑料袋。他连塑料袋和雷体往上托起,见袋内装着200克炸药块和拉火管,一根线紧连着地雷底部。这是敌人设置的圈套,排除时一不小心,就会引起爆炸,他谨慎作业,又一次排除了险情。</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战斗打响之前,范中华奉命带领一个工兵小组开辟我阵地至敌阵地的通路。敌阵地是越军扼守的一个制高点,在这个阵地方向上,经常有敌特工进行侦察和骚扰,而且道路复杂,荆藤、绝壁枯竹比较多,地雷密度也比较大,开辟通路很不容易,但他有决心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1985年1月26日凌晨3点钟左右,范中华带领两名工兵战友开始开辟通路。为了增加夜晚排雷身体的触觉,他把军衣、军裤脱掉,凭自己的手、臂、腿的感觉去搜排。有的地段是密密的竹林,稍不注意就会发出响声,他就用砍刀轻轻削掉竹子,扒开竹叶把地雷排掉。有的地段是悬崖绝壁,他就手拉藤条,轻轻地探下身去查明情况,不留死角。有的地段是草丛,为便于观察,他就跪着排雷,膝盖磨破了,他忍着疼痛坚持排雷。通路越接近敌阵地前沿,越容易被敌人发现,地雷密度越大,诡计装置越多,危险性也就越大。但范中华想到通路打不开,敌人的地雷就会威胁战友的生命,更加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勇气也更加足了。在敌人阵地前沿,有一块开阔地,浮土多,枯叶较深。他仔细察看了周围的地形,判断敌人可能是将地雷深埋,特意利用浮土和枯叶造成假象。由于这里距敌人较近,敌哨兵一会儿就出来观察一次情况。敌人一出来,他就立即伏在地上隐蔽,敌哨兵一走,他又赶紧用双手将表面树枝、浮土轻轻扒开,仔细搜排。由于地雷埋得较深,探针插深了容易引爆,插浅了又接触不到地雷。他就将探针轻轻地斜插下去,一寸一寸地探,一颗一颗地排。经过四个多小时,他排除了连环雷、拌发雷、压发雷、子母雷等100多颗。</p><p class="ql-block"> 范中华和小组的同志继续向前搜排时,遇到了一个断崖。敌人心虚,不时打冷枪壮胆。敌人枪声一停,他手拉藤条探下身去,刚站稳脚跟,发现两脚正好站在两颗地雷的中间,前进不能,后退不行,更不能久停。怎么办?他急中生智,将身体慢慢蹲下,一手扶着地上凸起的石头,一手向前探出两个脚窝,两脚轻轻移过去,再回过头来排除这两颗地雷。范中华和其他同志经过十多天的艰苦奋战,终于提前将通路开到了敌人阵地前沿,为我步兵接敌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 2月11日凌晨,战斗打响了,范中华冒着敌人的炮火带领工兵小组的同志强行开辟新的通路。他们在前面排雷,步兵在后面跟进在作业过程中,他身旁一名战士不慎踩响了地雷,范中华的右眼负了伤。同志们要把他背下去,他想,时间就是胜利,负点伤有什么关系,还是排雷要紧。于是,他右手捂住右眼,左手在地上摸爬,忍着疼痛继续向前开辟通路,这样他又排雷189颗。随后,为保证后续部队迅速投入战斗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他在通路上做好标记,并往返四次接应后续部队。</p> 笔耕不辍 军魂永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