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窗拾趣】刘汉东先生随笔《文章的落款》

文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u>文章的落款</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u>◎刘汉东</u></b></p><p class="ql-block"> 落款是指著者姓名和著述时间。作者的名字一般写在题目下面,也有写在文章末尾的,表示“文责自负”的意思。“年月日”写在末尾,表明文章的写作时间,便于检索。如《病房》李志红,2025年4月7日晨。文章的落款肇始何时,没有历史文献确凿记载,但借鉴书画落款,我想是有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的文人大师,对文章的落款颇有讲究。</p><p class="ql-block"> 随着情势的变迁,时间落款可以显示出文章的时代感和历史感。叶圣陶的小说《夜》落款是:“写于1927年1l月。”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月十五日,汪(精卫)蒋(介石)合流,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被反动派扼杀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惨遭屠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这篇小说所写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从这篇文章的时间落款,可以窥见这篇小说反映这一时代多么真实而迅速。</p> <p class="ql-block">  革命作家还以“落款”作为斗争的策略。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集&lt;序言&gt;》写于白色恐怖严重的时刻,发表时间是“何凝”这个笔名,篇末署“一九三三,四,八,北平”。这是为了减少国民学反动派的注意,当时瞿秋白其实是在上海。</p><p class="ql-block"> 文章的落款用得好,有画龙点睛的妙用,与正文輝映,增强诗情画意,烘托神韵逸致。臧克家的《春鸟》是一首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诗篇,这首诗托物起兴,借物寓意,诗人把春鸟作为春天和早晨的象征,引类譬喻,抒发了诗人渴望光明、自由和真理的精神,因此该诗的落款“1942年5月22日,万鸟声中写于河南叶县寺庄”无疑是全诗的有机部分。惲南田评画说:“谛视斯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臧克家依形造境,因境传神,由春鸟的歌声,百啭流莺,触发自己的感受,想象到歌声的力量,联想到自己也要歌唱,韵出高山,不难看出诗歌的意境是和诗歌的“虚”与“实”高度融合的。</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文章的落款。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学是战斗的!”(《叶紫作&lt;丰收&gt;序》),他自己的文章(连同落款)就是生动的名证。在《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中,好几篇落款处有如下的字样:“记于绿林书屋东壁下”,因为鲁迅支持学生运动,当时的一般“正人君子”诬蔑他为“学匪”。鲁迅认为这个浑号有杀机和“可死之道”,便索性以“绿林”(泛指聚集山林间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集团)命名其屋,以回击那些无耻之徒。一九二六年段其瑞政府一手制造了令人发指的“三-一八”惨案,却反诬学生为“暴徒”,当是时,鲁迅先生已在西公寓所写的《无花的蔷薇之二》刚刚写完第二节,当有学生来报告卫队开枪屠杀群众,刘和珍也在遇害之列的噩耗时,他感到已不是写什么“无花的蔷薇”的时候了,而必须起来进行战斗。他将“投枪”和“匕首”的锋芒直接指向段其瑞军阀政府。在文末特地注明了时间,并把三月十八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见《华盖集续编》)愤慨之情跃于纸上,充满了无产阶级战士的凛然正气,这一落款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振聋发聩,气凜秋霜。鲁迅先生的那支惯画鬼脸的如椽大笔,就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伟人毛泽东语)。他十分善于以轻松、风趣的形式来表现严肃的战斗的内容,即令文章的落款,也能体现这位幽默大师不凡的锻造语言的功力。如《&lt;剪报一班&gt;拾遗》鲁迅先生这样落款道:“八月二十日,识于上海华界留声机中和打牌声中的玻璃窗下绍兴酒坛后。”这不仅是鲁迅先生对遭遇的愤懑,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风俗画”,那“绍兴酒坛后”,又正是人说他“醉眼蒙胧”者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这一幽默为基调的落款,把愤懑的情绪推到极致,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p>